中考作文提分策略之选材指导(方法+例析)

2024-10-18 14:1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5人

中考语文作文选材非常重要。它体现主题,支撑主题表达并引导文章脉络;能吸引读者,新颖选材引发兴趣,真实选材唤起共鸣;还展现作者能力,反映观察思考能力,衡量知识储备与文化素养,影响作文评分高低。本篇分享一些实用且高效的选材提分策略。

一、紧扣主题选材

1. 精准定位
在中考作文审题之后,准确把握作文的主题思想是选材的首要任务。主题如同灯塔,为选材指引方向。例如,当主题确定为“成长中的挫折与收获”时,选材必须紧密围绕成长历程中的阻碍与突破。可以从学习生活入手,如在攻克数学难题的过程中,面对复杂的几何图形和繁多的计算步骤(这是挫折的体现),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最终找到解题方法并提升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便是收获);也可以从人际交往方面选材,比如在与朋友发生矛盾后,经历内心的挣扎与反思,主动沟通化解矛盾,从而学会了理解与包容(这也是挫折后的收获)。
2. 避免偏题
在选材时,要始终以主题为衡量标准进行筛选。有些素材虽然看似有趣或者独特,但如果与主题关联松散,就会导致文章偏题。例如主题是“家乡的变化”,若大篇幅描写自己在学校参加的社团活动,那就完全偏离了主题。正确的做法是聚焦家乡的元素,像家乡的交通状况,过去是狭窄的土路,出行不便,如今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或者家乡的传统手工艺,曾经面临失传的危机,现在在政府的扶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素材才是紧扣主题的。
二、选材新颖独特
1. 挖掘生活新角度
日常生活就像一座宝库,隐藏着许多别人容易忽视的宝藏。在写“亲情”主题时,大多数同学往往会选择常见的素材,如生病时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然而,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挖掘,会使文章脱颖而出。比如可以写自己在面临升学压力时,父母并没有给予传统意义上的安慰,而是给了自己一定的空间,通过在自己书桌上放置鼓励的小纸条、一起看励志电影等独特的方式,让自己感受到默默的支持和鼓励,这种与众不同的亲情表达方式会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2. 关注时代热点
时代在不断发展,热点话题层出不穷。将这些热点融入作文选材中,能使文章充满时代气息。以“环保”这一热门话题为例,可以讲述自己参与的校园环保行动,如组织同学们一起进行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制作创意垃圾桶标识,开展废旧物品再利用创意大赛等,通过这些亲身经历体现环保理念的实践;或者以“科技发展”为背景,写无人驾驶汽车对城市交通和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描述自己第一次乘坐无人驾驶汽车时的新奇体验,以及这种新兴交通方式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影响等。
三、选材真实可信
1. 亲身经历优先
亲身经历的事情由于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往往能够在作文中被生动而具体地描述出来。比如写“一次难忘的旅行”,如果自己真正去过某个地方,就可以调动所有的感官记忆进行描写。例如在山区旅行时,清晨被清脆的鸟鸣声唤醒(听觉),推开窗户看到云雾缭绕在山间,山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视觉),呼吸着清新中带着泥土芬芳和草木香气的空气(嗅觉),这种全方位的描写能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2. 合理加工素材
对于真实发生的事情,为了更好地适应作文主题和结构的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工。例如,当有多次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时,如果要体现“奉献的快乐”这一主题,可以把在不同志愿者活动中最能体现奉献精神和快乐的情节整合在一起。比如在养老院陪伴老人时,老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在社区图书馆整理书籍时,孩子们找到心仪书籍时的惊喜表情等情节融合到一个事例中,使故事更加紧凑、精彩,同时又不失真实性。
四、选材丰富多样
1. 多类型素材结合
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会融合多种类型的素材,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立体。以“传统文化”主题为例,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选材。首先是实物素材,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时看到的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描述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以及背后所承载的古代文明;其次是故事素材,像从长辈那里听来的关于春节贴春联、放鞭炮习俗的传说,讲述这些习俗背后蕴含的驱邪祈福的寓意;还可以有个人体验素材,如自己学习传统戏曲的经历,从最初对戏曲的陌生到逐渐被其优美的唱腔、独特的表演形式所吸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古今中外素材并用
在论述一些具有普遍性和深远意义的主题时,跨越时空选材能够使文章更具广度和深度。以“友谊”为主题,既可以追溯到古代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详细描写他们之间通过音乐相知相惜的动人故事;也可以列举国外著名文学家之间的友谊典范,如歌德和席勒,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相互启发、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德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再结合自己与朋友之间在学习、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如一起攻克学习难关、在困难时刻互相陪伴等,通过这种古今中外素材的结合,使文章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充实,更能全面地阐述友谊的内涵。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