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一轮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II之小说作用题型

2024-10-18 12:1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7人

必备知识

一、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按情节的影响方面来划分

1)对上下文情节作用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收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到祥林嫂初来到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般来说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如《祝福》一文中祥林嫂“捐门槛”这一情节,就刻画了祥林嫂既迷信愚昧而又对前景充满希望的形象。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4)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等。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天气或背景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超然客公众号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2、渲染氛围

一般来讲,每篇小说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

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

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这样写道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

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凄冷的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候也能烘托人物丰富的心理,凸显人物心理活动,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例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中的环境描写在这一方面就更为突出。

“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

这里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衬托卢进勇因受伤而掉队后迷茫、无助、苦恼、着急、盼火的心理,当然也为后边火柴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做客回来,作者巧妙地插了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天开始模模糊糊地黑起来了。城市的四面八方,灯火已经闪闪烁烁。风温和地抚摸着人的脸颊。隐隐地可以嗅到一种泥土和青草芽的新鲜味道。多么好呀,春夜!

这段景物描写当来自孙少平的目光,似乎暗示了一个下午的经历如此地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现在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因此,这司空见惯的夜晚和泥土、青草的味道竟然也这么美好。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从最初的惶恐,到后来的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孙少平内心的扰动,把他的敏感、自尊而又自卑的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烘托人物形象。

人都活动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又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气质。山明 水秀,杨柳依依,则人物秀丽可爱;茫茫林海,朔风呼啸,则人物剽悍刚猛;天高地广,牛羊肥壮,则 人物豪爽开朗。

例如《李逵负荆》(《水浒》选段)的开头,写道:“此处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这句话描写的自然环境显得寥廓苍劲,烘托出主要人物李逵的粗犷豪放、勇猛胆大、“风风火火闯九州”的高大威猛形象。尽管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正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金圣叹语),我们可以说:“人有其环境”。生活中环境造就人物,小说里环境映衬人物。超然客公众号

社会环境描写,又能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平凡的世界》,有这样一段描写:“现在没办法拒绝了,少平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进了大门后,他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一层层窑洞沿着一个个斜坡一行行排上去,最上面蹲着一座大礼堂,给人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在晚上,要是所有的窑洞都亮起灯火,简直就象一座宏伟的大厦。”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样,孙少平跟润叶进县革委会大门到她二爸家,两只眼睛紧张地扫视着这个神圣的地方,县革委会“像一座宏伟的大厦”,非常壮观,这段描写烘托了少平的身份——农家子弟,未见过世面的,其特征性格是腼腆、拘谨的。

5、推动情节的发展

小说的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

离不开环境描写。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又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情窦初开的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翠翠渴望爱情而还没有着落,有孤单失落之感。这时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顾不上她,杜鹃叫个不息,泥土、草木、各种甲虫类气味,生意人的杂乱声音,更增添了翠翠内心的纷乱和孤独之感,因此她“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里的环境描写成为人物心里活动的契机并映衬着人物的心情,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6、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还能孕育人的气质,涵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 形成的原因,进而深化小说的主题。           


三、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

1、烘托主要人物,凸显人物个性

侧面烘托,就是经过对其他人物、事情的叙说和描写,来烘托出主要人物。在一部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红花,次要人物就是绿叶,这是一种烘托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达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能够将本来单调的故事情节烘托得活灵敏现,凸现人物个性,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愈加鲜明清晰。

在《找朋友——战争与和平》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的着墨比较少,但他们却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超然客公众号

文中墨尔本的助手,小桃,身为助手,却心思缜密,丝毫不输于优秀的外交官墨尔本,尤其在危难时刻更是没有抛下墨尔本自行逃离。在这里对小桃的正义和聪慧的简单描写能够看出她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受到了墨尔本的言传身教。所以由小桃的表现更能够烘托出墨尔本的沉着果断和严谨的思维能力。而在对QQ星球通讯员麦可的描写中,由于麦可只是一名职位不高的通讯员,他渴望一夜暴富,而在居心不良的参谋长铁皮的指使下麦可更是做出了背叛领导人的事情。这从侧面反映出了铁皮的媚上欺下、心怀不轨。这样,经过次要人物的烘托来表现人物性格特性,使文章显得更委婉、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2、人物命运的见证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常常要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常常也要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小说中次要人物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推进情节的开展。他们的呈现担当了某个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作用。

如《孔乙己》里,在酒店这样一个场景中,充分发挥了小伙计的作用,经过“我”的耳闻、目击和感受,从不同方面来描写了孔乙己的个性和凄惨遭遇。经过“我”的眼睛,描写孔乙己在酒店里的几个生活片段,塑造了他那陈腐可笑、屈辱自尊的性格。又经过“我”的耳朵,听人家在背后里谈论他,写出了孔乙己的屡试不第、偷书挨打,概括地引见了孔乙己的身份、遭遇、嗜好,并点明他性格构成的缘由。    

“我”的确是个关键人物,总是在关键时刻被呈现出来,说出至关重要的话,做出至关重要的事,然后掀起轩然大波,再把事情推向高潮。

3、渲染氛围,奠定基调,暗示人物命运

很多小说会出现一些大众局面,这些局面中的大众,大多都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但又正是因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可以构成主要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详细的环境,起到了渲染氛围、提升感情基调的作用,从而暗示着主要人物的命运。超然客公众号

鲁迅的小说《祝福》的主要人物是祥林嫂,是我们分析的重点,但是小说中的鲁四老爷、四婶、柳妈、“我”,还有鲁镇听祥林嫂讲阿毛故事的人们,他们共同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背景:鲁四老爷和四婶是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和帮凶,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柳妈也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愚昧的下人,她的捐门槛的建议直接导致了祥林嫂精神的崩溃;镇上听故事的人们的冷漠和无情;“我”的懦弱、胆小。所有这些次要人物,共同构成了祥林嫂生活的社会背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分析小说时,一定要注重分析次要人物对于表现社会背景的作用。

在《孔乙己》中同样也对这样的一群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孔乙己生活在众人的哄笑中,他在人们的笑声中出现,在人们的哄笑声中扮演一个小丑,最后也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了死亡。“笑声”贯串着全篇,这阵阵笑声中显露了孔乙己凄惨的遭遇和伤痛,也显露出人们给予他的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乐和取笑。只要孔乙己到了店里,则“店内外充溢了快活的空气”,外表上衬托了欢乐的氛围,实际上是以乐写哀,更令人悲痛,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了一层令人悲凉的意味,进而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漠。

4、表现主题,画龙点睛,增加小说艺术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效劳的,更是为提醒小说主题效劳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貌似平淡轻松,实则包含着厚重的力气,既添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次要人物在小说中也能很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杜十娘赎身后,准备和李甲双宿双飞的路上,孙富的出现,破坏了杜十娘的梦想。李甲将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最终才有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场面。在封建社会,艺妓的命运是注定的,是那个社会的特定产物。孙富的出现有力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俄]艾琳娜•萨夫琴科          

阴沉浓密的乌云向城市倾倒着寒冷的雨水。从北方吹来的风唱着忧郁的歌,黑色的水洼像墨迹一般,在人行道上四处漫流。天空严实地笼罩着,这沉重的石英门帘完全遮住了太阳,不给一丝透光的机会。         

街口那家食品店里,遮板下面一只湿透的杂种狗紧紧贴着墙,粘在一起的肮脏的毛向四处翘着,随着战栗的身子的每一次颤动也跟着发抖。         

狗因为饥饿和寒冷,还有对自己生而为狗的怨恨,悲哀地叫着。它旁边站着个老头,胳膊肘靠着掉皮的栏杆,嘴里叼着烟卷,火早就熄了,但还剩一半没抽完,他在想着什么事情。他黝黑的脸胡子拉碴,满是皱纹。狗突然打了个喷嚏,正在想事情的老头哆嗦了一下。         

“①鬼东西!该死的!”他大声说。         

狗对着老头抬起自己棕色的三角脸,用同样棕色的眼睛疲倦地看了看他。它眨了两次眼,微微垂下睫毛,瑟缩了一下。它的尾巴随意地摆动着,胆怯地,小心地,好像害怕吓跑了还没有到来的成功似的。         

“鬼东西!”老头重复说,“看看你自己!把自己湿成这样……”狗褐色眉毛微微抬起,把湿脑袋往右低了低,留心听着。“啊呀,该死的!看看你,跟个女人似的,讨同情来了!我要拿你怎么办,狗啊?”老头用教训的口气问,“大吃一顿,想吗?”棕色的发抖的邻居摇晃着尾巴,用粗糙的舌头舔自己的成鼻子。“怎么叫你呢,倒霉鬼?你有名字吗?”杂种狗羞愧地低下了头,仿佛想告诉他,就算它之前什么时候有过名字,它也早就忘了。“你是这样棕色的……就叫你②棕妞吧。愿意吗?”          

他向它弯腰,伸出了手。狗瑟缩起来,压平耳朵,眼睛里闪过恐惧。“唉,你这个棕妞啊,别怕,别怕,好样的。我不会欺负你的……”“我叫维克多•叶戈雷奇,我们这就算认识了。”它疲惫的眼睛里出现了光彩,显出狗的快乐来。老头陷入了沉思,他觉得就在不久前自己的眼睛里也充满了这样的快乐。他又抽起烟来。“如果,我把你带到公寓里去,甚至都不能说是公寓,只是个三十五平方米的小地方罢了,我把你安置在哪儿呢?”狗认真地听着。不像之前那样颤抖了,它已经坐了起来,尾巴更活跃,像钟摆似的来回晃动。这个湿透的不幸的东西慢慢活了过来。         

老头跟狗说,一年前是怎样安葬了自己亲爱的阿列芙季娜•费多罗夫娜,他们一起生活了四十二年,她是多么的温顺,安静,毫无怨言地解决由于他讨厌的性格产生的不快。她一直都体贴,善解人意,直到最后一天还忠诚地看着他的眼睛。“你现在干吗像她一样看着我的眼睛?别折磨我的心啦,棕妞!没有她我就没有生活了……”叶戈雷奇抱怨说。         

 “如果我突然死了,你该怎么办呢?”老头问,“跟我一起躺着吗?”          

狗叫了几声,前爪下了一级台阶,它整个的样子都在表明,已经准备好跟主人走了。“汪!”它发出精力充沛的乞求的叫声。         

“汪,汪……”老头重复它的叫声,“那你吃什么呢?荞麦粥、清汤和面包吃吗?我早上就吃的这个,没什么,能吃罢了。”          

“汪!”狗赞成地响应。         

 狗又开始跳台阶,往下了一级,这样做了好几次。老头完全明白了它的意思。         

“走吧,棕妞,两个人更好打发时间。最主要的是,你能听,几乎也不说话,就像我的……” 超然客公众号

老头沉默了。他用手里洗净的手绢擦眼睛,大声哽咽起来。

“我现在跟你一样,也是条狗。”          

接下来他一句话也没说。他们一起下了台阶,慢慢地往家走。老头走在前面,没注意雨已经小了些,他在心里问:“人的灵魂可以转移到狗身上吗?如果这个小东西身上有我的阿列芙季娜•费多罗夫娜的灵魂呢?”然后他往回转身,担心狗跟不上他,但看到它正拖着步子走在后面,立马放心了。他淡色的小眼睛里充满了平静的喜悦。          在入门的地方他耽搁了一下。回忆涌上心头,突然又生出一种希望。         

“我把钥匙放哪儿了!?”老头拍着自己的口袋,“真是倒霉!这样连家也进不去了……”         

 狗鼻子却从雨里无数的气味中精准无误地找到了新鲜的肉的味道。这种味道很强烈,让人激动……对于一只饥饿的狗来说,还有什么比牛肉的香味更能触动它的呢?      在家附近三十米的地方,走来一个高大强壮的男人,撑着一把大黑伞,穿着昂贵的大衣。他走得不急不忙,尽力绕过水洼,手里提着几个包装好的食品袋,其中一个里面就放着让狗咽唾沫的东西。他现在已经走到门口对面了,吃的东西的味道让人头晕。大豆和肉做成的熏肠,用薄膜裹着的鸡肉,还有隐约可以闻到的酸奶油的味道……          在裤子后面的口袋里找到了钥匙。锁弹了一下,门开了。         

“进来吧,③我的好姑娘,我给你做粥和清汤……”他边扭头边说。狗不在了。         

老头茫然地看了一圈院子。杂种狗夹着尾巴,正小步追着美味的香喷喷的袋子,伸长了脖子,一直在嗅,不想错过一丝一毫自己作为狗的幸福……          

“④棕妞,棕妞。”叶戈雷奇轻轻地叫,重重地叹了口气。         

狗停住了,好像听到了这些。它弯着身子,伺伏,扭头,然后又看向已走远的塑料袋,突然离开原地,直接跳过水洼,往回飞奔。它开心地叫着,围着老头快速地转了好几圈,一下子蹿进门里。         

叶戈雷奇笑了。他跟着棕妞往里走,慢慢地关上了铁门。    

(选自2020年4月《外国文艺》,有删改)          

1)分析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文中划线部分是老人对狗的四次称呼,分别暗示了老人怎样的心理?          

3)文章结尾处设置了棕妞被食物吸引、去而复归的情节,请分析这处情节摇摆的效果。            

(4)小说讲述了老人与狗的故事,为什么作者却单单以“狗”为题,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营造了寒冷压抑的氛围;②导引下文流浪狗的出场;③映衬了老人孤独阴郁的心情;④与结尾老人收留小狗的温情画面形成对比。         

2)①鬼东西:因被流浪狗打喷嚏惊吓,打断沉思而产生抱怨、嫌恶心理。②棕妞:表现了老人对流浪狗的同情和接纳。③我的好姑娘:老人因对妻子的思念而对流浪狗产生了怜爱之情,重燃生活的希望。④棕妞:表现了老人对流浪狗回来既期待又不够自信的心理。    

3)①出乎意料的情节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加了小说戏剧性。②有利于展现老人复杂的心理,“茫然”“重重地叹了口气”表现出的失落,恰恰凸显了老人内心对爱和温暖的渴望。③深化小说主旨,有利于表现这对处境艰难的“朋友”彼此温暖的真挚情感。         

4)①“狗”是小说的主要叙述对象,狗的命运是贯穿小说的线索;②意蕴丰富,“狗”既指流浪狗,也是老人的自嘲,表现了老人的落魄孤独;③暗含主旨,“狗”是老人心事的倾听者、情感的寄托者,小说结尾棕妞去而复归的情节,暗含在困境中彼此温暖、相互依靠的主旨。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