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2024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人物专题素材与运用示例

2025-01-18 17:0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10人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9月2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3日上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15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共和国勋章”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

“友谊勋章”迪尔玛·罗塞芙(女,巴西);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王小谟、赵忠贤

“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塔吉克族);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女);

“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许振超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张晋藩、黄大年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路生梅(女);

“经济研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张卓元

“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张燮林

一、“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永志:为国铸箭 圆梦飞天。

【人物简介】王永志,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年11月生,2024年6月去世,辽宁昌图人,原总装备部921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荣获“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涉及领域或主题】技术创新、科技强国、国家至上、坚持不懈、永葆党性本色……

适用角度

1.国家使命与个人梦想的融合:王永志院士的一生是对国家需要高于一切的生动诠释。他放弃了个人安逸,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航天之路,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航天事业中。这启示我们,青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技术创新与勇攀高峰的精神:面对国际航天技术的封锁与挑战,王永志带领团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他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法,这种精神对于当前社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航天领域,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王永志对工作的严格要求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工匠精神的精髓。他亲自审核每一个设计方案,关注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航天器的万无一失。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金句积累

1.王永志的一生和研制导弹、送卫星上天、送中国人进入太空绑定在了一起,这三件大事都和国家的利益相关,可以说是国家最迫切的需要,为了能让国家迎头赶上乃至走到前列,王永志呕心沥血,真正做到了一生干三件事,三件事干一生。--《人民日报》

2.“要想有创新,首先自己心里要有底,同时也要有勇气。这种勇气是出于事业心和责任感。——王永志

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 就是对病人负责

【人物简介】王振义,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24年11月生,江苏兴化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著名医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成功实现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放弃申请药物专利,无私公开治疗方案,使更多患者受益。他多年来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涉及领域或主题】民生保障、医疗进步、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适用角度

1.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疆:王振义教授的一生是对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深刻诠释。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这启示我们,青年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进步之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科研创新与勇于担当20世纪80年代末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还是白血病中最凶险的一种,王振义为解决这一问题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奋斗8年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人类肿瘤治疗历史上首个可被治愈的肿瘤。为了使更多病人得到救治,王老一开始就放弃了专利申请而是将其公开让全世界的患者受益。

3.严谨治学与精益求精:在科研工作中,王振义教授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他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不仅保证了科研成果的质量,也为我国科研事业树立了榜样。

金句积累

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人类做了什么事、作出怎样的贡献。医生是为人类健康事业作贡献的,捍卫生命是一种职责和义务。——王振义

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振声:大国麦田守望者

【人物简介】李振声,男,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2月生,山东淄博人,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系统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开辟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他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涉及领域或主题】民生保障、以民为本、专注科研、开拓创新……

适用角度

1.国家责任与个人奉献的结合:李振声教授的一生是对国家粮食安全重于泰山的深刻践行。他放弃了个人安逸的生活,选择扎根田野,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小麦育种事业中。这启示我们,青年应树立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李振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他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启示当代青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弱势群体和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3.深耕细作与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小麦育种过程中,李振声教授始终坚持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的原则。他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小麦生长情况,收集育种数据;在实验室里,他更是对每一个育种材料都进行细致入微地研究和分析。这种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质量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金句积累

1.“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李振声院士对农民深沉的爱与责任。

2.“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兴趣始,以毅力终,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育种工作的真实写照。——《人民日报》

3.将实干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不慕虚名,不务虚功,哪怕条件艰苦、问题艰巨,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在漫漫长路中让实践的汗水浇灌出事业的花朵,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唱响不凡的青春之声。——《人民日报》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