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名著导读+知识汇编+中考真题+读后感

2024-10-26 07:5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2人
【作者简介】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主要作品:选编《唐诗三百首》,亦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传世。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4)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十七年(1762)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名著导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唐代以后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一、体裁分类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在数量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1728691809132221.png


【试题集锦】

一、感知经典
1.《唐诗三百首》由清代   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每个类别下的作家作品又按照_____编排。
2.诗_____李白,字_____,晚年自号_____。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_____的代表人物。
3.诗_____杜甫,字_____,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_____ 、_____,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_____ ”。诗风_____,语言_____,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4.白居易,字_____,晚年号_____。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天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_____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_____ 、_____等也极有名。 
5.王维,字_____,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_____”,尤以_____成就为最,与_____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_____”。
6.孟浩然,名浩,字_____,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_____为题材,是_____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_____齐名,合称“王孟”。
7.王昌龄,字_____,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_____为佳,尤长于七绝,有“_____”之称,时人推为“_____”。
8.柳宗元,字____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_____ 。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_____ 。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_____ ,是_____之一。
9.杜牧,字_____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_____,自成风格,人称“_____ ”。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_____”。
10.李贺人称“_____”;孟郊、贾岛,人称“_____”;刘禹锡人称“_____”。
1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_____ 。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主要特征。代表性诗句分别有: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12.边塞诗派,是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代表诗句有:
高适: _______________
岑参: 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 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_______________
13.韩孟诗派,以_____为代表的一代诗人。诗歌创作上追求险怪,刻意推敲,主张以文为诗。
14.元白诗派,是以中唐诗人_____为代表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主张正如白乐天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二、品读经典
(一)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这首诗歌选自《辋川集》,作者是_____
(2)这首诗以夕阳和人声来衬托深山的_____
(3)这首诗语言_____,风格_____
(二)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实际都是从这一句逐渐展开的,句中两个“_____”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 _____”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
(2)这里的花指的是_____(      )A.牡丹  B.芍药  C.茉莉  D.玫瑰
(三)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感知经典
1.孙洙,古诗、乐府、绝句、律诗,年代先后;
2.仙、太白、青莲居士、盛唐浪漫主义诗歌;
3.圣、子美、杜少陵、杜工部、诗史、沉郁顿挫、精炼传神;
4.乐天、香山居士、讽喻诗、《琵琶行》、《长恨歌》;
5.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诗;孟浩然;诗佛;
6.浩然、山水田园、盛唐、王维;
7.少伯,宫怨、边塞、送别,七绝圣手,诗家天子;
8.子厚、柳河东、柳柳州、韩柳、唐宋八大家;
9.牧之、豪爽清丽、小杜、小李杜;
10.诗鬼、郊寒岛瘦、诗豪;
11.王维、孟浩然,天气晚来秋,绿树村边合;
12.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篇古城万仞山;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3.韩愈、孟郊;
14.元稹、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品读经典
1.(1)王维;(2)幽深、寂静、空旷;(3)清新,自然、淳朴。
2.(1)想,杨贵妃;(2)A;
3.(1)楚江、帆、鸟、海门、浦树;(2)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中考真题

1.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桃花溪①(七言绝句)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

【答案】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诗人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2.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古从军行①(乐府诗)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释】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诗人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④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

(1)五—八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答案】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眼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的行径。

示例二: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借古讽今,讽刺了唐朝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

3.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在狱咏蝉①(五言律诗)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C)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在狱咏蝉》描述的季节是秋季。A项描述的季节是春季;B项描述的季节是夏季;C项描述的季节是秋季;D项描述的季节是冬季。

(2)诗中写到了“露”,这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

【答案】《在狱咏蝉》中的“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

(3)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

【答案】诗人狱中思乡思亲,感慨年华逝去却只能深困牢狱的无奈,(“白头吟”此处一语双关,既指鲍照等人所作乐府诗,也感慨自己壮年已生白发),感慨仕途不顺,屡受压制,举步维艰,抒发品行高洁却遭受迫害打击,且无人相信,希望有人为自己辩白申冤的哀怨悲伤之情。

4.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咏怀古迹(其五)(七言律诗)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②纡:苦心谋划。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其他诗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解析】B项应是“其他诗句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

【答案】①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②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③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④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请再读上面的四首古诗,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相应诗歌的题材。你还能想到这一题材的相关诗作吗?翻开《唐诗三百首》,再各举一例。

图片

6.杜牧的《清明》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其实,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衡量,还可以把它缩成一首五言绝句。请你在保持原意不变的情况下,把这首七言绝句诗改成一首五言绝句诗,并说说改动的理由。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示例: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理由:表述更简洁,避免了用词重复的现象。

7.李白的《静夜思》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我们现在读的版本是经宋、元或者明代改动过的。比较原诗句和现在的诗句,不难看出原诗句要比现在的好,你能简单地说出一点道理吗?(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

原诗句: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注:“牀”同“床”)

现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示例:原诗句更真实,更接近于生活,易于理解。比如现在的“床”指的是一种座具,易让人误解为睡觉的床,而“牀”虽然难识,但是不会误解其意;“看月光”与座具相照应,而“山月”能更真实地表现作者所处的地点。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案:
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3—4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3、思乡
4、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