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近年热点题型(含例题及答案)

2024-11-23 12:0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7人

今给大家分享高考散文阅读主要题型之一:内容概括、层意概括、感情主旨概括、原因概括等,后附真题及答案。

年份

卷型

文章

作者

相关试题

2020

 

北京卷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沈从文

 

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

天津卷

 

《线条之美》

 

梁衡

 

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

2018

 

天津卷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题型一:概括局部内容

“概括局部内容”是归纳内容要点常考的方式,既指概括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也指概括多个段落的内容要点。

内容涵盖层意概括、情感概括、原因概括等。

规律总结:

1,根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逐渐缩小包围圈,锁定“信息段”“信息句”“信息词”。

2.概括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不能交叉、不能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

3.利用原文词句归纳,按分值确定答案的要点数量。

题型二:概括中心意思

“概括中心意思”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概括和主旨概括。这两者直以文章层次、内容要点为基础,涉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观点态度,需要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的把握分析。

规律总结:

1.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逐层梳理:

①分析题目、开头、结尾;

②分析议论句、抒情句;

③概括段意;

④分析人物、事件。

3.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整合概括,先概括内容,再提炼主旨。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普通人  梁晓声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②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③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④李文化亲自来找我一一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⑤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⑥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⑦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一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一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⑧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⑨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往往的,需要10个群众演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A 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⑩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⑪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

⑫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

⑬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愣。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⑭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于是我就到走廊去打电话。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⑮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⑯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B.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有删节)

1.文章第7节中,作者说父亲的端坐“很特别”,试分析哪些地方特别。


2.阐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A.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每可调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B.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3.文章以“普通人”为题回忆父亲,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4.作者在叙事中大量运用了反衬和侧面描写的手法,从文中各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反衬:

侧写: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父亲刚被邀请做群众演员,是因为他有漂亮的胡子;后来屡次被邀,就不只因为胡子漂亮了。

B.作者认为,父亲演电影时是一个性格演员,能饰演各种老人角色;在生活中则是个本色的人,值得崇敬。

C.作者在这篇怀念父亲的散文中,除歌颂父亲的优点之外,对他摆不正自己位置的缺点也毫不掩饰,真实可信。

D.在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几件事中,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直至崇敬的变化过程,凸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

E.文章结尾由回忆父亲生发出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人的问题,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例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七载云烟  汪曾祺

①我在云南住过七年,一九三九——九四六年。准确地说,只能说在昆明住了七年。

②我们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市内,我们到南屏大戏院去看电影;去逛书店、看一本书,一看两三个小时;逛裱画店,连茶叶店…我们每天经过、随时往来的地方,还是大西门一带。街虽小,人却多,气味浓稠。我们在街上闲看。看卖木柴的,卖木炭的,卖粗瓷碗、砂锅的,并且常常为一点细节感动不已。

③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

④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被迫南迁,组成一个大学,在长沙暂住,名为“临时大学”。后迁云南,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①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联大!

⑤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很多处是借用昆明原有的房屋、学校、祠堂。西边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摞起来,既是书桌,也是衣柜。有的同学在同一宿舍中一住四年不挪窝。有些同学成天在一起,乐数晨夕、堪称知己。也有老死不相往来,几乎等于不认识的。我和一位姓刘的历史系同学就是这样,我们俩同睡一张木床,他住上铺,我住下铺,却很少见面。他是个很守规矩、很用功的人,每天按时作息。我是个夜猫子,每天在系图书馆看一夜书,即天亮才回宿舍。等我回屋就寝时,他已经在校园树下苦读英文了。

⑥大路的东侧,是大图书馆。这是新校舍唯一的一座瓦顶的建筑。每天一早,就有人等在门外“抢图书馆——抢位置,抢指定参考书。大图书馆藏书不少,但指定参考书总是不够用的。更东,是教室区。土墙,铁皮屋顶(涂了绿漆)。下起雨来,铁皮屋顶被雨点打得乒乒乓乓地响,让人想起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这些教室里面放的木椅,都是本色,不漆油漆。这种椅子的好处是不固定,可以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任意搬来搬去。吴宓先生《红楼梦》,一看下面有女生还站着,就放下手杖,到别的教室去椅子。于是一些男同学就也赶紧到别的教室去搬椅子。宝姐姐、林妹妹都坐下了,吴先生才开始讲。

⑦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女生的衣着是比较整洁的,上课时军阀商人家的小姐也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男同学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成了一个疙瘩,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教授的衣服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鞋,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⑧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饵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常备的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

⑩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一九九四年载于《中国作家》,有删改)

①窳陋:粗劣简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交代西南联大周边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影响更大。

B.第⑤段写刘姓同学与“我”同睡一张木床“却很少见面”,表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道理,也从侧面体现了“我”对友情的渴望。

C.文章采用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残破”的衣着,而描写联大学子读书的细节甚少可见年轻时的汪曾祺跟读书相比更在意着装,对美有着执着的追求。

D.第⑥段三个“抢”字形象写出了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心理,表现了联大学子勤勉刻苦的精神,也从侧面表现了西南联大学习条件之艰苦。

E.文章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虽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但意在表明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

2.本文第⑤⑥段中西南联大的“窳陋”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赏析画线的句子。

4.本文标题为“七载云烟”,有人认为也能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为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阐明理由。

5.文章第③段写道“但是我生活得最久,接受影响最深,使我成为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作家,——不是另一种作家的地方,是西南联大”,请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西南联大及师生们的哪些特点对“我”影响深远。

参考答案:

例1

1.①正襟危坐。(像主角,不像群众演员)②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怕把衣服弄脏弄皱)③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④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耐心、执着,不怕累)

2.A.这些群众演员的行为,代表了社会上那些唯利是图、过河折桥的中国人的丑陋行为。“这

一点”指目的达到后,就不再履行应尽义务的行为。

B.“我”崇敬现实生活中表里如一的“本色的人”,时时提防圆滑虚伪、表里不一的人。

3.①让儿子判断自己是否胜任群众演员工作。②牢记导演命令,长久端坐不离片场。③雨天夜不能寐,心系剧组。④冒雨赶往极可能不拍戏的剧组。

性格特征: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他人着想。

4.1.反衬:①文中“我”与父亲不同的认识和做法。如:父亲雨夜不寐,担心剧组拍不了戏,“我”认为这是荒唐的,不必操心;“我”骗父亲给剧组打过电话,不用拍戏,父亲却揭穿“我”的谎言,冒雨赶往片场。

②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父亲尽职尽责做好群众演员的工作。通过写“我”和他人的错误认识或做法,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侧写:

①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

②“去世了?…对不走一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歌意。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

5.BC

例2:

1.BC

2.①体现在住宿条件简陋和教学条件的简陋:②作用:承接上文,物质条件的简陋与这所大学的“辉煌”形成对比,袁达作者对西向联大师生的赞美与崇敬;开启下文,与下文写联大师生服装破旧一起,歌颂联大师生不在意物质的享受,而对学问孜孜以求的精神的赞美。

3.【答察】①通过“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吴宓先生的修养,对学生的尊重;②体现了老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的作用;③从一个侧面、一个细节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的风范。

4.以“七载云烟”为题更好。

①标题含蓄而有韵味,能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标题中的“七载”和“云烟”分别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③文章的主要内容描写的就是在昆明的这七年的生活。

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更好。

①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在西南联大的日子;

②“西南联大”这个词语不断出现,构成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③西南联大影响了“我”,影响了昆明,甚至与世界一流大学齐名,影响了世界。

5.①西南联大教授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困难以及什么叫修养;②联大师生穷且益坚的坚韧和对待学问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了“我”;③联大的学术氛围、民主思想、独立精神影响了“我”。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