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选择题设误方式及解题技巧

2024-11-23 11:21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3人

年古典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基本固定为两道四选一的选择题,每题3分,一道考查内容理解,一道考查表达技巧赏析。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只有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选项的设误点,才可以顺利作答。

古典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类:

类型1词句理解有误

释义

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考生应在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解析

B项,“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答案选B项。

类型2情感基调有误

释义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情感属于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思想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其情感基调是略显惆怅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思想情感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情感基调则是喜乐赞叹的。

 

典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

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

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

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

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解析

答案

作者并没有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而是对辛劳填海的精卫表达一种同情。A项对全诗的情感理解有误。因此,答案应选A项。

类型3情境意境有误

释义

 

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考生往往因陶醉于生动优美的表述而忽略对错误点的排查。

 

典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竹、木筏。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三、四句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五、六句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解析答案

“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本题答案选B项。

类型4表达技巧有误

释义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等。

 

典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象声词,此处指摇橹声。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鱼。

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昂扬。

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解析

答案

 

“打破了山水的宁静”错,日出之后,“软乃一声”是以动写静的手法。同时,“由低沉转入昂扬”错,全诗的感情基调并无太大起伏,诗境极悠逸恬淡。答案为C项。

 

一、技法指导

步骤一:读懂诗歌。

疏通诗意,读懂诗歌,理解把握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好诗歌选择题的前提,

步骤二:逐一比对。

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学过的诗歌阅读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步骤三:综合比较

将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最符合要求的答案。

二、综合演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第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然、白白地。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

2.下列句子与“我来何事?高卧沙丘城”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B.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李白《行路难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鹅楼))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双调)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推,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堆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①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②袁安,东汉人,家贫身微,曾寄居洛阳,冬天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③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至太尉,一到下雪天,他就在家里饮酒作乐。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

B.第五句的意思是“抑制不住想要去探梅的心”,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如同被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

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手法突显描写对象。

2.夸张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哀郢(其一

陆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②恨,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①公元1166年,陆游因“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②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额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2.本诗领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下列诗作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一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指潭州。②动经春:动辄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③两度新:杜甫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

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

C.领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

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

2.“旧人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

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

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石懋《绝句》)

五、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夜游宫

吴文英

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②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

[注]①隐几:靠着桌案。②嚼花:赏花。③绀云:比喻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

B.“映窗里、嚼花灯冷”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

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

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

2.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

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第五、六句形成鲜明对比。

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虽有浅浅的寂寞之感但总体上还是悠然闲适的。

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

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札《晓过伊水寄龙门僧》)

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

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

参考答案:

.1.D最后两句的意思是“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

你悠悠南行”。2.C   C 项的意思:“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在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蒙,引起我无数的忧愁。”设问,借景抒情,与“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手法相同。A.“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反问。B.“陆机凭借如此雄才大略也不能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反问、用典。D.“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比得上在人间?”疑问。

二、1.B理解错误,此句的意思是“踏雪访梅的人寒冷难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2.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是“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这两句没有运用夸张手法。

三、1.C“想象当年”有误,第三联由历史的回顾转为对眼前景象的描写,而非“想象当年”。2.B  B项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

四、1.C此联表达了诗人的感叹,只有燕子前来探看,倍感凄凉,并无“对世态炎凉的批评”。2.A.此诗运用比喻手法,比喻经历过大的场面之后,对比较平常的事物就不再放在心上了

五、1..D由“梦觉新愁旧风景”一句可知,“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说法错误。

2.C  A、B、D三项描写的植物分别是桃李花、桃花、小荷,均在第一句直接点出事物

未用“借人写花”之法;C项看似在描写少女的容貌,实则是描写牡丹花娇如少女的

脸庞,运用了“借人写花”的手法。

六1.C“形成鲜明对比”错,第五、六句用“嫩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体现出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喜爱,最后两句正是在进一步描写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景象。2..D此项的“烟火”指的是元宵节放的烟花。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