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干货: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梳理

2024-10-31 08:4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8人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译文:问女儿所思的是什么,所忆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译文:卖炭得来的钱用来干什么?

2.奈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拿了我们的璧,却不给我们城池,怎么办?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译文:为什么夺取它们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像抛泥洒沙一般不珍惜?

3.何如;何若;奚如;胡如;奚若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事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大王认为跟他的父亲比怎么样?

4.如……何?奈……何?

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拿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

【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将对这件事怎么样?

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文:现在别人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那鱼和肉,为什么要辞别呢?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本纪》)

译文:项王笑着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河干什么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

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

可译为“有什么……呢”。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

2.独……哉(耶)?

可译为“难道……吗”。

【例】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难道不怜爱你的姐姐吗?

【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劣,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3.不亦……乎?

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

译文:像这样寻求宝剑,不是糊涂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译文:学习并且不时温习,不是也很快乐吗?

4.“不为……乎”

表反问,可译为“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译文:这不是因为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5.岂(其)……哉(乎、耶)?

可译为“难道……吗”。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祸患常常在微小处积累,而智慧勇敢的人多被所溺爱的东西困住,难道只是伶人才这样吗?

【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很难而失去很容易吗?

6.安……哉(乎)?

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然而刘豫州刚刚遭受失败之后,怎么能抵抗这样的灾难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译文: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7.……非……欤?

可译为“……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

可译为“哪里……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

译文:哪里知道这是埋葬你骨头的地方呢?

9.顾……哉?

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译文:人立志,难道比不上蜀地的那个僧人吗?

10.其……乎(也、耶)

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表揣测语气时,可译为“大概(恐怕)……吧!”;表希望语气时,可译为“还是……吧!”;表反问语气时,可译为“难道……吗”。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译文: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变成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自这里吧。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1.庸……乎

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

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到了割下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衣襟的地步,怎么那么衰败差劲呢?

2.止(直或特)……耳

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例】止增笑耳。(《狼》)

译文:只不过增添笑料罢了。

【例】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只不过没跑百步远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3.惟……耳!

可译为“只有……罢了”。

【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尔!(《先主传》)

译文:天下算得上英雄的,只有使君你和我罢了。

4.一何……!

可译为“多么……啊”。

【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译文:官吏的呼声是多么愤怒啊!老妇的啼哭是多么凄苦啊!


四、表示揣度


1.无乃……乎(欤)!

可译为“恐怕……吧”。

【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国主对我们做好了防备,恐怕不可取胜吧!

2.得无……乎?

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译文:成名反复自己念叨,莫不是教我捉蛐蛐的地方吧?

3.……庶几……欤?

可译为“……或许……吧”。

【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

译文:或许可以告慰先生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

可译为“与其……哪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拯救自己。

2.……,抑……

可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五代史伶官传序》)

译文:还是探究他成败的原因,都出自人呢?

3.其……,其……也?

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译文:唉!这是真的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流传的消息不是它的真实情况呢?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可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等等。

2.有……者

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译文:这样做官也忧,不做官也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无所……

“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有比死更令我厌恶的事,所以,祸患也有不回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而今进入关中,没有取用什么财物,也没有临幸什么妇女,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是标示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表“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经》中说:“他人有心,子忖度之。”说的就是夫子你啊。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就叫作失了本心。

6.若……者

可译为“好像……的样子”。

【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译文:样子好像很悲伤。

7.有以……;无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用来……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行动。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没有办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聚小水流,没有办法汇成大江大海。

8.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

【例】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译文:不是死了就是迁徙走了。

9.非……而……

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画。

10.“以……为”

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而蔺相如只凭说话作为功劳,却位居我之上。

11.非惟……抑亦……

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译文:不只在天时,而且也在人的谋划。

12.(而)况……乎

可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译文:现在把钟磬放在水里,即使大的风浪也不能使它鸣响,何况是石头呢?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