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古文《湖心亭看雪 》知识点总结

2024-10-26 07:5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6人

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二、字词理解

1)字词注释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惟:只有。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而已:罢了。

毡:毛毯。

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拉:邀请。

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低声嘟哝。

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2)通假字

拏:通“桡”,撑(船)、划

 

3)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3、拥毳衣炉火          炉火:名词活用作动词,围着炉火。

 

4、与余舟一芥           芥:小草,这里名词活用作状语,像小草一样的微小。

4)古今异义

(余)住西湖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尽力。

今义:强大。

 

(是)日更定矣。

古义:这。

今义:判断词(与“非”相对)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古义:全、都,副词。如: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今义:一,数词。

 

余强饮三大(白)而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颜色,与“黑”相对。

 

5)一词多义

是:

1、是日更定:这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更:

1、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音gēng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音gèng

白:

1、上下一白:白色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大:

1、见余大喜:非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

 

余:

1、余住西湖:我,指作者

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多

 

焉: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

2、且焉置土石?(哪里)

 

6)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动词“是”,表示判断)

省略句

 ①到亭上(“到”前面省略主语“余”)

 ②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见”前面省略主语“他们”)

三、主题理解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四、实战演练

单选题

1.下列对《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其实是“看雪”行动的延伸,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也给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而作者仍去西湖赏雪并与偶遇的金陵人痛饮,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个空旷寂寥的雪世界。
D. 这篇小品文不足二百字,却熔写景、叙事、抒情于一炉,写景精准形象,叙事生动传神,而字里行间又融聚了作者的情趣品性。

1.【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可见他痴迷山水,不拘小节,喜交朋友”错,应是体现了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考生在平时要注意掌握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包括文章的主题、体裁、内容、机构、语言、重点语句的理解等。

2.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雾淞沆砀:(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B.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穿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C.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一个叫金陵的人。
D.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应翻译为:问他们的姓氏,他回答是金陵人。

【点评】句子翻译可先将句子中重点词语进行翻译,然后再把其他词语连贯起来即可。

3.选出朗读节奏处理不当的一项(   )            

A.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D.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翻译为“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根据现代汉语习惯, “上”对应“天与云”,“下”对应“山与水”,所以“天与云”与“山与水”分开 。故答案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点评】文言句子的断句可先将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然后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停顿。

4.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gè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
B. 雾凇(sōng)沆砀(kàng dàng)
C. 惟长堤(t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
D. 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fèi)

4.【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的辨析。A项:更(gēng) B项:沆砀( hàng dàng )  C项:长堤(cháng dī)因此答案为D

【点评】形声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强化记忆之外,平时还要多留心、多总结,根据词语的含义灵活掌握。

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  , 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而别   白:________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________

复不遂   辄:________  ④鲁直所   谓: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5.【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杯,酒杯;客居;总是;说(认为)
3)①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甲文趣在: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分析】

⑴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依据句意和文言虚词来句读。句意是: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据此,正确的句读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客”是“客居”;“白”是古今异义词,“酒杯”的意思。

⑶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①关键词:莫:不要。更:还。痴似:痴于,痴过。②关键词:作:起。欲:想要。至:到。为:被。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甲乙两文中关于情趣的内容。解答时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的思想情等。甲文:由“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表现了作者夜半赏雪的高雅情趣。“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与知音把酒言欢,颇有幸逢知己之乐趣。乙文:作者想去沙市,但被雨雪所阻。诗人就停住脚步,趣在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心境。

【点评】

⑴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⑵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⑷要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文人高雅的情趣方面去筛选出相关信息概括相关信息进行概括。

【附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了大雪.(我)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任意看几卷书,也是很有趣的.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湖中人鸟声俱________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是金陵人,________④下船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文中有何作用?   

4)晚上正是寒气倍增之时,作者却“独往湖心亭看雪”,由此可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  

5)作者写西湖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6.【答案】

1)消失;哪能;客居;等到
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4)作者痴迷山水的情趣、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解析】【分析】

1)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中“绝”是消失;焉得:哪能的意思。据此进行回答。
 (2)文言语句 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一”:全;更:还;故答案为: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都是白茫茫的。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
 (3)本句意思为大雪下了三天,西湖中人和鸟都消失了,写出了大雪后天寒地冻、天无飞鸟、西湖人迹稀少、万籁俱寂的特点,渲染了寂静的气氛,在结构上为下文写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据此回答。
 (4)联系作者的兴趣爱好,不难发现作者冒雪游西湖是因其痴迷山水,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5)这里是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对堤、亭、舟、人的描写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水墨画,情趣盎然。

 

【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形象的理解能力。考生要了解作者,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语句分析人物。注意概括要准确。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表现手法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结合语句进行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西湖(节选)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毳衣炉火________

③才一举头________        ④欲下一语描写不得________

2)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7. 【答案】

1)撑,划;毛皮;抬;想要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①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②喝完茶,立即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
4)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让人“目酣神醉”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