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之“心理感受变化过程”题解题思路及技巧
2024-11-23 07:1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9人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一般有两种命题方式: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散文的“形”是“散”的,即写入散文前的材料是零散的,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方式,把多个孤立的材料组织起来。常用的组织方式有以下五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有的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如时间、空间、情感等;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 |
| 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 |
| 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
| 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升华议论(升华点)。如林徽因的《窗子以外》。 |
音乐,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苍凉的存在。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演奏和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阳光、露珠、微风那样地真实。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一些美好的声音使你无法忘却,它渗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种子落在你的心上,永远留在那里,生了根。父亲屋里的墙上,挂着一管竹箫,我只听他吹过一次。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已近十岁光景,父亲独自到房顶上,背靠着烟囱,手挂着箫。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我的心灵感到一片空茫,隐隐地感觉出父亲是孤独而哀伤的。天渐渐地暗黑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我不是听见,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融成一气的声音,幽幽地,静穆地,一缕一丝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调,我不知道,是从来未听过的声音。那箫声仿佛是从父亲深奥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么也听不到。父亲什么时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们谁也看不见谁,互相没有说一句话。箫不吹了,但那个由声音显示的情境还在,人和箫声都不愿意分离。我觉得箫声是很神秘的,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回想起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让心灵能呼吸的气管。箫,只属于我父亲个人,他只为自己吹,不要听众。笙和管子,父亲经常吹,不是独自吹,是跟村里的“自乐班”的人一块儿,总是在黄昏以后吹。深秋农闲以后,他们几乎天天在村里的广场上吹奏,全村人都能听到。演奏的声音,如当空月亮,照遍了每个角落。父亲有两船笙,一船是黄铜的,从我能记事时起,它就摆在父亲的桌上,竖立的竹管如张开的翅膀,我觉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发出奇异的声音,就更对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岁以后,父亲置买了一船白铜的,他特别珍爱这白铜的。父亲用白铜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许,怀抱着黄铜的笙坐在一边学着吹。父亲在家里偶然对我说过几句:指头按眼,不能按得太死,声音都憋死了,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我从父亲吹笙前严肃的准备动作和神情,开始向他学习,他瘦削的双手端着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触,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整体:没有笙,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就没有笙。“先得摸透每个笙管的个性”,父亲对我说。他让我一个音一个音地认识笙。黄昏时,我坐在屋顶上学着吹,如果父亲正好在家,他总认真地听我吹,很少指点,最多说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我吹奏时感到很振奋,整个的生命都感触到了美妙的节奏。可以说,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内心的各种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父亲跟我一块儿吹,总要检查我的手和脸是否干净。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带我一起去一处远远的精神境界,比走亲戚还要郑重几分。父亲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对面地吹,中间隔着一张炕桌。我当时觉得这一切的细节确有必要,它表现了一种虔诚的气氛和心境。父亲没有让我吹过管子,说我人还小,容易伤了心肺。笙主要起和声作用,是柔性子,它的声音是浑圆的,而管子的声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飞翔的鸟,在笙声的云雾中鸣唱。管子是用硬木镂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还镶着一圈圈的白铜。父亲吹管子时,脸憋得通红,胸间的气似乎聚集起来朝上冲,拼命朝高高的顶峰飞跃。父亲的嘴异常灵活地吹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从高入云霄的顶峰摔了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到现在我还有一种看法,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黄昏后,村里的“自乐班”在广场上演奏时,那情景,那气氛,表面上很混乱,尘土飞扬,还免不了有孩子们的哭闹声,可是一旦演奏起来,杂乱的一切都融和了。“自乐班”的人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受够了苦,需要解闷,当他们在一起合奏的时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调都是很苍凉的,在苍茫之中,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如果我对音乐有一点素养的话,主要就是从这些充满了热汗味和烟尘气的场合感受来的。童年时半夜醒来,常听到沉郁的驼铃声在空旷的夜里一声声地响着,回想起来,我觉得那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一种长途跋涉的沉缓而坚毅的节奏。拉骆驼的老汉和一匹匹骆驼需要这苍凉而庄重的乐音伴随着。我在童年少年时期受到的音乐熏陶,使我形成了对乡土音乐的迷恋,也使我这一辈子都无法背离深入骨髓的乡土气,也影响了我的诗的气质。这也就是所有故乡的性格吧!**作者写出了他对音乐的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过程。(6分)《我与地坛(节选)》(必修上册第15课)中,史铁生对人生的感悟是独特的,这和他承受着因残疾而导致的苦难有关。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作者思考人的生存状态的过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过程”“简要分析”,由此可见,该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
| 先写自己听父亲吹箫,感受到“箫是接通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相依为命的关系”,说明作者对音乐的意义已有所感悟。 |
| 写父亲的笙与“我”学习吹笙时的感受,“我对节奏的理解,就是从吹笙开始的……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作者由此了解到不同乐器有不同的特点。 |
| 写作者对自乐班的感受,“吹奏时,曲谱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与情绪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不可分的”“大都是从口外回来的,年纪都不小了……他们的心像雁群一般飞越过寒冷的冬天,飞越过苦难的人生”,这时的作者不但感受到音乐,而且感受到音乐背后的人生与社会。 |
| 写成年后回想童年的驼铃声,感到那也是一种“生命的音乐”,作者对音乐的感悟从乐曲延伸到现实,更加广阔、深沉。 |
从第2步来看,作者先写童年时对音乐的感受,再写学吹笙的过程中对音乐的了解和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最后写成年后对音乐深沉的思考。作答时,要注意按照题干要求,分点陈述。 |
参考答案:①作者因偶然听到父亲吹箫,初步地感受到音乐对于生命的意义;②作者学习吹笙时对不同乐器在音乐上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了解;③“自乐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乐背后的社会和人生;④作者成年后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声响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8.“我”在学习做领航员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②后来,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也坚定了探索大河的决心;③终于读懂大河时,内心充满喜悦,继而是深深的遗憾。[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我”在学习做领航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各2分。回答1点得2分,回答2点得4分,回答3点得5分。2.第一个阶段是“识记河流附近地形名称及河流形状”的阶段,回答对应的心理变化“先是感到自满,随之产生沮丧之情”,得2分。得分点在“自满,与“沮丧”,各1分。“自满”还可回答为“自信”“自得”“得意”“骄傲”等意思相近即可。“沮丧”还可回答意思相近即可。为“阻丧不堪”“难过”等第二个阶段是“研究水相”阶段,回答对应的心理活动“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困难,也坚定了探索大河的决心”得2分。得分点在“认识困难”与“坚定决心”,各1分。“认识困难”还可回答为“意识到自身不足”“意识到做一个优秀领航员的不容易”“意识到成为一名优秀领航员的前提条件是细心观察,熟悉名称”等,意思相近即可。“坚定决心”还可回答为“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决心读懂水面这本奇书”“努力成为真正合格的领航员”(意思相近即可)示例2:①开始自己独自航行时很高兴,后以为撞到暗礁内心慌乱。④学会分析航道后,内心失落(1分),像失去了什么。示例3:①厌烦枯燥的观察河水知识。②欣赏河水的美景,感到快乐(1分)。示例 1:①最初:对岛屿、沙洲、河湾的名字感到厌倦,沉浸在河上美好的景色。②学习中:对领航员时刻需要学习的无奈。(独立航行:先是高兴,后被暗礁惊吓住,师傅搭教后感到羞耻。④经验丰富:精通河上景色,但不再注意美好景色。示例2:①刚开始学习做领航员时,知道河岸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重新从头学习一遍。②毕克斯贝先生从来没有交给“我”单独驾驶过这么久,认为自身能力足矣所以很得意。③看到一条延伸特别长的暗礁,无力处理,感到害怕。④无法处理暗礁,被师傅挖苦,觉得很尴尬。⑤了解到暗礁实际上是风礁时恍然大悟。示例3:从一开始的勉强、乏味到高高兴兴到心醉神迷到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