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高考的两个命题趋势

2025-01-18 15:5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49人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省份进入新高考。新高考命题越来越多。《哲学与文化》中哲学的教学内容是老教材四本教材中变化最小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容易用老教材的思维去面对新教材,同样命题也是。整体上哲学命题与老高考命题的变化不大,但细细研究,发现有两个趋势的变化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选择题综合性加强的趋势,不像老教材选择题一道题只考查一个部分的知识。二是:哲学与文化命题融合的趋势。

趋势一:选择题综合性加强

     1.选择题综合性加强的趋势就是在命题时,知识点不限制于一个点,会跨许多点。如:2024年湖北卷:

     秸秆离田是东北利用秸秆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秸秆打包离田面积过大、量过度,容易导致黑土流失,因此需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做到科学离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统一。这表明(    )

①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②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可以引导农业的绿色发展

③科学离田能够摆脱条件制约以实现综合利用

④统筹规划可以优化整体功能并避免黑土流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这道题就是比较典型的混合题,情境选取的是:“秸秆离田”引导学生保护生态环境。选项一是规律,唯物论的知识点;选项二是价值观;选项三是唯物论;选项四是辩证法联系观。好在这道题干扰项本身错误,设置的相对简单,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是这类题突破了传统的哲学知识点的命题方式,加大了题目的知识跨度,加大了调取知识的难度。


    2. 能够出现这种题目是由哲学本身知识的特点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变化决定的。首先哲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该类命题趋势出现的可能。从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角度就能理解。哲学不是具体科学,哲学对生活、现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就表现为同样一个事件,可以从马哲的不同角度去解读。所以哲学大题往往采用小切口的命题方式。而这类混合的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次三新的变化在新课标上将哲学与文化模块融合,缩减了占比,反映在教材上就变成了以前一课,现在一框就解决了,以前分别属于两课的知识成了一课,分属两个单元的知识成了一个单元。这一变化为命题的变化提供了支撑和依据。同时新高考模块的增加,选择题只相对于老高考增加四道,在老高考哲学至少可以出三道选择题,而且经常四道选择题,题目的量支持每个部分一个题,考点分布也平均。而进入新高考哲学最多能分三道选择题,而且还要和文化分,时常两道选择题,这种情况下要想考虑到知识点的分布,就不得不考虑到一题多点,这是混合题出现的现实需求。


    3. 这种趋势为备考的启示:这种题目的难度增加的点主要在一是情境的指向性降低,对情境的理解难度加大,而是知识的跨度加大,要调取的知识偏多。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优化备考环节。首先是加强训练。虽然跨度大,但是跨度大的好处是浅,所以能被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典型的易考的知识点,点的突破还是很重要。其次是要加强对哲学整体知识的构建和熟悉。


趋势二:哲学与文化命题融合的趋势

01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首先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新教材文化的地位是降了,但是文化的目的性更强,最核心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不能用文化的知识来考,就要求把这一诉求放到同在一本书的哲学去实现。哲学与文化命题融合的趋势正是适应这样要求的情况下出现的。

      其次教学知识的总体变多,题目变少的客观条件使得单独考查文化的现实条件变小。同时融合这个词汇本来就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融合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能力,更能体现核心素养的导向性,所以现在融合的题目屡见不鲜,一些先行省份的高考题更是将融合作为试题的“标签”特色,知识点之间,单元之间,模块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常态,所以文化与哲学的融合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但是文化与哲学的融合与其他融合不同的是,之后文化与哲学融合是常态的,是有规律的,也将成为必修四教材的新内涵,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而其他的融合则显得颇有随机性,这也导致在教学中只能是体现,而不能成为新教材的教学内涵,使之成为常态。


02

哲学与文化命题融合的趋势的表现


      目前文化与哲学融合的表现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哲学命题情境文化化,第二是文化命题题肢融入哲学。

  (1)哲学命题情境文化化。我在上一期的文章《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新高考命题情境探析》上面对哲学命题情境的分析中,将命题情境涉及传统文化景观、传统文化的分为传统类命题情境。而我们细究这些命题情境,会发现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关注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达到一定对于新教材将传统文化具体内容删除后的不足,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而这种题型在哲学高考命题的比重达三分之一之多,可见其占比之大。具体题型的举例和做法在上一期文章有比较详尽的看法。同时哲学的科技类也算文化发展,所以科技也可以作为文化融合的载体,但毕竟科技的情境本身文化价值小于传统类,其要融合需要第二中形式。



  (2)文化命题题肢融入哲学。将文化命题的题肢融入哲学是二者相融合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其实你也可以叫做哲学命题题肢融入文化题肢,但是唯一的区别是,这里的哲学命题情境自然是文化的,因为哲学知识点的兼容性是所有模块最强的,所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情境都可以成为哲学的命题情境,但是文化则不行。所以,哲学题肢可以融入文化题肢,而文化题肢则不一定融入哲学。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出来的题目是一道情境是文化的选择题中有文化的题肢。在先行的几张高考试题中,山东卷和北京卷是最先用到的,其中2023年山东卷“月亮门”最为典型。


(山东2023)11.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片

        其他省份比较典型的是今年湖北卷


(湖北2024)16.某设计师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创作画作《太空歌剧院》,在数字类别竞赛中夺得头奖,这是人类第一次把奖项颁给人工智能作品;某公司用人机联手绘画技术创作的画作《未完·待续》卖出110万元,这是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人工智能山水画作。以上事例表明(    )

①人工智能与艺术结合,推动了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艺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③人们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方法新与结果新的统一

④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方式,坚持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面两道题是这种方式的重要体现,但是除山东卷出现的频率高之外,其他试题出现的频率小,但是有些省份开始尝试,这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至于这种题目的做法上,其实没有什么明显的技巧,就和这些题目设计的初衷一样关键要靠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