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

2024-10-31 08:4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9人

如果将社会结构看作是一座大厦,那么生产关系就是这座大厦的经济基础,相应地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就是这座大厦的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中存在着多种生产关系,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外,还有不占统治地位的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旧的生产关系的残余。但是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能规定该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特征,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

案例一:
封建社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为: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为了维持这样的生产关系,统治阶级会通过政治制度、法律以及思想文化来巩固生产关系,于是便产生了封建制上层建筑,即产生了封建制国家制度以及封建思想迷信等。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雇佣制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于是一部分的地主和农民阶级演变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巨大优势,但封建制上层建筑(政治制度和思想)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于是为了发挥经济优势,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博爱、平等”的思想,通过思想去影响劳动人民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资产阶级革命),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国家正式建立,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了维持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断发展、完善,这种上层建筑又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原理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形成、巩固、发展)。

案例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从战略上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作出部署。该部署有利于推动算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原理二:
③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