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文章结构整理:
• 对于像《劝学》这类结构清晰、论证严密的文章,可以根据其行文结构来整理重点句子。比如《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从学习的意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学习的作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等)、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按照这样的结构去整理重点句子,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逻辑和主旨。 不负春光 踏青出游 一起去山野里 奔赴一场蓝天与自由 • 再如《六国论》,文章开头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整理时可按照这种结构,把阐述分论点的关键句子,如“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等作为重点句子整理出来。 2. 按主题思想整理: • 以《离骚》为例,其主题是屈原对自己高洁品质的坚守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追求理想的执着。那么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体现作者情感和精神追求的句子,就是重点句子,可围绕主题思想进行整理。 • 在《陈情表》中,主题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应诏赴任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奉养祖母。所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等表达作者身世之苦和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句子,就是体现文章主题的重点句子,按此主题进行梳理。 3. 按写作手法整理: • 比如《阿房宫赋》,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阿房宫的奢华。像“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夸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的描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的排比,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现了阿房宫的宏伟壮丽,同时也为后文的议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做了铺垫。整理时可将这些体现写作手法的句子重点标记出来。 • 《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了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以及“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等主客对话的句子,是理解文章思想和写作手法的关键,可按此整理。 4. 按人物形象整理: •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对于廉颇,“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体现了他起初的自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则表现了他后来的知错能改。对于蔺相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体现了他的顾全大局,“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则突出了他的勇敢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按照人物形象来整理这些重点句子,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文章的情节发展。 • 《鸿门宴》中,刘邦的圆滑、项羽的刚愎自用、张良的足智多谋、范增的老谋深算等人物特点,都可以通过一些关键句子体现出来,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体现了刘邦的能屈能伸;“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则表现了项羽的轻信和鲁莽。可依人物形象对这些句子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