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材料题解题指导与专练

2024-11-23 07:2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5人

材料题解题方法

一、答题顺序:

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二、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审题(审设问):

1.审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答案来自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自课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来自材料+课本)

2.审能力要求:

根据材料“指出”……(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到抄下来就可)

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答案也在材料里面,先找到题干和材料的主语,再去材料里面找动词或者自己创造动词,用主语+谓语+宾语的方式去概括,不能照抄原文,有的时候照抄原文不给分。)

如果是“分析”类题目,答题的方向一般是某个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影响。

3.审分值:

先看清楚题目到底有几个问,问题到底是什么,先圈起来,不要漏答。一般情况下都是几分就要答几点,只能多答,不能少答。

三、在读材料的时候需要关注:

1.关注材料的标点符号。尤其是省略号、分号、句号。省略号有两种情况,一是省略号将材料分成了几层,每一层表达的意思不同,比如省略号之前是背景,省略号之后是影响;二是省略号前后的内容是一个事件的几个方面,比如某个历史事件的不同背景。基本上一个省略号前后都需要概括出一点来。  分号比较明显,一般有几个分号就需要打几点。  当材料比较短,只有3、4句话,但是给的分值比较高,有2、3分,那么大概率是每句话都需要概括。    

2.关注材料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材料题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在考察,常见的主题有战争、改革、革命、民生、科技、创新、法律、文明……注意要围绕主题作答。有的时候材料题的引言会直接告诉我们主题,所以有引言的要关注引言。

3.关注材料出处。有的时候材料出处会给我们一些解题的关键信息,比如时间、事件……

四、几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向

1.特点类

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 :背景(如明清之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间(发生的时间早晚、持续的时间长短、是否分阶段、分步骤、逐步进行或者是同时进行;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如: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等;过程(政府/国家推动、过程曲折、依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内容/措施(措施全面;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向……倾斜;设立机构;制定法律;学习西方;引进外国;健全制度;体系化、制度化;将……与……相结合;具体的措施内容);程度(是不是彻底?是否带有局限性?)范围(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从……地区到……地区;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主体(政府主导还是民间组织、自发进行)变化(由……到……逐渐完善、不断发展)

2.影响类

常见答题模式:

促进(推动、提高、强化、阻碍、形成、创立、加速、维护、壮大、打破、保障)了……

有助于……;有利于……;不利于……

对……产生积极/消极影响;对……做出……贡献;为……提供经验/教训/借鉴

是……的重要保障/依据;为……奠定基础

3.启示类

此题一般为材料题或探究题的最后一问。

要求:所得答案必须与材料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多为几则材料得出一个启示或认识,要概括出几则材料的共同主题,常见主题有:战争、民生、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民主、法治、中国共产党、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与传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    

答题方向:重要性+怎么做。如:“科技史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

五、其他需要注意的细节:

1.如果设问中有“分别”,答案至少两点,注意答题顺序,先问哪个先答哪个。

2.如果要答有什么“变化”,一定要答由……变为 ……,答案要能够体现是怎么变的。但是提高、增长类本来就能体现变化,直接就大大幅增长之类的。

3.如果提问A和B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要先答相互促进,再答A是怎么促进B,B又是如何促进A的。

4.如果问“有何理解”,答题角度一般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角度来答,先要搞清楚主语是什么!   

材料解析题注意事项

【命题特点】中考是网上人工阅卷,在评卷时往往受到阅卷者的情绪、喜好、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做到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层次清晰、卷面整洁,使阅卷者有认同感,力争得到更高的卷面分和感情分。

【解题方法】对于非选择题建议做到五个规范化:

(1)用笔规范化:非选择题部分要用符合要求的笔作答。

(2)区域规范化:要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规定的区域之内答题,不可超出边框,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答题内容与规定的答题区域不对应,答案无效。

(3)书写规范化:字迹要清楚,不写错别字。若要修改答案,一定要用修改符号将需要修改的内容划去,然后紧挨着在其上方(或下方)写出新的答案,修改的答案也不得超出答题区的边框(注意:不得用橡皮、胶带纸、修改液及刀片等改错)。

(4)语言规范化: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晰;尽量使用学科语言,即术语化(运用历史专业术语作答,科学准确,清晰深刻),不滥用文学语言。

(5)形式规范化:要做到答案要点化(整理出答案的关键内容;思路清晰,内容全面)、要点层次化、层次段落化(分段落用数字标识;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段落序号化。    

专项练习图片

材料一: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1841年10月10日,英军攻占宁波,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人,前往浙江征剿,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2000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再加上当时统治者的问题,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你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鸦片战争”后的1843-1844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写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案】(1)原因:武器装备落后;作战指挥不力;交通不便等。

根源: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2)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3)变化: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客观上促进了我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可得出清朝武器装备落后;根据材料“调四川建昌、松潘两镇精兵2000人,前往浙江征剿,等到该部风尘仆仆,历经2000余公里赶至前线,英军已在宁波休整近半年,以逸待劳”等信息可得出交通不便;根据材料“再加上当时统治者的问题”可得出清王朝作战指挥不力。    

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主政治逐渐发展完善,而中国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清王朝统治腐败,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动地位,由于清王朝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因此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腐败。

(2)条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主要矛盾:根据材料“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民族矛盾逐渐激化,但这时期阶级矛盾仍为主要矛盾,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仍为主要矛盾。

(3)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战败鸦片战争,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我国被迫打开国门,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中国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因素,这促进了我国近代化进程。


点击下载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