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讲题课件上不要呈现“解析”

2024-11-23 07:2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6人

近来听了许多高三的课,发现有些老师用课件讲解选择题(如下图)存在一些小的问题。

1730552372059.png

      截图可以发现,题目未能铺满全屏,坐在后面听课的老师或者后面一排的学生看课件上的字体十分吃力。我当时心想,为何不把字体调大一些呢?接下来才知道答案。

1730552434718312.png

     从这个截图可以看到老师把试题的“解析”放到了下面,刚才题目讲解时不是讲过“解析”了吗?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呢?有无必要呢?今天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解析”是干什么用的?顾名思义,“解析”就是“解释分析”,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一般练习册或者试卷后面都带有这种解析,有些教辅做的详尽解析还被戏称为“保姆式解析”,有命题意图、解题思路、知识拓展、疑难突破等等。的确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学、自批、自纠。

      “解析”是怎么来的?一是教辅配套习题自带的,纸质的或者电子版的;二是教师根据自己解题的思路编写的。历史教学园地一直在招募试卷解析老师,题目解析做多了,有利于教师对题目命题思路的把握,有利于教师的原创命题。

       “解析”是否要出现在课件中?

      ①如果是正课不需要。边讲边练,教师呈现问题,学生看题思考,选出答案,再问答题依据,学生回答,或在题干找,或用排除法,或对选项依次突破,都可以。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另外其他同学再做补充,几个回合,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教师然后再总结与评价。在生生合作和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解题的思路或者“解析”就已经发生了。既然题目已经解决了,何必“画蛇添足”再呈现比题干都长的“解析”呢?

      ②如果是布置作业,某节晚自习课代表组织对答案,是可以呈现“解析”的 ,起到了一种刚才讲的“自学”“自纠”。其实,在校学生之间讨论更好。“解析”更多的是学生独自一人在家,身边既没有同学也没有教师的情况下,“解析”的出现才是恰到好处。

     ③再就是教师身体情况欠佳,嗓子不好,不适合多讲。只能用“解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解析”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①积极方面:习解析的语言和思路或许有些题目实在有些难度,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多研究研究,学习“解析”中的语言,有利于自己讲题语言的表达。有的老师说,我想把“解析”里面的一些重点、亮点作为拓展呈现给学生去记笔记。这个可以,但是教师要有选择地,把要补充的知识点或者总结的方法规律用文本框覆盖题目或者另做一张课件。前提是一定要简练,起到一个“收”的效果,引导学生总结、提炼,不要重复      

       ②消极方面:容易让教师的备课“一懒众衫小”。师生一起看“解析”,或者对解析进行“解析”更无必要了。如此的话,教师也太好当了,“讲题”等同于“读解析”。讲题需要引导、追问、调动等等,引发思考、激活思维,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立体过程,并非是一种“平面”无声地阅读。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