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各类题型答题技巧及解题方法
2024-11-23 11:48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73人
1.读;题目画关键词
4.规律:①没有百分百确定的答案不更改,相信一见钟情;②选择题按顺序写完,如果确实在30秒钟内没有合适的答案,选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圈试卷题号有空再去看,一定不能空。主要是提醒自己后面来再思考在答完题目后再返回作答。口诀;有对全优生\深(有没有添枝加叶;对不对鱼目混珠;全不全以偏概全;深不深本质或根本;优不优是否是最佳;试一试难以抉择选择把选项代入题干)②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怎么读材料①审什么:导语、正文、出处、注释 ——明确考查知识点②怎么审:有几句,材料结构,勾出关键信息(关键句子,标点,连接词),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③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怎么写答案;①顶格写问题词+冒号,标志开始作答了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化、序号化③按设问顺序答题,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三.材料题注意事项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作答。(2)每个问题应有提示语或者小标题的起语。问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例:问“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的地位”,答:历史事件:……;地位:……。(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图示”(如“→”)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一工;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化,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5)注意全面。注意表达完整,主谓清晰,不能只写一个名词,应有完整的主谓结构,或者动宾结构。(除非是落脚点是“因素”或者“要素”)(6)注意字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大题号和小序号。(7)注意分值(一般每点1分或2分,1~2分题目问什么写什么,大于3分的题目要相对详细写)。(8)不能空题.漏题。可从题头或者材料中找到总结性语句。1.背景:事件发生前的时代情况,包括国内、国际背景,不一定和事件有直接联系。注意材料中的时间,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注意多角度分析。2.原因:和事件有直接联系,可以从背景中找。包括主观+客观原因、内部+外部(国内、国际)、直接+主要+根本(多为生产力或经济原因)、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个人作用等角度、必要性+可能性。3.条件:具备能实现该事件的可能因素,以及为什么能发生(可能性)。4.目的:主观性;意图。(一般范式,如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背景+呼吁、希望;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如为了“称霸世界”“侵略”“转嫁危机”等) 5.因素: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决定事物成败的要素。与“原因”相近,一般需要提炼一下,可用词语作答。格式:①政治+经济+文化┅②国内+国外③直接+主要+根本格式:①积极(进步性)+消极(局限性);②现实+深远;③国内+国外④政治+经济+文化┅。意义等于作用。评价注意一分为二、全面看待,性质可加在评价处。此大类的作答要善用动词表述,一般句式为“有利于……”“推动了……”“促进……”“提升……”等,加提示语或序号。1.变化:产生新的状况。分析事件前后材料表述有何变化和差异。注意材料出现了哪些时间;要根据问题加上主语,如“工业总产值”“美国失业率”等。一般有以下几类:(1)前后有变化且内容不一:由……到……;从……到……。 (2)前后有变化但内容程度不同:日益……;逐渐……;断……;越来越……;增强(加);减少(弱);扩大;缩小;更加。(3)新变化:以前没有,后来出现,答题时列出新出现的情况即可。2.趋势: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或国际发展趋势(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皇权强化);14-19世纪的趋势是资本主义发展;人类社会渐趋民主法治;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特点、特征: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一般用形容词或形容性的短句概括。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归纳其个性特征,或找出它们在本质上互相区别之处。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或总结某个时段的时代特征。1.对核心概念和事件进行解读,“特”在哪里。如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一五计划的特点。3.注意比较各材料,找出相同之处。或比较后得出异于其他之处,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1.异同比较类:通过类比或对比的方式,将给定材料中的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比较,归纳出它们的异同点。主要考查比较归纳能力。如2024天河一模27(1)题。比较类型主要有纵向同类比较、横向同时(段)事件比较和多角度比较。进行多角度比较时,要注意是比较性质、时间早晚、程度彻底,还是局限、作用等,一定要明确比较对象,找准比较角度。(1)两者关系:如“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分析A对B有什么用或者B对A有什么用。注意正向和逆向思维。(2)三者或以上关系:如A决定了B,B影响C(依次顺承);多个事件与某个事件关联,A是该事件的前提、B是该事件原因、C是该事件的结果等。1.史料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文献、实物、口述·图像、史料;按学术价值可分为第一手、第二手史料。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立场不同、时代不同、占有史料情况不同、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同、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等。2.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其基本原则和方法:论从史出、孤证不立、二重证据法(考古与文字记载的互证)等,如2023·广东·32(3)题。3.互证类的题目:即不同史料共同提到的内容。如果题目本身没有要求如何从材料A和材料B中怎样印证的,则无需写明,只需写出能互证的信息点即可。答案有可能是完整的句子,如2023·广东·31(1)题;也有可能是若干信息点,如2020·广东·31(1)、2021·广东·31(2)题。 4.假如问某种史料对研究某一历史事件的价值,可从以下两种情况入手(以报纸为例):(1)史料是具体的某篇报道:……属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反映了……的情况,可用于研究……,但是该报道可能带有主观性,需要与其他资料进行互证。(2)没有指向具体事件,谈某种类别的史料价值:新闻报纸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受作者的立场、见解、出发点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影响报道的客观性甚至真实性,需要与其他资料相互印证。1.人物评价:史实+评价。注意史论结合、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注意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杜绝以“上帝视角”看待古人。2.评价事件:积极性、消极性(局限性),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注意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3.影响评价的因素:评价者的政治立场、所处时代、占有史料情况、分析方法和角度、现实政治的需要等。如2020·广东·31(2)题。1.反映的史实:根据所给的材料,尤其是时间、人物等关键信息,回顾所学知识,得出具体的史实(事件)。此类题目是中考中最简单的识记类题目,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中的知识再现能力。如2021·广东·32(3)、2022·广东·32(1)题。2.反映的现象:根据材料,分析得出所反映的事件的某个表象或者某个状况。3.反映的精神:考查从典型人物或事件中反映的的精神品质或体现的时代精神。如2022·广东·33(3)题。(九)启示、建议、理解、认识类(格式:认识+做法)1.谈启示、建议和做法:通常在最后一问,与前面各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紧扣主题关键词,不要超出探讨的范围,不要忘了导语(题干)!写清楚应该怎么做,要有现实借鉴意义。(2)从给出的几则材料中提炼,如人口流动受国内(战乱、饥荒、环境等)和国际大环境(世界市场、殖民体系、世界大战、经济全球化等)的影响;呈现主动、被动方式;推动了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交流、合作。观点:概括中心思想: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一般15个字以内,不写主题(促进、推动)。论述:史论结合;一般两件事以上;背景+事件+影响;表达成文;不写序号;不谈启示。结论:呼应观点,不能全部照抄观点;升华观点(谈做法或启示或联系现实或明白了什么道理;个人、社会、国家、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经验、教训)规律:从外在结构+内在结构给予解决,即外在在结构(观点--论述---结论)内在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4.第四步:总。总结结论,升华观点。
六.【示范观点】
政治 | 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前提。 |
制度创新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法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
制度创新要适应国情的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
经济 |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 |
思想 | 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地先导 |
文化 | 文化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
教育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 |
科技 |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科技是把“双刃剑”。 |
科技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人类进步。/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
军事 | 社会发展不平衡会导致战争的爆发。/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
外交 | 综合国力是和平外交的坚强后盾。 |
开放的对外政策推动友好交往,促进社会发展。 |
唯物史观 | 人类社会是按一定的历史规律发展的。 |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
杰出的人物能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
人类文明在相互借鉴中不断完善与发展。 |
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
革命 |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
改革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要符合国情,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
革命 |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成功的革命推翻旧制度,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 |
统一 | 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
党史 |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与建设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