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阅读题是高考历史常见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壹:材料阅读题的题型特点
1. 材料丰富多样
历史材料阅读题通常会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如历史文献、名人言论、日记、书信等)、图表材料(如地图、表格、统计图等)、图片材料(如历史照片、绘画、漫画等)。这些材料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主题和视角,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例如,可能会给出一段古代文献记载,要求学生分析其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人物或社会现象;或者给出一幅历史地图,让学生指出地图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地理位置和重大历史事件等。
2. 问题具有针对性
问题通常围绕材料内容展开,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问题的设计既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一段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文字材料,问题可能会要求学生概括该事件的背景、原因、经过和影响等;或者针对一幅历史图片,问题可能会要求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并分析其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意义。
3. 强调综合能力
历史材料阅读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还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比较鉴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比较鉴别不同材料和观点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
贰:材料阅读题的分类
从设问的“答项语”,(番薯公称为“标题语”,因为“标题语,即答案最开头的“小标题”)角度,可以分为以下七大类别:
类别一:原因动机类。包括但不限于“原因,背景,条件,目的,主旨,因素,动因,动机”等;
类别二:现象描述类。包括但不限于“内容,表现,经过,措施,贡献”等;
类别三:结果影响类。包括但不限于“结果,意义,作用,影响”等;
类别四:评价类。包括但不限于“评价,评述,评析”等;
类别五:变化趋势类。“变化,趋势”等;
类别六:特点比较类。包括但不限于“特点,比较,新发展,新特点,相同点,不同点”等;
类别七:认识启示类。包括但不限于“认识,启示,经验,教训”等。
叁:各类题型简要说明
以下是对这些分类的进一步分析:
类别一:原因及动机类
1. 重要性
(1)理解历史事件的起点。只有深入探究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为何以及如何发生。
(2)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明确了事件的动因和动机,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其过程、结果和影响等。
2. 分析方法
(1)多维度分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
(2)历史比较。通过与不同时期或地区的类似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独特原因。
类别二:描述类
1. 作用
(1)呈现历史的具体面貌。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发展过程和相关人物的贡献等,使历史更加生动可感。
(2)为评价和分析提供依据。详细的描述为对事件进行评价、分析其影响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分析要点
(1)准确性。确保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准确无误,依据可靠的史料进行阐述。
(2)全面性。尽可能涵盖事件的各个方面,包括主要人物、关键环节、重要措施等。
类别三:结果及影响类
1. 意义
(1)衡量历史事件的价值。结果、意义、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重要性。
(2)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分析事件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理解当今社会提供借鉴。
2. 分析角度
(1)短期与长期影响。既要考虑事件在短期内产生的直接影响,也要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长期影响。
(2)不同层面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全面评估事件的综合影响。
类别四:评价类
1. 特点
(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评价既需要依据客观事实,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评价者的主观观点,因此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2)多角度评价。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评价,避免片面性。
2. 评价标准
(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进行评价。
(2)时代背景。将历史事件置于其发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观念。
类别五:变化及趋势类
1. 价值
(1)展现历史的动态发展。通过分析历史事物的变化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社会的演变轨迹。
(2)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对历史变化趋势的研究可以为我们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 分析方法
(1)时间序列分析。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历史事物的变化,找出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比较分析。通过与不同时期或地区的类似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类别六:特点及比较类
1. 重要性
(1)突出历史事物的独特性。通过分析历史事物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促进历史的比较研究。比较不同历史事物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历史的多样性和共性,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2. 分析要点
(1)准确概括特点。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和描述。
(2)深入比较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揭示其背后的原因。
类别七:认识及启示类
1. 意义
(1)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
(2)培养历史思维。通过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分析方法
(1)反思历史。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反思,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联系现实。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思考历史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肆:实例分析
以下是各类的具体实例:
类别一:原因及动机类
实例: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来商品需求少,且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禁烟成为战争导火索。
(2)背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积极对外扩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废弛。
(3)条件: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意见不一。
(4)目的: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财富和原料。
(5)主旨:西方列强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6)因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如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7)动因: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对利润的追求。
(8)动机:英国为了获取商业利益和扩大帝国势力范围。
类别二:描述类
实例: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内容、表现、经过、措施和贡献。
(1)内容:科举制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等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赋等。
(2)表现:吸引了大量读书人参与,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经过: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增加考试科目和录取人数。
(4)措施:唐朝设立国子监等教育机构,培养科举人才;完善考试制度,如实行糊名法等防止作弊。
(5)贡献: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类别三:结果及影响类
实例:分析工业革命的结果、意义、作用和影响。
(1)结果:使英国等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意义: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文明时代。
(3)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4)影响:
政治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经济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
类别四:评价类
实例:评价秦始皇。
(2)评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也实行暴政,如焚书坑儒、大兴土木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评析:从历史功绩和过错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制度创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他的暴政也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类别五:变化及趋势类
实例: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和趋势。
(1)变化: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全南移到南方。
(2)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方经济的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
类别六:特点及比较类
实例:比较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特点。
(1)分封制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诸侯在封国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郡县制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类别七:认识及启示类
实例:从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中得到的认识、启示、经验和教训。
(1)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和文化,加强国际合作。
(3)经验: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抵御外敌侵略。
(4)教训:避免闭关锁国,要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伍:解题方法
1. 认真阅读材料
仔细阅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理解材料的主旨和核心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同时,要注意材料的细节和隐含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解题有重要帮助。
例如,在阅读一段文字材料时,可以先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精读,标注出关键信息和重要语句;最后结合问题再次阅读材料,有针对性地提取所需信息。
2. 分析问题要求
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要求,明确问题的类型、考查的知识点和答题的方向。问题的类型包括概括、分析、比较、评价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和要求。
例如,如果问题是要求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那么学生需要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是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那么学生需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全面回答问题。
3. 结合所学知识
历史材料阅读题往往需要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在解题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例如,在回答关于某一历史事件的问题时,可以回忆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如该事件的背景、经过、影响等,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回答。同时,要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4. 规范答题语言
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答题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要使用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和随意性的语言;要注意答题的逻辑和条理,按照问题的要求进行分点回答,使答案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例如,在回答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的问题时,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点回答,每个方面再分别阐述具体的原因和影响,使答案更加清晰和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