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2)小说的情节与结构(上)

2025-01-19 10:2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87人

“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直接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转变为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某一情节作用,对情节手法(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三类:概括小说情节、分析情节作用、鉴赏情节手法,本期由小文带领大家梳理前两种题型。

考点梳理

考点1:概括小说情节

一、概括方法

1.理结构

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2.寻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3.抓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二、解题思路

1.根据结构来梳理。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2.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理清了场景,小说的情节也就基本明了了。

3.根据线索来梳理。线索是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个人物、事物、事件、某种情感心理变化,还可以是时间、空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考点2:分析情节作用

一、内容作用

(一)情节作用分析五思考

1.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

就全文来说,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要考虑到小说情节的位置,如开头情节的作用,中间情节的作用,结尾情节、插叙情节的作用。

2.从情节与人物的关系角度考虑

考虑情节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等。

3.从情节与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

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

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怎样的主题,起到了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的作用。

5.从情节与读者的关系角度考虑

往往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如《祝福》中祥林嫂惨死的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作品意蕴和人物命运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二)反复出现的情节或典型细节作用

1.反复出现的情节:层层递进,丰富人物形象,凸显小说的主题。

2.典型细节:

1)内容上,勾勒出人物生存环境,突出人物心理,突出小说的主题;

2)结构上,某一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或照应,或铺垫,或对比等,体现小说的整体性。

3)营造某种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多次写到“风雪”。

4)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爱好、追求,烘托人物心情和心理。如《祝福》中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突出了她思念儿子又希望引人同情的几近崩溃的精神状态。

5)暗示、深化主题,影射象征。如《装在套子里的人》反复写别里科夫的“套子”。

6)突出时代气氛,展示地方特色;或者引起读者关注。如《边城》中多次写湘西风情以突显地域特色。

【答题模板】

1.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2.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点明(深化、突出、丰富)……主题。

4.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二、结构作用

(一)开头段的类型及作用

1.一般式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式(或悬念式)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3.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直切式开头:小说直接切入场景,将读者置于情节之中,现场感与参与感强烈。

【示例】课文《边城》节选部分中,开头写端午节热闹的龙舟比赛、捉鸭游戏和人们争相观看等情节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表现这里的民风淳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②表现了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③主要人物翠翠、老船夫、顺顺等相继出场并表现出了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④为下文展开故事、塑造人物作铺垫。

(二)中间情节的作用

1.从结构上看,主要是与相关情节照应或作为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

2.从表达上看,可以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冲急躁的个性。也可起到起衬托、对比、铺垫等作用。如果描写的物象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作用就是正面烘托、衬托、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不一样,意境或情感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3.从内容上看,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的作用。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展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深化小说的主题。

【示例】

《老人与海》中在写主人公与鲨鱼搏斗的同时,作者插入了大量的内心独白,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揭示人物性格的坚毅与孤独;②具有哲理性,丰富了小说的思想;③突出人物形象与主题。

课文《边城》第7段中,“大鱼会吃你”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连贯紧凑;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翠翠的感情倾向更加明朗化;③展示人物性格,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结尾段的类型及作用

1.悲剧式结局。

1)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2)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3)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结尾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其死的原因。

2.大团圆式(喜剧式)结局。

1)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柳毅传》。

2)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的美好,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3.欧·亨利式(或出人意料式)结局。

1)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从表现手法上看,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一个出乎意料的真相,回扣前面的情节又能发现相照应的伏笔,使读者发现一切又在情理之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女主角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这个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4.留白式结局。

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以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5.以景作结式结局。从结构看,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从情节看,暗示情节发展、故事结局;从人物看,烘托人物;从主题看,升华主题;从读者看,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

【示例】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写道,“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一结尾显得很“另类”,请问:结尾主要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叙述中插入大量议论,采用对比手法;②表现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③突出主旨,令人深思,给人启发。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问题。

被施了魔法的花园

[意]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的砾石发出窸窣声。

一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的天空。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但是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然后又回复了宁静。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荫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闪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打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他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她手里已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我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他们已经是穿着泳衣的——这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逮螃蟹。乔瓦尼诺怕践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地往下游啊游,却只能看见蓝色,双手就好似玫瑰色的鱼;这跟在大海里的水下不同,那里的水中全是无形的绿黑色阴影,一片玫瑰色的阴影出现在自己上方——赛来内拉!他们手牵着手,从池子的另一头冒出来,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不,实在没有任何人在看他们。这不如他们想象美妙:总是有那么一种酸楚而担心的基调,那就是,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而他们也可能会被随时赶走。

从水里出来,在游泳池的边上,他们找到了一张乒乓球桌。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轻轻地击打着。突然一球高高地弹起,而乔瓦尼诺把球打飞了,球撞上了挂在藤廊支架上的一面铜锣,铜锣就低沉而持久地颤响起来。两个孩子赶紧蜷缩在花坛的后面。很快来了两个穿着白上衣的佣人,端着宽阔的托盘,把托盘搁置在一张圆桌上后,就走掉了。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来到圆桌旁。上面有茶、牛奶和面包。他们只得坐下享用起来。但他们坐得不是很安稳,只是坐在板凳边缘那一点点的地方,不停地挪动着膝盖。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甜点、茶和牛奶的味道。那个花园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如此:美妙而难以受用,带着那种内心的不适与恐慌。这也许只是命运的什么消遣吧,而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叫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别墅。在一扇木制对开的百叶窗叶片之间,他们看见一间漂亮荫蔽的房间,墙上尽是蝴蝶标本。一个苍白的男孩——应该就是这幢别墅和花园的主人,幸运的他,正坐在一张躺椅上,翻着一本厚厚的带插图的书。他的双手纤细白皙,睡衣的扣子一直系到脖子上,尽管那是夏天。

现在,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自己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被装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而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刚缓下来的心跳声又密集起来。那是一种对什么魔法的害怕,那魔法正压迫在那幢别墅、那个花园上,压迫在所有那些美丽而舒适的东西上,就好像一种古老的不公。

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他们再次匍匐着穿过那排篱笆。在龙舌兰丛间,他们找到通往海边的一条小路。于是他们发明出来一个有意思极了的游戏——用海带打仗。他们将一把把海带摔到对方的脸上,一直摔到晚上。好在赛来内拉从来不哭。

(马小漠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以及佣人们一听到锣声就端上来的下午茶,这些都表明了花园里的生活十分富足。

B.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采摘鲜花,两人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C.苛刻的先生、夫人和肥大的狗虽然没有真正出现,却给这两个闯入的孩子带来不适与恐慌,也似乎时刻影响着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D.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对花园里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最后只好在沉默中依依不舍地离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龙舌兰与篱笆,首尾呼应,意味深长,通向海边与通向花园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指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B.小说多次提到的蝴蝶标本,与房间里的男孩的处境形成微妙呼应;男孩用手指摩挲标本边框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渴望。

C.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却又富于变化,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刺激,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更是将情节推向了高潮。

D.小说主要以闯入花园的孩子的视角,展现美丽却又如同“被施了魔”的花园;在孩子的真切感受中,暗含作者对某类病态生活的否定。

3.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等三个方面。请以这篇小说中房间内的男孩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详解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理解错误,原文最后一段“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并没有说明因为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而离开的。

2.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却又富于变化”鉴赏错误,根据原文“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乔瓦尼诺怕践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可知小说只是对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动作心理进行详细叙述,并没有体现出小说的叙述富于变化。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的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这是叙述的作用,也不能体现出小说的叙述富于变化。

3.①由海边进入花园,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焦虑。②看到房间里的男孩,紧张感暂时减弱,又马上感受害怕与压抑。③离开花园来到海边,重新找回快乐的感觉。

4.①人与人的矛盾:外来的孩子有着自由快乐的天性,男孩却如此局促不安;(或:父母严厉苛刻,男孩却渴望更多的自由)②人与环境的矛盾:花园的生活美丽而富足,小男孩却苍白病态,无法享受。③内心矛盾:男孩渴望自由,却又不得不服从安排、压抑自己。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