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割席断交”后的故事两位主人公缘何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2025-01-18 13:0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36人

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在他的著作《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管宁、华歆曾是好朋友,一次他们在园中锄草,忽然看到地理有一片金子,管置之不理,华歆却将其拾起,在见到管宁不为所动后扔掉了;两人共同求学的时候,看见有礼服的人经过,管宁依旧专心读书而华歆却出去观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来坐,表示要和华歆断交。

就是这么一断,两人的未来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一、乱世到来,选择不同

从“割席断交”这则故事便可以看出管宁和华歆为人处世方式的不同,管宁一心治学,不为金钱所动,而华歆则更为世俗和功利,因此华歆很早就步入官场了,管宁则一生都未出仕,当日后魏文帝曹丕诏令公卿大臣举荐有真才实学的隐士时,推荐管宁的华歆已经是曹魏三公之一的司徒了。

虽然汉灵帝刘宏承担着天命,手握大汉江山,但他所统治的王朝却狼烟四起,以至于州郡之内流言蜂起,皆云汉祚将终。战火焚烧、白骨皑皑,有几人能避免刀剑之祸?又有几人能在乱世中成功夺得权柄?管宁自知上阵杀敌和治理庙堂都不是自己所长,面对即将到来的乱世,管宁给出了适合自己的答案:避祸辽东。

当时的辽东太守公孙度恩威并施,“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在汉灵帝病逝,董卓横行洛阳后,管宁很有远见地远遁辽东了。管宁一介白身很好逃跑,可华歆就不是了,在汉灵帝病逝后,朝权由大将军何进短暂把持,何进将华歆召回京内担任尚书郎,可何进是个短命之人,在见证董卓等人的暴行后,华歆也选择了跑路。

跑路的华歆先后得到袁术、孙策、孙权的善待,也短暂担任了豫章太守一职,最后还得到了曹操的青睐并一路高升,将华歆从江东召回后,曹操先授任华歆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尚书令,曹丕以魏代汉后又将华歆升为司徒,魏明帝曹叡即为后又封华歆为博平侯,改任其为太尉,对他始终礼遇。

二、不忘清德,平步青云

华歆在仕途上的一帆风顺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既有百里之才也是社稷之器,他心存汉室,曾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他将豫章治理得井井有条,收到民众的爱戴,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后,百姓奉华歆为新的扬州刺史。可华歆并未借此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歆以为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众守之连月,卒谢遣之,不从”

当曹操召华歆入朝时,“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华歆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在临走时问送礼者自己该如何带着这百金安全到达,自己本来是无罪之身,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然而宾朋好友都没有一个万全计策,于是华歆分毫不取,“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或许是管宁割席断交对华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华歆一生都不忘清德,朝廷赏赐的钱粮都被他拿出来接济亲戚熟人,那些将罚没为奴赏赐给有功之臣的青年女子,仅有华歆不收留,曹丕以魏篡汉本就受到诟病,而清廉有德的华歆很好竖起了标杆。针对“丧乱以来,六籍堕废”的局面,华歆建议“当务存立,以崇王道。夫制法者,所以经盛衰。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若有秀异,可特征用。患于无其人,何患不得哉?”得到曹丕的采纳。

虽然为社稷重臣,可华歆不仅不留恋权势,反而屡屡称病辞职,以至于曹叡都看不下去了,“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华歆都很是钦佩,认为“钟繇开达理干,华歆清纯德素,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三、一生隐士,高节始终

仅以仕途做对比的话,管宁与华歆可谓完全相反,管宁一生都没有出仕,在辽东避祸时,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接任辽东太守后,虽然对曹操掌握的汉廷表示臣服,可在内有称王割据的野心,可就是这样心怀不轨的人也怕道德高尚的管宁,“欲官宁以自镇辅,而终莫敢发言,其敬惮如此”

要不是辽东又起祸事,可能管宁也不会离开,背井离乡三十年后,管宁回到北海,可让他头疼的是来自华歆的特别关注就没停过,在华歆不留余地的推荐下,曹丕多次向管宁投出橄榄枝,皆被管宁拒绝,曹叡虽然对这位隐士不感兴趣,但架不住华歆的强烈推荐,想强行把管宁从家里拖出来做官,“其命别驾从事郡丞掾,奉诏以礼发遣宁诣行在所,给安车、吏从、茵蓐、道上厨食,上道先奏”

可即便如此,管宁依然不出仕,并不是他故作清高,“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陋室蔽衣,逾于原宪”,管宁就像淤泥中盛放的青莲,任由浊世频乱,自己恪守圣人之心,所追求的是仅仅只是著书育人,“与人子言,教以孝;与人弟言,训以悌;言及人臣,诲以忠”

就是这样的人,怎么会因为清贫困苦而放弃教化世间的理想?怎么会因为君王强权而被选择向权势低头?管宁学习圣人故事,怀揣圣人之心,践行圣人之道,“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他已经是自己所在时代的圣人了。

君子论迹不论心,华歆为了登临高位而在背后所做的谋算我们不得而知,但他为了曹魏兢兢业业,清廉一生,“处平则以和养德,遭变则以断蹈义”,可称得上一声君子了;管宁终身未入朝为官,恪守初心,宣讲儒家经典,整治威仪、陈明礼让,与他所效仿的先贤如出一辙,这又怎么能得不到“圣人”之称呢?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