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知识背记清单

2024-12-27 00:3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6人
[文题导读]

《富贵不迷》这一标题的含义是,即便身处富贵之中,也不应被其迷惑。这是真正男子汉应有的特质。以此为题,内涵深邃,充满力量。
[作者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知识延伸]
战国时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主要人物有苏秦、张仪等。“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合为横”(《淮南子·览冥》高诱注)。他们分别代表合纵(六国联合拒秦)、连横(六国分别事秦)两派,故有纵横家之称。《战国策》所述皆纵横家的活动和合纵连横之术。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与该书内容相似。
[写作特色]
(1)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作者没有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而是通过言“礼”,阐明“妾妇之道”,进而指出“大丈夫之道”,由此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观点。
(2)多用排比句,说理更有力。
《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对“大丈夫”的行为操守进行了诠释,使“大丈夫”的形象深入人心。
[原文译文]
1.原文展示: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熄,天下就会太平。”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文章主旨]
  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知识表解]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富贵不能
原意是过多,过甚,在文中意思为使......扰乱
贫贱不能
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
威武不能
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戒之曰
告诫
必敬必戒
谨慎
往之女家
动词,到
妾妇之道
助词,的
与民由之
代词,指正道
居天下之广居
第一个:居住     第二个:居所,住宅
焉得
能够
得志
实现
行天下之大道
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妾妇之道也
原则,行为准则
(1)岂不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
(2)父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
(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4)以顺为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面

[内容探究]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答案:(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
答案: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3.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答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5.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答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案:“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文章所论述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答案:不能。“仁”“礼”“义”是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接下来“得志”“不得志”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的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9.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言之有理即可)
10.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本文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同严,气势磅礴。
11.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观点的?
答案:首先,以两个反问句表明态度,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然后运用类比论证,用“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等人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其所作所为不过是迎合君王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12.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答案: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13.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14.为了论证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案:类比论证:将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无原则的做法和“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进行类比,证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小人,根本谈不上是“大丈夫”。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