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背记手册(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2024-12-26 23:56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35人
浣溪沙 晏殊(诗歌 略)

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 落花 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这首词通过描写 暮春时节物候的变化,抒发了 伤春惜时,感慨抒怀 之情。
3. “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
字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寂寞,伴着萧条的春色和眼前时光的流逝,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了词人的凄凉寂寞之感。
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什么情感,蕴含了什么哲理?
修辞与情感:运用了对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哲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词人品尝美酒聆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
6.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7. “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 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无可奈何花落去。落寞,孤独。
8.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新”与“旧”的对比。 (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突出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9.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上阕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阕惜春,悼念春光难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 二) 采桑子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分)
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通过描写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绿水绵延,芳草满堤,处处笙歌,清丽活泼,恬静淡远的春日西湖美景图。
2.词的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所展现的画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2分)
画面: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
修辞和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滑、晶莹、澄澈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本词下阕呈现的画面,运用的表达技巧。
画面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微微的涟漪惊动了沙禽,沙禽掠岸飞过。
表达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晶莹澄澈。
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图景。
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
5.下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生机,请从动静的角度对之进行简要赏析。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静中有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涟漪才有船身滑动之感;“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起沙滩上的水鸟,愈加衬托出西湖之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6.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流连山水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 三) 相见欢
1.登楼远眺,词人望见了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词人所望见的画面。(2分)
清秋时节,夕阳笼罩大地,万里长江在夕阳中奔流。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
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3.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请作分析。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
4.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这几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指什么? 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代指达官显贵。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沉痛之情。
5.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6.词中的“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歌分析。(2分)
中原沦陷,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收复国土无望,表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之情,对朝廷无心抗敌的愤慨等强烈的爱国之情。
7.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8.从这首词可以看出,古人常用   西楼 清秋 夕阳   等意象表现悲凉之情。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
( 四) 如梦令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 声音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本词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勾勒出一幅荡舟晚游图
3.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写出了行船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4.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这首词用词简练,如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但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