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4-12-27 08:5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2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仙李白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和雄奇飘逸的风格,吸引着历代文人雅士。千百年来,人们采用笺、注、疏、解、通等方式,校理文辞,疏解意旨,彰显其艺术神韵,创造了诸多阐释李白诗歌的经典之作。明代画家沈周却另辟蹊径,以图像为载体,通过飘逸灵动的线条、匠心独运的构图,将《蜀道难》中的巍峨山川、幽深林木具象化为一幅设色山水画——《蜀道难图》。这幅图画承载着画家对李白诗歌的认识、对自我人生际遇的感怀、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等丰富内涵,是考察李白诗歌传播与接受状况的重要资料之一。

《蜀道难图》是画家根据诗歌绘制的图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诗歌的内容,但它并不是诗歌内容的完全再现,这和诗、画两种艺术的不同特性有关。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抽象性,除了符号理性意义之外,还积累了相关的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即使是描绘性的静态名词,所包含的义项也不止一个,但在诗意画中,图像却只能表现出其中的某一个侧面,因为“图像的不透明性,决定了它在使诗意绽开的同时也会屏蔽另外的部分”。图像作为表意符号,表现的是静态的瞬间性,并且依靠视觉展现和接受,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具体可观的元素来表达画家的个性。比较而言,诗歌除了有具象的“境”,还有抽象的“意”,语言符号可以表现动态的叙述性,还可以超越视觉,通过描摹听觉、嗅觉和触觉意象等多重途径表达诗意。语言符号和图像符号的不同特点,造成了诗意画对诗歌语象的再现有不同程度的游离。

(摘编自罗丹《沈周〈蜀道难图〉的诗意再现与游离》)


点击下载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