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诊断+精准补救”的试卷讲评课方式——以“阅读理解题”讲评为例

2025-02-05 16:4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78人

“精准诊断+精准补救”的试卷讲评课方式——以“阅读理解题”讲评为例

在试卷讲评课上,老师们处理阅读理解题时,通常采用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针对正答率较低的题目,由老师或学生解释为何选择该答案而非其他选项。第二种是在第一种基础上,整理出需要记忆的词汇或句子。第三种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

不知您采用的是哪种方法?效果如何呢?

我想请老师们思考两个问题:以上三种讲解方式,(1)是否基于对学生选错原因的准确了解?(2)是否精准地补救了学生的短板,并培养了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些老师可能仅凭个人经验来猜测学生选错的原因。但我想追问的是,您如何确信自己的主观猜测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猜错了,那么您的讲解可能无法解决学生真正的困惑点。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果您的教学只是让学生理解了当前的文章,那么当他们面对一篇新文章时,仍然可能会遇到困难。

有效的阅读理解试卷讲评课应该能够准确地诊断学生的阅读理解短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见下图),来说明如何进行精准诊断和补救性教学。这个案例来自2024年新高考I卷阅读理解题的C篇。


1734050254870129.png

一、精准诊断

要精准诊断学生的阅读理解短板,可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 确定讲评的重点

这一步大多数老师都能够做到。通过分析阅读题的正答率,了解哪些题大部分学生都答错了,这些题目就成为讲评的重点。例如:李老师让本班高三学生做了以上的阅读理解题,发现第28-31题中,29、30、31题的正答率较低。因此,这三道题便成了讲评的重点。

2. 追踪高频干扰项

利用机器提供的信息或者通过询问学生(可采用举手的方式),确定哪个干扰项(即错误选项)被学生选择的次数最多。这一步骤对于揭示学生真正的困惑点至关重要。李老师发现,在第29和30题中,学生们最多选择的是D选项;而在31题上,A选项被选得最多。实际上,这三道题的正确答案分别是AAC。

3. 了解学生(错误)思路

请那些选择了高频干扰项的学生分享他们当时的思考过程。这里可以先暂停一下,邀请各位老师再次阅读上面第29至31题的题干以及高频干扰项,尝试猜测学生为什么会选错,然后对比自己的推测与下面学生说的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对于第29题,一位同学解释说:“虽然我知道正确答案应该位于第四段的最后一句‘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people approach digital texts with a mindset suited to social media, which are often not so serious, and devote less mental effort than when they are reading print.’但由于这句话太长且难以理解,我注意到D选项中的‘suitable’似乎与句中的‘suited’相近,于是选择了它。”

针对第30题,几位同学提到:“我们知道答案隐藏在第五段内,但对其中提到的‘engaging’和‘identical’两个词感到困惑。基于直觉判断后,决定选择D作为答案。”

关于第31题,有学生表示:“我认为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章最后一段的核心观点。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主要观点通常出现在段落开头。鉴于该段首句‘Digital texts, audio and video all have educational roles, especially when providing resources not available in print’与选项A内容相近,故作出了相应选择。”

听完学生的反馈后,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如果不主动询问他们的解题思路,我们很容易简单地归咎于他们的阅读能力不足,并认为只要将文章内容翻译成中文就能解决问题。但实际上,背后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认知偏差等待着被发现并加以纠正。

4. 明晰学生短板

通过上述步骤,了解学生答题思路后,就能够明确学生的短板。

从29题的出错原因可以看出,学生的短板在于对长难句的理解,特别是对同时包含后置定语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长句子分析和理解存在困难。30题的出错原因显示出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而31题的错误则表明学生对main idea出现的位置存在误解。


二、精准补救

精准的补救性教学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讲解

教师或邀请班里水平较高的学生针对通过诊断发现的短板知识进行讲解。例如,针对第29题发现学生不理解“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people approach digital texts with a mindset suited to social media, which are often not so serious, and devote less mental effort than when they are reading print.”这句话,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讲解。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讲解这句话本身,还要对这类句子进行讲解。例如,这句话代表一类长难句,这类句子同时含有后置定语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类句子,可以请AI辅助生成更多例句。例如,使用“通义千问”(https://tongyi.aliyun.com/qianwen),提示词如下:

“请先学习下面这个句子,然后模仿这个句子再给出三个类似的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和这个句子一样要包括后置定语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这个句子为: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people approach digital texts with a mindset suited to social media, which are often not so serious, and devote less mental effort than when they are reading print.”

以下是“通义千问”答案中的两个句子:

(1)In response to these challenges, educators design curriculums tailored for online learning, which can be highly interactive, and incorporate more multimedia elements than traditional classroom settings.

(2)Following this trend, companies develop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interfaces optimized for quick browsing, which tends to prioritize visual content, and require less time commitment from users compared to desktop platforms.

(不会用AI的老师,请参看我前面AI系列公众号文章,保证您能学会。)

通过分析更多同一类型的句子,学生将逐渐熟悉这类句型,从而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了解到第30题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对"engaging"和 "identical" 这两个词的词义不熟悉造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构词法解释这两个词的意思,并在AI的帮助下生成更多包含这两个词的例句,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同时,引导学生从这篇文章中积累几个与主题相关的语块,如"digital reading" 、"entertainment mindset"等,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第31题的错误源于学生阅读技巧的误用。教师需要明确指出,main idea有时出现在段首句,有时在段尾,有时则需要通过高频词或句子意思推断出来。通过这样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段落的核心观点。

2. 进行强化练习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AI生成更多包含后置定语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独立分析或翻译。对于词汇问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句子或语篇中填空或其它多种方式进行检查。AI编写词汇练习非常便捷。

针对阅读技巧,可以让AI生成英语语篇,并编出考查阅读技巧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生短板外,有的学生回答错问题是因为对这个阅读文本的话题或语篇特点不了解。教师可以请AI帮忙进行语篇解读。将这个阅读文本上传给AI(kimi或通义千问等均可)后,给出以下提示词:

“假如你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出题专家,请对所上传的阅读理解文章进行语篇分析。语篇分析要从what, why和how三个问题入手:what着眼于语篇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挖掘;why在于探究语篇的深层含义、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how旨在剖析语篇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语言特点。”

有了AI的语篇分析结果,教师就可以轻松结合自己的理解,带领学生对这个阅读文本进行分析。

接下来,如果教师想给学生更多的练习,以便他们未来遇到相似的语篇,做考查相似阅读微技能的题时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可以继续给AI以下提示词:

“请基于你的语篇分析,编一个难度相似、话题相似、结构相似、长度相似的语篇,也要出三道阅读理解题的单项选择题。第一道题要与第29题类似,考查学生对一个理论的推断,第二道题要与第30题类似,考查学生对文中具体词汇或语块的理解,第三道题要类似第31题,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

以下是kimi生成的文章的前三段截图。是不是和我们案例中的文本很像?


1734049981746.png


下面是kimi给出的选择题。三道题考查的能力也和我们要求的一致。


1734050174632298.png


可以让AI编写多个类似的文章和题目。学生经过几次这样的练习后,不仅能拓展他们对相关话题的认知,熟悉相似的语篇特点,还能提升具体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上的短板

结语

本文以试卷讲评阅读理解题为例,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精髓。有效的教学并非盲目地让学生刷题或单纯地讲解题目,而是要先进行精准诊断。通过了解学生的做题思路,找到他们真正的短板,然后基于这些短板进行补救性教学。

在补救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理解当前讲评的文章,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做错题目背后所欠缺的知识和能力类型。针对这些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和巩固,对相关能力进行分析和提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举一反三。

教学应以生为本,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无用功,提高学生的能力,引领他们不断进步和发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