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问题简单化
一、选择题:抓住“5个凡是”、“7个一定”---“变繁为简”:准确秒选
1、凡是题干材料和选项所出现的时间一般都有用。解题时要注意看准选项和材料时间是
否完全相符,不相符一定不能选。(包括具体时间和大概时间。见例1)
2、凡是选项有绝对词句一般都是错误的。一定不能选。(如“完全、彻底、最”等。见例2)
3、凡是材料不能反映的选项,一定不能选,绝对不能选。(例2、例3、例4)
☆它往往在题干后面设问为“反映”、“体现”、“说明”等,应选实质,不选现象、表现。
4、凡是涉及宗族、宗祠、祭祖、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血缘关系,一定与宗法制有关;
凡是涉及权力分配、地位继承等问题,一定与分封制有关。(例4)
5、一定要根据选择题的题型,选择对应的解题方法。
5、珍惜第一印象: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答案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定不要随意修改前面作出的选择。 ♣总之“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二、主观题:
1、解题基本步骤:所有主观题解题步骤都是如此—-“做好4步”:步步为赢
①先看材料后面的问题,共有几问?怎么问?千万不要先看材料后看问题。
②再根据后面问题看材料,弄清哪一问是看哪段材料。
③然后读懂材料有几层意思,长句划分句子成分找主谓宾;提取要点:看分号和句号。
④组织要点,书写答案。(不要刻意追求字好)
2、答案来源方法:掌握“三个凡是”:轻松答题
☆注意:所有主观题答案来源都离不开以下这三种情况:
①凡是问“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答案不在教材,一定在材料中。
②凡是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来源于两个地方,即:一部分答案在材料上,一部分答案在教材中(即材料隐含在教材上的答案)
③凡是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与材料无关,直接回顾教材知识归纳即可。
3、答案书写要求:“注意4点”:提高得分
①分问回答,即一问一问地答;答完一问另起一行,再答下一问。
②按分答点,即一般一个要点两分;(如10分就是5个要点,8分4点,6分3点)
③要点序号化,即一个要点注明一个序号(如1、2、3。。);
④书写工整不潦草
例如:简述苏联解体的原因、标志和影响各是什么?有什么认识?
原因: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活力衰退;
②改革先后失败,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社会矛盾丛生;
③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提出“民主的”社会主义,进入死胡同;
④西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
标志:1991年12月25日,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影响:①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雅尔塔体制崩溃、冷战结束。
②推动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启示:①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并非整个社会主义失败;
②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③… ④…
三、主观题的论述题答题模板:坚持“三段式”原则
即:论点(题目2分)+ 论据(史论结合,列举史实8分) + 结论(小结2分)
但题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太死板一成不变,要灵活,即怎么问就怎么回答。举例如下:
例1.(2024·浙江卷)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
A.建立高效文官制度 B.严格限制工厂规模 C.开启地下铁路建设 D.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了解决当时伦敦的交通堵塞问题提出的新法案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问题,与地下铁路建设相关,C项正确;英国文官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限制工厂规模无关,排除B项;D项1886年1月,卡尔·本茨才发明汽车,时间不符。故选C项。
例2.(2024·湖南卷)1830年,一位法国人发明的缝纫机获得专利,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这表明当时( )
A.制服生产实现了科学化管理 B.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
C.机器生产全面取代了手工劳动 D.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尽管这种缝纫机是用木头制作的,运转缓慢而又笨拙,但其很快被应用于军用制服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尽管用木头制造的缝纫机较为笨重,但已具有现代缝纫机的大部分特征,且在军用制服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军用制服的统一,故机器发明推动了标准化生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制服生产的管理,且“实现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机器生产下仍然存在手工劳动,并未全面取代,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了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选B项。
例3.(2024·全国新课标卷)17世纪,法国某细布工场雇佣近1700人,分属于制作轮子与刀具、清洗、上色、整经等部门。织布分为多道工序,其中压印、绣花等通常由妇女承担。这可用于说明( )
A.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B.机器大生产强化对工人管理
C.现代工厂制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工业革命促进女性地位提升
【答案】A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说明”,可知这是本质题。材料中描述的细布工场中分工明确,各有不同部门和工序,这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表现,这为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转变)逐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A项正确;17世纪主要还是手工工场,并非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现代工厂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后才确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开始,此时还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例4.(2019全国新课标卷第1题)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答案】B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题目问的是西周与商朝比为什么产生的代数和王数少?,反映什么是实质题。它是典型的权力继承与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关。
例5、2022年全国甲卷: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面向,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出不少于两个面向,且不得与材料中的三个面向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怎么问就怎么答,这么问就这么答)
发展面向:金融国家,利用货币优势维护本国利益。
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阐释: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而这一时期的美国成为战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意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美国主导下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随着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在这一体系下,通过两挂钩一固定的运行机制,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也为美国通过美元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了便利;福利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来缓和社会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二战后,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干预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为了避免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收入进行重新分配,构建了惠及大部分群体、类型多样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尽可能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不管是金融国家还是福利国家,虽然发展面向不同,但其核心依然是维护本国利益。12、2022年广东新高考: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2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作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怎么问就怎么答,这么问就这么答)
1选择“伟大的海”,可结合名言:伟大的罗马展开论述,具体为,罗马的扩张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伴随的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民法大全的历程等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
2选择“堕落的海”,可结合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中世纪的相关历史史实进行论述,但是这块知识相对来说考生更加陌生,不建议选择这个论题,当然,主要史实有罗马的衰落、封君封臣制、基督教会的统治、罗马教皇、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赎罪券等。
3选择“智慧之海",主要以人文主义这一线索展开,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此后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艺术三杰等,以及宗教改革以及近代科学的兴起;进行论述。
4选择“贸易之海",可结合古希腊的对外贸易、罗马帝国的扩展促进贸易的发展以及连接中国丝绸之路的旧航路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以及新航路开辟也可展开论述,比如,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人。史论结合,最后小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