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一轮:思辨性超强的人民日报「时评文段」,观点句、素材

2024-12-22 19:45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8人

搞科研和参加比赛,要耐心,还要耐烦,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烦,比如烦琐、麻烦、烦躁……很多时候,获胜的关键就看谁更有耐心,谁更懂得耐烦。曾国藩曾表示,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耐烦,耐烦才能成大器。有些人工作能力水平都不错,人际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却因为做事没有足够的耐心以及怕麻烦、不耐烦而没有成功。一个人心烦会意乱,意乱必然影响做事,最终可能会半途而废。

——《修炼一颗耐得住“烦”的心》广州日报 王继怀

适用主题:耐心、平静

       近些年,一些高校里的后勤工作人员,或在工作之余励志考学,或在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的那一份小小爱好的故事,屡屡被舆论关注。这背后固然有身在学府、耳濡目染的熏陶使然,同时也源于个体心中有一座不灭的灯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这样的爱好与追求,往往无关个体境遇,无关外界评价,甚至无关任何现实的回报,它们也许是消遣时光、获得片刻放松的手段,也许是为完成年少时没敢想、没能做的小小梦想,也许就是为了获得只有自己才懂的那份纯粹与快乐。

       其实,在清华保洁阿姨、北大保安大叔之外,还有很多平凡、普通的劳动者,多年坚持自己的爱好与追求,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努力地将日子过成诗——他们是写下“月亮是天空的一个漏洞”“我在五千米深处打发中年”的打工诗人,是在艰苦工作之余研究和翻译西方哲学的农民工,是江苏扬州左手卖菜右手绘画、56 岁举办个人画展的卖菜大姐,是湖北武汉雷神山建设过程中,用即兴街舞为工友和医护人员减压的工地小哥……他们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从事不同工作,但由个人爱好生发出的闪光点,让他们显得可亲可敬又可爱;他们的诗与画、琴声与舞步,在带给人们美好体验的同时,也在令自身的职业和岗位以另一种方式被看见、被理解。

——《做喜欢的事,永远都不晚》工人日报 韩韫超

适用主题:热爱、诗意生活、向上、追求

       世纪征程,奔流激荡;百年辉煌,铸就伟业。

时针拨回到百余年前,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的,是神州陆沉、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况。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偌大的旧中国,多少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多少人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多少人饱受欺凌、毫无尊严。谭嗣同大声疾呼“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康有为痛心疾首,以“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喻中国人的悲惨境地;鲁迅悲愤地写下“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中国向何处去?中国

人民的出路在哪里?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

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

族开始艰难地但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人民网

适用主题:中国发展、成就

       在时间的视野里,一切皆有可能。今年 B 站的跨年晚会,最受欢迎的不是弹幕的狂欢,而是一台名为《只此青绿》的小众舞蹈。颜料、色彩以及画意化身成为“青绿”少女,诉说着《千里江山图》的前尘往事,传递着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有网友看完后感慨:“时空的转盘道不尽文明的交流,一言一语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卷轴描不完祖国的山河,一笔一画都是壮丽的风景。”事实上,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复刻三星堆金杖,轻抚古琴、弹拨琵琶唱响饶舌 rap,越来越多的热门作品无不证明:古与今的反差可以被消弭,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定能实现。

       一位作家写道:“在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远方而来的独行者,不断行走,不顾一切,哭着,笑着,留恋人间,只为不虚此行。”我们总是习惯于赋予时间以各种意义,但时间真正的价值恰恰取决于我们自己。总在不停告别,也在时刻相遇;总是日复一日,也会期待改变;总是念念不忘,也要迎接日出……与其计较长短,不如丈量厚薄。不管你是怀旧之人,还是恋新之人,不妨自在徐行,在时间的流动中不念过往、不惧将来。

——《自在徐行中,感受时间的流动》 向南平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传统与现代、时间、价值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榜样。放眼全国,无论是新疆大叔顶风冒雨帮助推车出泥潭,还是云南年逾六旬党员跳入河中英勇救人,细观那些“让人鼻子一酸”的善行义举,背后并没有什么利益考量,更多的还是出于“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觉悟。“我们都是一家人。家人遇到困难伸手拉一把,哪能提钱的事?”“这事谁遇到都会施救,况且我是一个退伍老兵、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闪耀。各地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整个社会注入了向上向善的积极因子,增厚了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也正是受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感召,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助人为乐为荣耀,愿意带着温情和敬意,去理解和体察身边的世界。

——《亮的是身份,树的是形象 》吕晓勋 人民锐见

适用主题:榜样、行动、道德、善意

        无论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得靠读者自己。

——《新的读书“姿态”,你 get 了么?》 人民网

适用主题:有声阅读、互联网

       在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刻,世纪疫情仍在肆虐,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性”仍在扇动着蝴蝶的翅膀、高昂着黑天鹅的脖颈。无常与未知,使我们承受着不安、迷茫和焦虑,也考验着我们应对的心态、智慧与能力。回眸奔跑的征程,岁月长河波涛汹涌,生活从未风清月白。我们深知,昨天的未必圆满,当下的未必如愿,而这正是我们继续阔步前行的动力。2021年的分秒点滴也在告诉我们,越是不确定的世界,越需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越需要你我笃信前行。

——《越是不确定的世界,越需要你我笃信前行》 孔方斌 人民网

适用主题:不确定性、预测、奋斗

       按部就班是很多人的人生预设,他们会给某些特定的年龄段赋予各种“应该”。比如你应该考上大学,毕业了你应该找工作,30 岁之前你应该结婚,结婚之后你应该几年之内要孩子……在各种“应该”的安排、支配中,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就像一台被拧紧发条的时钟,年龄就是表盘上的刻度,督促人们在每个规定的时段完成相应动作。甚至终其一生,都在“赶趟”“完任务”,慌张且匆忙。

       但“赶上”了就是对的人生、正确的节奏吗?并不尽然。有人在催促中匆忙结婚却发现对方不是对的人,有人听从安排获得了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完成了“规定任务”却平添人生苦闷,这种“按部就班”的结果显然事与愿违。正因如此,许多人才会选择慢一些,不再“按时完成规定动作”,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即便社会对于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宜年龄有其一致性,比如结婚生子,但人是多样性的生物,注定无法被安放在社会时钟的精密刻度里,而且社会的发展也让人们有了多样选择的可能。

       “逆社会时钟”固然会带来更多自由,但事物总有 AB 两面。与社会时钟逆向而行,虽然挣脱了束缚,但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周遭也不容许。”比如 40岁才怀头胎,几乎与通常的婚育时钟相悖,承受的压力与质疑也可想而知。因此,对于“逆社会时钟”我们不要美化也没有必要带有偏见。人生选择原本多元,有人喜欢快,就有人喜欢慢;有人喜欢按部就班,就有人喜欢随心所欲,无论是选择“顺社会时钟”还是“逆社会时钟”,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不违反公序良俗,只要自己内心充盈,便不必有早和晚的纠结。

       正如“逆社会时钟”小组建立者的分享:“有人单身,同时也有人结婚。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不用嫉妒或羡慕,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所以,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逆社会时钟: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中国青年报 郭慧岩

适用主题:心态、人生节奏、时间

       有人一旦面对失利,就选择放弃;一旦面对挫折,就怨天尤人。追不到的梦,“换个梦不就得了”。遇到不好完成的任务,“放弃得了”。然而只有真正的勇者,才能最终到达梦想的彼岸。面对失败,从中汲取经验,即便屡战屡败,也要屡败屡战,只要心中的那团火焰不灭,终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每天都要努力去追梦》新华社 姚友明

适用主题:梦想、奋斗、挫折

       小我奉献大我,涓涓细流汇聚的磅礴伟力最为震撼心灵。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杨振宁,牢记“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的父训,须臾不敢放下远隔重洋的彼岸祖国。捐献个人所有的海外房产、资助中国学者留学深造、协助国内各高校筹建研究中心……清澈的爱只为可爱的国。在奔赴报国之志这条路上,众多平凡但又伟大的科学家携手同行:投身中国航空事业七十载的顾诵芬院士“冲天鹏翅阔”,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彭士禄院士隐姓埋名数十年,八十高龄的吴天一院士仍悬壶济世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把祖国与人民放在心里的人,也同样被祖国与人民放在心里。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拼搏与奋斗,方可成就精彩人生、引领社会好风尚。有“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之称的朱彦夫,在经历战争之痛后被截去四肢、失掉左眼。即便如此,身残志坚的命运勇士毅然放弃优厚的疗养待遇,带领村民投身向贫穷宣战的另一场奋斗中。不屈拼搏可以轰轰烈烈让人惊叹,也同样可以悄无声息只关个人。年幼即双耳失聪的江梦南,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现成为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熠熠生辉的拼搏之光温暖着你我、照亮着社会前进路。

       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历经磨难,初心不改。细数荧幕前的感动故

事,体悟那些或平凡、或奉献、或拼搏的瞬间,我们收获了精神的成长与向上的力量。请记住

闪闪发光的名字,请珍藏一份感动与美好。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南方日报

适用主题:奋斗、拼搏、报国

“ 阅读主题精彩文段

话题:有声阅读 

      无论是读书还是听书,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虽然改变了阅读方式,却改变不了求知次序与学习规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的关键词从来都是“持之以恒”。哪怕“登高而招”,哪怕“顺风而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规律不会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有声作品帮助人们走出了“因声而听”的第一步,但“因听而思”“因听而悟”还得靠读者自己。——《新的读书“姿态”,你get了么?》宋静思

“ 传统与现代主题精彩文段

话题: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

       在时间的视野里,一切皆有可能。今年B站的跨年晚会,最受欢迎的不是弹幕的狂欢,而是一台名为《只此青绿》的小众舞蹈。颜料、色彩以及画意化身成为“青绿”少女,诉说着《千里江山图》的前尘往事,传递着穿越千年的诗情画意。有网友看完后感慨:“时空的转盘道不尽文明的交流,一言一语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卷轴描不完祖国的山河,一笔一画都是壮丽的风景。”事实上,从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复刻三星堆金杖到轻抚古琴、弹拨琵琶唱响饶舌rap,越来越多的热门作品无不证明:古与今的反差可以被消弭,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一定能实现。——《自在徐行中,感受时间的流动》向南平

“ 奋进·爱国主题精彩文段

话题:个人自转融入时代公转中

昭如日月的伟业、震古烁今的史诗,积淀着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也让人们从共产党信仰的实践中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一年,人们更加坚信时代是最大的靠山、祖国是最强的依托。时代自有其机遇和挑战,躺平者眼里的命运只有曲折、人生充满不幸,奋进者却能从曲折中开掘希望、在不幸中看到馈赠。无臂少年彭超用脚写字,最终考入了同济大学法学院;“励志博士”黄国平感谢不堪回首的岁月,在与命运死磕中改变了几乎写就的结局。有了这份苦难中萃取的坚韧,他们的未来仍将续写精彩,因为人生的底盘铺垫的是在“十四五”规划中行进的中国,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中国,是科技自立自强、能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中国,是晚舟归航感言“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的中国,是“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的中国,是牺牲生命也要献上“清澈的爱”的中国……新时代的光芒会照耀到每一个人,天道酬勤的国度从不辜负奋进者。同样,“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正是我们对时代、对祖国的铮铮誓言。——《越是不确定的世界,越需要你我笃信前行》孔方斌

“ 网络文化·互联网主题精彩文段

话题:表情包

       一种表情包的使用,堪称一场多维度的互动。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柔和美图”避免着文字的锋芒毕露,“夸张效果”渲染着情感的饱满浓烈,“安全从众”隐藏着自我的真实态度。无论是自嘲或调侃,表情包都不失为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另一方面,表情包在双向交流中创造意义。聊天中的表情包越是“放飞自我”,往往意味着关系越亲密,交流越随意。类似的使用习惯也在区隔着不同群体:一旦在聊天中成功“识别”、顺利“接头”,意味着认同的增进与记忆的共享。聊天时一张表情引起的“斗图”,刷屏的是表情包,喜不自禁的是发图与收图的人,如同一种网络空间的“圈层密码”。

       然而,我们在“爱不释手”的同时也应注意到,表情包这一网络文化“行走的表情包”,善用有助于跨越交流隔阂,滥用却只会徒增沟通障碍。过度“玩梗”、连环“斗图”,不仅影响沟通效率,也会引发过度娱乐的担忧。此外,表情包加工和使用中关于侵犯肖像权的现象、涉及儿童软色情等违法违规问题,更须引起每个人的重视。究其本质,表情包在解读上的不确定,在方式上的碎片化,使其更多作为群体间、圈层内交流的一种辅助手段。精准沟通,增进交流,既应该是鲜活“表情”的优势,也应当是有效“达意”的要求。适时、适度、适宜,我们有理由期待,聊天栏里的表情包与屏幕外的使用者,创造一场又一场恰到好处的“双向奔赴”。——《在线聊天,“无图不欢”……这届年轻人的表情包有多丰富?》李忱阳

“ 专注·惜时主题精彩文段

现象:沉迷手机

       这几天,小品《时间都去哪儿了》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讨论。需要专注完成一项任务时,用户何尝不想从网络中抽身,但接二连三推送的“沸瓜”爆料、奇闻轶事、动感视频,总有一款能让用户“再刷五分钟”,网友纷纷表示“这说的不就是我吗”。古人说,“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在信息日渐过载的时代,不被手机APP绑架,让各类工具和学习形式更好为我所用,是通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的必由之路。下次想“再刷五分钟”时,不如回想一下提供学习监督服务网店的宣传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然后集中注意力,再次全身心投入到手头的学习工作中去。——《花钱买“监督”,能治拖延症吗?》张近山

“ 孤独·网抑云·emo主题精彩文段

现象:为说新词强说愁

       应该说,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情绪,每个人都有感觉“孤独”的时刻。社会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当社会联系变弱、社交出现问题时,孤独感难免会相伴而生。尤其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更容易放大这样的感受。而那些非凡之人的“孤独”,可能来自于“走在前面”而不被认可、思考深邃而不被理解、背负沉重而不被接受。孤独,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结果。当然,能够不顾世俗眼光、陈旧套路束缚,独自上路去追求真善美,也可能欣赏到更奇绝的风景,但这样的孤独,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味。剥去“非凡孤独者”励志故事的外衣可以发现,孤独并不是非凡的必需条件,非凡也不是孤独的必然结果。

       因此,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也许只是徒劳。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在空白中游荡不会摘得成功的果实,沉溺于孤独更容易陷入“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困境之中。那些伟大的孤独者们,往往是在坚持中获得力量、在执着中坚定前行,在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热烈的灵魂。更何况,不少人向往的孤独,其实是一种“孤独滤镜”,用以标榜出一种与众不同而已。——《我们离非凡只差了一个“孤独”?》崔妍

“ 懒人经济主题精彩文段

现象:懒人经济

        “懒人经济”标签新颖,却并非新鲜事。正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脑的约翰·阿塔那索夫所说:“我太懒了,不喜欢运算,所以就发明了电脑。”此外,洗衣机是不是可以看作扫地机器人的“前辈”?方便面是不是与时下爆红的自热火锅异曲同工?自行车是否也是“懒得走路”的一种代步工具?由是观之,懒人产品的发明,其实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工具不断进化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介入生活并且不断迭代升级的历史。诸如“走路—自行车—汽车”的进化,为“懒人”节省了时间,也提供了更多元的生活选择。——《吕京笏“懒人经济”,不是为了让懒惰滋长》

“ 人际交往主题精彩文段

现象:边界感

       事实上,所谓边界感,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特有产物。千百年来,“君子之交淡如水”“远而不疏,近而不狎”等古语,也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人际边界感的思考和探索。当然,对边界感的需求可以理解,但过度敏感其实大可不必。有人将边界视为社交的蜜糖,也有人觉得这是感情的冰冷。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用好边界感、建立好合理的人际边界。有研究个体心理学的专家提出了一个观点:“课题分离”。他强调每个人在社交关系中的有限责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课题,既不能随意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随便让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别过度、宜自律、巧沟通,通过合作共同建立起良好的公共生活。

       或许,也要从另一个方面理解边界感。从陌生到熟悉,从抗拒到接受,边界感的林立和消融,也是当今人与人关系如何和谐融洽的一个难点。步履匆匆的你,埋头苦学的你,加班加点的你……在追求个人小世界喜怒哀乐的同时,也要留心周围大世界的稻香蛙鸣。毕竟,一个圆只能孤芳自赏,两个圆甚至更多的圆,才会产生包含外离、相切、相交的位置关系,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众多可能。这是数学的魅力,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生活,该不该有点“边界感”?》周珊珊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