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点解读及答题思路

2025-01-19 07:0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7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试题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考查形式多样,涉及图表、广告、说明书等多种类型。试题设计紧扣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信息提取、整合及分析能力。通过这种题型,学生不仅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考点一:图表解读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1.答题思路
图表提取信息的方法:
(1)读图表,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2)提取横行记录的信息(横向对比);
(3)提取纵列记录的信息(纵向对比);
(4)把数字转换为文字后的用词要准确:
①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
②数字只出现趋势(越来越……)、“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5)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
考点二:漫画类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和政治事件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漫画一般主要有标题、注释文字、画面三部分组成。
1.答题思路
(1)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①看标题;②看画面;③看画中字;④关注夸张处。
(2)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是什么。
①先在画面中找出其讽刺、颂扬、批评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
②再看画面指向,联系并结合其余几则材料,对应相关现实,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一般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考点三:领会文本的意思
1.常见题型
(1)请为××下一个定义/请解释××的含义。
(2)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3)……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说……
2.答题思路
(1)了解标题信息
读文本首先看大标题或各个材料的小标题。
(2)关注附属信息
要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注释或图表的标题、表头、项目等容易忽视的信息。
(3)单材料:读懂材料内容
明白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几个层次。
①文字类文本:关注中心句、层次,了解文本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问题。
②图画类文本:关注构图要素,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寓意,找准主题。
③表格类文本:分析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明白主要信息。
④图示类文本:关注地图、示意图标示的方位和路线。
(4)多材料:各材料虽然独立,但一般是围绕某话题、主题组织的。
①发现中心话题。找出各个材料共同的话题。
②找出材料关联。发现各材料中题干要求的信息,然后得出结论。
考点四:信息提取
1.常见题型
(1)请你为“材料×”拟一个标题/补全标题。
(2)请你为“材料×”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字)
(3)下列哪项适合做专题的主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2.答题思路
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要善于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1)关注中心句。通读材料,寻找中心句。
(2)关注文本的结构。通过分析结构层次提取主要信息。
①总分结构:抓关键句。
②并列结构:关键信息会分散在各层次中,要整合归纳。
③递进结构:重要信息主要在最后的层次中。
(3)综合分析,求同求异
在不同材料中提取,注意点不同。
①议论性材料找观点、论题,说明性材料找说明对象。
②要求在单则材料中提取,要“求异”;要求在多则材料中提取,要“求同”。
(4)文本标题拟写角度
围绕文本的线索,从作者的态度、事件的内容、提出的问题三个方面拟写。
考点五:拓展应用
1.常见题型
(1)利用文本材料,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会……吗?请说说理由。
(3)有人说……,你赞同这种说法吗?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4)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5)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说说……
2.答题思路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4)写标语,广告语类。根据给定的主题,了解应用文体的特点,语言简练、形象、有号召力。
(5)结合链接材料分析问题。分析链接材料:
①和原文的链接点是什么,②和原文的关系是对比还是类比,③对原文所起的作用,或是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或是原文内容的拓展与延伸,④结合二者,组织语言。
考点六:信息印证与判断
1常见题型:信息梳理和判断,以单选题的形式设题,有四个选项,每一个选项长度相当,信息均来自文本,考生需要选择阅读选项,结合文章进行梳理和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2.解题思路:做这种题目,常常采用选择题四步解题法:
(1)一审——审题干,圈关键词,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2)二找——在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并标注,找到对应区域。
(3)二比——选项切片,圈出敏感词(代词、对象、限制词、修饰词),并根据选择题设题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仔细比对原文。比对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入手:
(1)比对词语。看选项与原文在词语的内涵、范围、程度、时态等方面有无改变,看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缩小或扩大范围、颠倒时态、改变“已经”与“或许”、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等设误点。(2)比对句子。看选项与原文在句意的理解尤其是句间关系的判断上是否一致,有无条件表述绝对(如一定、肯定、必然等)、因果失当等问题。
(2)四判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
错误举例
比对分析:不一致,选项曲解文意。“而使用GPS则无法让施救者发现自己”理解有误。原文是“无法(把位置)通知别人”。
比对分析:不一致,选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共享汽车”,选项偷换为“共享单车”。
比对分析:不一致,选项中“创作素材贫乏”于文无据。
比对分析:不一致,“只有……才……”所带出的条件与结果颠倒。
考点七:信息筛选与概括
1.常见题型
(1)……的原因(方法、问题、特点)有哪些?
(2)根据材料,应该如何……?请分点概括。
2.答题思路
(1)细致审题 。标示关键词语,切忌遗漏点。
(2)确定区间 。找到信息区间,锁定信息来源。
(3)初步筛选。有的可以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提取中心句,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
(4)归纳整合。有的信息比较分散,筛选不到原句,需要自己整合:①抓关键词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注意抓关键词句与反复出现的词句;②组合要素法,用最简洁的文字采用一个词加一个词再加一个词的形式来表示;③合并同类法,从所筛选的各条信息找共同之处,合并义项,组织成一条;④求同存异法,将剩余的不同之处作为一条;⑤分层归并法,理清层次,提取要点,概括层意。
整合时的注意事项:①字数要求;②尽可能用文中原话、原词;③结合材料时,尽可能不用修饰语;④用自己的话概括尽量用短句。
考点八:探究结果或结论
1.常见题型
(1)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和××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缺点?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3)运用材料一的内容,对材料二中相关信息进行具体说明/反驳/阐释。
(4)材料×和材料×都主张……但理由各有不同,请说说它们各自的理由。
2.答题思路
材料之间的关系大致存在两种情形:①几则材料间存在逻辑联系,主要是探究因果关系。②几则材料都与同一事物有关,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或个性。
(1)细读材料,概括内容要点
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概括,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
(2)比较异同,发现规律联系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
(3)总结规律,提炼探究结果
对联系或规律进行总结,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得出结论
考点提炼出“建议与启示”。
1.常见题型,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从表格、图表、广告、手册、日程表等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并据此提出建议或得出启示。
2.以下是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1)理解材料: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和分析材料的内容,包括材料的主题、目的、结构等。
(2)识别关键信息: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识别出关键信息。这可能包括主要事件、人物、数据、趋势、观点等。
(3)分析和解读信息:在识别关键信息之后,你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例如,思考这些信息有什么含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形成建议或启示:在分析和解读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建议或启示。这个步骤可能涉及到提出改进方案、给出行动建议、总结经验教训等。

(5)呈现和验证建议或启示:最后,你需要将你的建议或启示以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验证它们。你应该检查你的建议或启示是否基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够解答题目的要求。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