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好题
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标题不仅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传达文章主题,激发读者兴趣,还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水平,对作文的整体表现具有显著影响。
那么,怎样的文题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呢?
1.比喻式。例如:自信,前行的灯塔
2.借用诗词式。例如:青春须早为
3.线索式。例如:暖暖的红风铃 /枣核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借用或化用诗词、名言、歌词等,可以增加标题的文化底蕴和深度。
二、开好头
在四十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文章要豹头,猪肚,凤尾。”意思是说,如果你想写出好的作文,开头必须得开头要像豹子头那样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让人对它感兴趣。而中间要像猪肚那样丰满充盈富有干货,内容又得丰富多彩。结尾要像凤尾那样美妙多姿回味无穷,揭晓悬念,画龙点睛,给人无限的回味与遐想。
开头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开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为文章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
1.采用比喻式开头。例如:时光荏苒,宛如流水。逝去的时光虽然不能重来,但记忆里,一半是你,一半是我,如画般镌刻心底。
2.采用引用式。例如:“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撰写的对联,传达出一个道理;持之以恒,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3.采用环境渲染式。例如:夜静穆,冷风刺骨,我的心窝却温暖如春,因为你温暖的一束光,温暖了我的整个世界。
采用比喻式开头直接点题,语言简洁有力,避免冗长和啰嗦,用尽可能少的词句传达最多的信息;引用名言、诗词等语句,融入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开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搭好架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对于阅卷老师来说,一个清晰、合理的结构能够快速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使文章在整体上呈现出条理性,具有可读性。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
1.小标题式。例如,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要写的人、事、物等
2.片段组合式。例如,由几个能提现文章主旨的生活片段组合而成。
3.并列式。例如,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在写作中,多用条理清晰的结构,比如,小标题式、片段组合式、并列式等结构。建议以5段为宜,中间每个部分为1段;若用其他结构,如叙事式、线索式等,以6—8段为宜,不同段落的长短差异不要太大。
四、结好尾
结尾是文章的结束部分,是阅卷老师必看的地方。它不仅影响着阅卷老师对文章的整体感受,也是评价文章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作文结尾非常重要,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总结全文。它能够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让读者对文章核心观点或事件有清晰的回顾,比如在论述类作文结尾处梳理论点,使文章重点更突出。
二是升华主题。好的结尾可以将主题从表面含义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哲理层面,让文章更有深度,像在写个人奋斗经历时,结尾上升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是引发共鸣。它能触动读者的情绪,唤起情感上的回应,让读者读完后仍沉浸其中,比如以抒情结尾能使读者产生同感。
四是结构完整。结尾和开头、主体部分共同构成完整的作文结构,使文章在形式上更加严谨、规范,就像给文章画上圆满的句号。
那么,在作文时可以采用哪些方式结尾呢?
1.排比式
例如:没有奋斗,就没有破茧成蝶的美丽;没有奋斗,就没有梅花绽放的傲骨;没有奋斗,就没有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我愿以顽强奋斗作为生命的底色,笑迎人生的风雨。
2.引用式
借助名人名言、诗句等来结尾,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比如写关于坚持主题的作文,结尾可以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牢记这句话,用坚持书写自己的辉煌。”再如:"善人者,人亦善之。"越是善待这个世界的人,往往越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人心向善,才能撑起一片天,脚下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3.自然收束式
把文章内容表达完后,自然而然地结尾。比如写一篇游记,结尾可以是“太阳渐渐西沉,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踏上了归途。”这种结尾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
4.首尾呼应式
文章结尾与开头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更紧密。例如开头写“成长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起点处是懵懂无知”,结尾就可以写“这场成长之旅还在继续,而我已带着从起点就怀揣的初心,大步向前。”
5.抒情议论式
在结尾处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阐述观点,起到升华主题的作用。如果是写母爱主题的作文,可以这样结尾:“母亲的爱如同涓涓细流,在岁月的长河中无声流淌,滋润着我生命的每一寸土地,这份爱,我将永远珍藏,并且用我的一生来感恩。”
作文结尾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唆,确保文章的结尾紧凑有力;能够使用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结尾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五、点好题
点题在作文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作文有没有偏题。通过点题,文章的立意会更加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点题能让文章主旨明确。它就像灯塔一样,使读者很快明白文章的核心思想。比如在议论文中,清晰的点题能让读者迅速把握你的论点,避免产生误解。
点题有助于文章结构严谨。开头点题可以引出下文,中间点题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结尾点题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这样文章各部分围绕主题展开,层次分明。
点题会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精准的点题能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有意愿深入阅读,去了解作者围绕主题展开的具体内容。
点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开头点题
例如:时间流转如滔滔江水,转瞬即逝,留下的却是那一朵朵难以忘怀的浪花。那些小到几乎难以觉察的善意,总在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有了前行的力量(《点点善意暖人心》)
2.中间点题
例如:没有石头就不能激起浪花,没有勇气就无法成就人生。我们在勇气中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一点又一点地克服,在沉浮中尝遍人生百味,才算活出自我(《以勇为帆,破浪人生》)
3.结尾点题
例如: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捧一杯清茶,品尝着记忆里的榆钱,想要留住它,留住榆钱的味道(《留住榆钱的味道》)
点题,顾名思义,就是要点一下题,出现题目中关键词;在开头和结尾出必须点题,防止跑题;中间部分,必须在适当位置也可以点一下题,突出中心。
六、点好点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能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还能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一是能明确语义。不同的标点会使句子意思大不相同。例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添加标点后可以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和“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两种意思完全相反的表达,准确的标点可以避免歧义。
二是可以调节语气。比如“你真厉害”是陈述句,若写成“你,真厉害!”就带有感叹语气,而“你?真厉害?”则变成了疑问句,表达出怀疑的语气。
三是有助于组织结构。标点符号可以把句子、段落划分清楚。像在文章中,句号表示句子结束,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它们让文章层次更分明,逻辑更清晰,方便读者理解。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
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
标号: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等
如何使用标点符号呢?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叹号都占一格,不能出现在行首;引号、括号、书名号的两部分各占一格,前一部分不能出现在行末,后一部分不能出现在行首;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格,上下居中,不能断开分处于上行之末和下行之首;间隔号和连接号上下居中,不能出现在行首。
七、控篇幅
写作文时,应该注意控制篇幅,既不过于简短,也不过于冗长,才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高分。
1.字数
不同考区对字数的要求不同,通常要求不少于600字;有部分考区要求不少于500字或700字。
2.段落数量
段落数量适宜,过多则缺乏连贯性,过少则显得臃肿。
3.段落长短
在一篇文章内,段落长短接近,更有美感。
真实作文时,字数要比要求的多50字左右,但不要超出给定的作文格;段落不要少于5段,中间部分以3—5段为宜;一般段落以2—4行为宜,重点段落控制在5—6行。
八、严格式
作文格式非常重要。从内容呈现角度讲,规范的格式能使文章条理清晰。比如,分段合理可以让文章层次分明,使读者很容易区分不同的内容部分。如果是记叙文,按事件发展阶段分段;如果是议论文,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等环节分段,便于读者理解文章思路。
从阅读体验方面看,良好的格式让人赏心悦目。整洁、规范的排版能减轻阅读负担,就像整齐的货架更容易让人挑选商品一样。比如,正确的标题位置、合适的字体(如果是手写的话,就是工整的字迹)、规范的行间距等,会让读者更愿意阅读文章。
从写作要求来讲,遵循作文格式是基本要求。在考试或者一些特定的写作任务中,格式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作文的得分或者评价。例如书信有特定的格式,包括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部分,要是格式错误,就会给人不专业的印象。应该注意格式的规范性,确保作文的整洁、清晰、和逻辑性,以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增加获得高分的可能性。
如,演讲稿,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结束语。
书信,结束语一般分为两行,以“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写在正文后第一行空两格处,“敬礼”写在正文后第二行顶格处;署名写在正文后第三行的右方;日期写在正文后第四行的右方。
另外,①标题居中;②称呼要写在第一行顶格处,后面用冒号;③正文每段开头空两格:④除了常见的应用文,如演讲稿、书信,还有请假条、留言条等,也需要注意其格式;⑤写书信的结束语时,"此致"后不加标点,"敬礼"后加叹号,以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