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报告》可知,小麦、黄牛、绵羊、马等物产及青铜冶炼技术和马车等都是从西亚、东欧经中亚传至我国。据此可以推断出
A.华夏文明西来之说 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
C.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D.华夏文明一以贯之
2.汉景帝时窦太后建议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不能独自决定,询问丞相周亚夫。周亚夫以汉高祖“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祖训予以拒绝,汉景帝只好作罢。据此可以说明
A.汉景帝“无为而治” B.此时丞相权力很大
C.皇权相权矛盾加深 D.丞相僭越了皇权
3.灌溉工具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的桔槔;三国时期马钧对翻车进行革新,使用脚踏式推动翻车汲水灌溉;唐朝出现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灌溉工具是
A.桔槔 B.翻车 C.筒车 D.风力水车
4.唐代科举考中进士后还需吏部铨选方可正式做官,而宋代科举须经过天子主持的殿试,成为“天子门生”,即可做官,无须经过吏部铨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唐代选官比宋代更严格 B.宋代选官比唐代更严格
C.唐宋科举成为重要选官途径 D.宋代进士对皇权依附更强
5.北宋建立之初,主客户比为6:4,到1072年,主客户比变为7:3。这说明北宋前期
A.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B.小农经济十分发达
C.流民现象开始出现 D.承担赋役人口上升
6.明朝士人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明太祖发布的“六谕”;清朝乡约沿袭明朝模式,士人宣讲时常引用《大清律例》来解释康熙发布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的《圣谕广训》。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乡村教化失去儒学色彩 B.乡村教化与法律合流
C.皇帝发布的劝谕成为法律 D.传统乡约失去约束力
7.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定海的军队发生了疫病。消息传至广州,林则徐认为英方病死者必多,可趁机攻击;而琦善则认为病死者当为水手,系感染湿气所致,甲板上的官兵必安然无恙。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其认识合理 B.琦善立场不同,作出相反判断
C.清军已具备收集敌方情报的能力 D.英军故意释放感染瘟疫的“烟幕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