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概念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二、课标要求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阅读要求
了解各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
(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能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
(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四、考点透视和技巧方法
(一)文字类文本
消息、新闻、(描写、说明、议论)语段、广告语、通知、申请书、倡议书、短信、网络对话、解说词、说明书、活动方案……
考点:筛选信息、概括内容、把握观点、领悟内涵、拟写标题、跟帖、评论、提建议(举措)等
1.信息梳理和辨析
信息梳理和辨析,以单选题的形式设题,有四个选项,每一个选项长度相当,信息均来自文本,考生需要选择阅读选项,结合文章进行梳理和辨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常常采用四步解题法:
(1)一审——审题干,圈关键词,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2)二找——在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并标注。
(2)二比——选项切片,圈出敏感词(代词、对象、限制词、修饰词),并根据选择题设题常见的几种错误类型:以偏概全、范围失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因果混乱、主次颠倒、表述绝对,仔细比对原文。
(3)四判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
2.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是对学生思维判断的检测,常以简答题的形式设题。解题时要将题干的信息,对应原文文本进行梳理分析,细心地进行筛选与概括,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常常采用四步解题法:
(1)一审——仔细审题干,抓住题干的中的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关键词,明确筛选的的方向,然后根据要筛选的方向,回归文本,锁定答题的区间。
(2)二提——在答题区间内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做到准确、全面,还需借助一定的方法。
①抓关键语句法。抓住总起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出概念或解说的句子,抓住进行比较或分析后得出结论的句子等。
②抓关键词法。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性词语或者标点符号来筛选信息。
③“点面结合”法。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
(3)三整合——对筛选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有些信息可直接整合,有些信息除了文中的语句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的语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需注意表述的准确和简洁。
我们在整合时,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尽量不用修饰语,用自己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4)四校对——答案形成后,与题干的问法、字数要求、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漏掉的要点,答题时分点作答。
3.材料探究题
答题方法: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4.新闻类
①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概括新闻:
第一步找导语,导语一般在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第二步,在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按“人物(对象)+事件(结果)”的句式找关键词并整合答案。
②评论标题:根据标题的特点来答题即可。
标题的特点是能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突出重点,简洁醒目,关键词能突出新闻的价值要素,引起受众的关注。另外还要注意标题中所用的手法。
5.建议类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等。
①审读题目,弄清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②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建议要可行便于操作。
6.访谈类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采访只是的考查,如拟写采访提纲、评价访谈问题。
注重提问的技巧: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
(二)图画类文本
徽标、漫画、示意类图片(道路交通示意图、线路图、地图、指示牌、建筑结构功能示意图等)等等
考点:介绍内容、解析构图、描述画面、揭示寓意、说明方位线路、理解运用、反思评价等。
1.徽标漫画类:题目一般有三部分组成---问题(试题的方向)、主体(图画各因素的构成)、文字(对画面情景的注解)。
解题技巧:
一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
二看文字——配图文字、标题会暗示主题和观点;
三看图的构成要素画——面中的数字、线条、色彩、人物的穿着装饰表情动作都要观察,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说明;
四联系社会现实,体会意蕴。
2.图示类:对图示类的文本,找到箭头的方向和方位说明方位和路线即可。
3表格类文本
表格、曲线图、饼图、柱状图、环形图、时刻表、凭证单据……
考点:透过数据概括信息、把握规律、评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等
注意:核心要素是由表头、内容项目数值三部分组成
所以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读题干:认真审读题干,找到答题方向。
2.读图表:①细看表头---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②观察数值---从横行和纵列提取记录的信息,比高低,看走势,找规律,归类别。
3.转换文字:(1)用词要准确---①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比如:绝大多数,大部分,少数,超过一半,接近……;②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2)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采用“对象 +
特点(变化趋势)”的格式。
考场建议
1.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之前,应牢牢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知识要点。
2.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众多,阅读量大,信息多,因此在这类阅读中建议先读题目再读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圈点勾画表明特点、观点、理由等的关键词句,每一段的总领句、总结句、结构句,以节约时间。
五、经典试题
《浙江省2024中考非连续文本》
“拥抱数字时代”综合实践活动。(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一: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说明:①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的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以上在校生共1.99亿。
材料二: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情况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复习学过知识的比例最高,为46.5%;利用互联网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的比例均在35%至40%之间。
《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有54.1%的未成年网民表示经常在网上看短视频,77.5%的家长表示会担心孩子看短视频的时间过长,沉迷网络,受到不良诱导。
材料三:专家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建议,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认为,要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培训,通过社区培训、家长学校等形式,让家长具备正确管理未成年人上网的技能。
材料四:_______
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
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北京市海淀区市民活动中心工作人员面向居民开展普法教育,提醒家长强化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天津市南开区、河北区等网信部门联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将法治宣讲平台由“线下”搬至“线上”……各地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提供有益引导。
(以上材料摘编自202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1)关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
(2)材料三中院长的建议是对记者采访的回答。请结合调查情况,推测记者的提问。
记者提问: 院长您好!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很高,为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需求,您有哪些建议?
院长回答: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
(3)请为材料四添加一个标题。
标题: 加强网络普法教育
(4)班级对同学们互联网使用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上面四组材料,参照下面示例,设计问卷中的一个问题,问题的选项不少于3项。
示例:
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与未成年人上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多选)
□法治宣讲进校园
□学校主题教育
□网络素养“线上”课堂
□社区普法宣传
□家长的教育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多组材料,综合呈现了当前中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及各方应对举措。
首先,通过调查数据揭示了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用途及家长的担忧。其次,专家建议强调了提升教育内容供给和家长指导能力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具体法规的实施和宣传活动,展示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重视。整体上,文章结构紧凑,数据与建议相结合,强调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解答】
(1)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浏览短视频内容分类占比统计:87.1%未成年网民对至少一项与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其次是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为1.9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97.2%;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达88.7%,认为互联网对自己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比例达77.4%。由此得出结论: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且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及提问设计。
根据材料三院长的回答中提到“未来可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进一步做好供给方式的精细化管理,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方案”可知,可以合理推测记者的提问可能围绕未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展开。
在提问时,首先要有称呼(院长)、问候语(您好),然后根据数据或真实情况(调查显示),提出相关问题。示例:院长您好!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多种学习活动,那么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教育内容的质量,以更好地服务未成年人的学习需求,您有什么看法呢?
(3)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根据材料四第①段“过去几年,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日趋严格”可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监管。根据“今年 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对网络沉迷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可知,进一步体现了监管措施的具体实施。
根据第②段“随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落地施行,各地各部门纷纷进社区、进校园普及相关知识”,说明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展网络普法教育,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据此拟写。示例:强化网络普法与监管。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活动设计。
首先仔细阅读四组材料,梳理出关键信息:材料一给出了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材料二介绍了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和娱乐的情况,包括利用互联网复习知识、在线答疑等学习行为以及看短视频等娱乐行为,同时提到家长对孩子看短视频的担心。
材料三提出专家建议,如加大优质教育内容供给、强化家长互联网使用能力培训等 材料四强调我国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对不良用网行为的监管严格,且各地开展了网络普法教育活动。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可以从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学习方式、娱乐活动、对网络监管的看法等方面设计问题。示例:你在网上主要进行哪些活动?(可多选)
□复习学过知识□在线答疑☑背单词□学习课外知识□做作业□看短视频□其他娱乐活动(请注明)
答案:
①绝大多数未成年网民对相关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
②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大、互联网普及率高。
③未成年人利用互联网学习占比高,且认可互联网学习的比例有增长。
(2)示例:院长您好!调查显示,未成年网民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比例很高,为更好满足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学习的需求,您有哪些建议?
(3)示例1:加强网络普法教育
示例2:监管措施
(4)示例:你使用互联网开展过哪些学习活动?(可多选)
□复习知识□在线答疑□学习课外知识□背单词□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