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课外古诗词赏析精练

2025-01-19 10:20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51人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前四句写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开出了茂密的花朵,女主人公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支花,想送给远在他乡的丈夫,以此表达对丈夫深切的思念。

2.盈”字用得好。“盈”在这里是“沾满”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袖,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表现出主人公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3.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腾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为下文抒情蓄势。

2.乐观自信、昂扬进取、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议论。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赠从弟  刘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中“一何”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句中两个“正”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猛烈,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苍劲挺拔,诗人借松柏表达了希望堂弟要像松柏那样永远傲然挺立、正气凛然、坚贞自强的思想感情。

2.前一个“正”写出冰霜的惨烈,后一个“正”写出了松柏傲然挺立、正气凛然。

3.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如何理解“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塑造了妻子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绘出“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的景象,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句话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突出了海边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2.这两句塑造了妻子孩子的群体形象,他们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粗俗艰苦、与世隔绝、愚钝颓废,表达了诗人对海边人们艰难贫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3.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荒凉以及他们的恐惧与凄楚。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3.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惆怅和寂寞,叹息年华易逝的情思。

2.①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②情景交融:通过对暮春时节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物是人非、孤独惆怅的情感。③寓意深婉: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

3.写出了词人在弥漫花香的花园小路上,独自走来走去的情景。“无可奈何花落去”。这“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心情的表现。

4.“的对比,是唱新词,是饮酒唱词时的地点,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的对比,“去”是落花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这首词上阙出现了哪些意象?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2.词的下阙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景色的,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3.从词中,你能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感情?

1.意象: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3.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悦美好的心境、恬淡惬意(或悠然自得)之情。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词的上阙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词人心情的沉重。

)如 梦 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一、二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怎样的心情?

2.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3.这首词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欢快、愉悦的心情。

2.“惊”既暗写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因惊吓而惊慌失措的情态。

3.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1.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2.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1.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2.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推,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1.示例: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

2.示例一:【甲】诗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十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题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

2.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1.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2.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远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