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中考作文结构安排

2025-01-19 10:2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26人

专题导入

春天到来,河边的杨柳呈现出一种亭亭玉立的美感;赛场上,健美运动员完美的形体呈现出一种力量之美;博物馆里,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呈现出一种摄人心魄的艺术之美……这摇曳多姿的美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结构之美。

美学家M·李普曼曾说,“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

的确,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作文的结构也是如此,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什么是文章结构呢?

简而言之,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写作时,只有匠心独运地把材料组织得精巧,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正如德国文学家歌德所说,结构文章“像首饰匠打金锁链那样……把一个个小环非常合适地连接起来”,才能真正形成一个鲜活灵动的有机整体,才能写出好文章。

知识典例

文章结构要达到完整甚至严谨的要求,就要做到首尾呼应,过渡自然,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充分显示良好的架构能力和行文水平,让阅卷者为之击节赞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首尾呼应

一般情况下,文章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头先总写,引题,引出下文;中间分层写主体内容;结尾再总写,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与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如课文《背影》开头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首尾作了很好的呼应,既概括了全文,在结构上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作者在开头、文中、结尾,就曾四写背影,呼应文题。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佳作:

那一幕,让我难以忘怀

那一幕,我忘不了。我忘不了那双肥大、健壮的赤脚。

那一幕发生在5.12汶川地震的那个下午。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波及到了千里之外的重庆。那一刻,我们住校生全在寝室里午休。酣睡让我很侥幸,没有感受到震感带来的恐惧,一直在床上睡觉的我浑然不觉。不知什么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快,快起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吵醒了,正准备发脾气,透过睡眼惺忪的朦胧,我发现叫我的不是别人,而是管生活的A老师。

“快,快到大操场去!”我还没来得及问为什么,就已经被高大魁梧的他拧到了门外。在走廊里,我发现楼下已经聚集了好多的人,还有不少人正往大操场奔跑。我隐约听到下面的人在议论地震。难道地震了?

“你先下去,我去看看别的寝室还有没有人。”啊,地震!我撒腿就往楼下冲去了。

跑到楼下,我找到了同班的同学以及班主任老师。惊魂未定的同桌向我描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果真是地震!

“A老师呢?他不是来叫你了吗?”同桌拉着我着急地问道。

“同学,你怎么这么贪睡哟?全班就差你了!”班主任老师走过来没好气地质问我。

“同学,你到办公室把我的挎包拿出来,然后到大操场等我。其他同学现在到大操场集合。”没等我申辩,班主任老师又是一声令下。我没有拒绝,也无法拒绝。像我这样的“双差生”,早已习惯给老师们跑腿儿了。

我以飞快的速度到办公室取出了班主任老师的挎包。但我没有到大操场集合,我折回了寝室找A老师。刚到寝室门口,我就看到了楼梯上那一双赤脚。那是一双多么肥大的脚,那脚呀,踩在地板上,发出“噎、噎、噎”的声响。我抬头一看,下楼的不是别人,正是A老师。

“你回来干啥?快到大操场去!可能还有余震,这栋楼很危险。” A老师一边说一边把我往楼外推。

这就是A老师,一个平时对我们凶巴巴的生活老师,一个我们从来都没有正眼瞧过的老师,一个被我们捉弄过无数次的老师……我低下头再次看了看A老师的赤脚,那是一双多么健壮的脚呀!当房屋摇晃得厉害的那一刻,就是这双没来得及穿鞋的脚,跑遍了整栋宿舍楼……我不禁潸然泪下,我后悔呀!上周我还趁A老师寝室没人的时候,把一只死了两天的小鸟偷偷放在了他的被子里……“老师,对不起,上周那只死鸟是……”

“这个时候还说这些干啥?你看这地震多吓人!走,到大操场去!”A老师没让我把话说完。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可那天的事情,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A老师那一双肥大、健壮的赤脚。

你的点评: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一位生活老师在地震到来之时,不顾个人安危救护学生的感人事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视学生安全为生命的高尚老师形象。对比手法用得非常好,语言描写也非常生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者还很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生活老师的那双肥大的“赤脚”,在文章中显得地位突出,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开头引题提到了它,结尾扣题再次提到它,目的就是突出它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使文章显得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二、巧妙过渡

一篇文章往往由多个部分组成,部分与部分之间如果缺少必要的过渡,就会让人感觉行文突兀,整篇文章支离破碎,相反,内容转换之时加以必要的过渡,则会让人感觉转合自然,整篇文章衔接紧密。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如: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佳作:

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我把脸抵在冰冷的石碑上,如同多年前把脸抵在外婆的胸口。如今,回应我的已不是熟悉温暖的心跳。

最初的时候,我依靠在外婆的背上,她背着我经历过人生的第一段路。外婆的背软软的,我就像伏在北方的暖炕上,温暖而踏实。

妈妈说,外婆的脊梁就是给我压弯的。当我长大到能够从外婆的背上下来时,外婆的背已经再也直不起来了。

于是外婆对我的庇护,转到了臂膀里。夏天有知了的晚上,外婆牵着我到蝉鸣下。“那是北斗七星,像勺子。”“不,像外婆的耳朵。”我钻进外婆的臂膀里捏她厚厚的耳垂。“对对对,像耳朵。”外婆哈哈地摇着蒲扇。我乘势靠在外婆的臂膀上,“那个就是眼睛,因为它在眨。”……依靠在外婆的臂膀里,蝉鸣、蒲扇、星星,织成了我的仲夏夜之梦。

如今我居住的城市,早已寻不见夜空的繁星。即使有,也寻不见数星星的人。

然后我随父母去了另一个城市。然后我回来的越来越少。可是我每次回家都会跳起来扑向外婆,把脸依靠在她的肩头。直到有一年,我发觉我已经找不到儿时的那种绵软的感觉了。瘦瘦的肩骨硌得我生疼。我惶恐地抬头,发现外婆满头皆是银发。“您,老了吗?”我明知道答案却还要问这样残忍的问题。“外婆老了,你长大了。”外婆微笑着说。

“外婆老了,你长大了”这句话,很轻易地打动了我。

又过一些时光,我又同外婆去乘凉。外婆泛黄的蒲扇掉在地下,我俯下身去捡,才发觉外婆已经依靠在我的背上,睡着了。流年似水,十年的时光流转,我已经能够被外婆依靠了么?

本以为外婆的病终会好,我还没从初三繁忙的学业中抽身,“外婆去世了”。我的世界猛然间地动山摇,我的心顿时被遗弃在风中,摇摇欲坠。原来十多年来我的心一直依靠着外婆,与她的心依偎着取暖。

而今外孙女的泪滴落,能到达黄泉下您的身边吗?如果可以,请您一定接住它们,那是外孙女想要依靠您的心。

你的评点:

面对题目,作者选择的人物是外婆,以真挚含情的笔触,详细记述从小到大接受外婆关心和爱护的经历,表达了对外婆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文章记述的内容非常多,作者十分注意内容变换时的过渡,使文章前后内容衔接自然。如“于是外婆对我的庇护,转到了臂膀里”、“然后我随父母去了另一个城市”、“又过一些时光,我又同外婆去乘凉”等语句,就起了这样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文章多部分、多层次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看起来上下浑然一体。 

三、层次分明

文章的主体内容,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即使是叙述一件事情,也往往具有多个环节或多个层次。写作前就要对文章所有的组成部分作通盘考虑,如果呈并列之势,就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对均衡,使文章具有整齐或对称的建筑美。


佳作:

大海,我的朋友

亲爱的大海:

还记得我吗?七年前第一次见到你时大喊“大海,我爱你”的傻孩子。还记得我吗?那个曾经坐在海边独自偷偷哭泣的小女孩。还记得我吗?常常在清风拂面的夜晚在海边吟诵着一首首诗的那个小“文人”。在我远离家乡独自来到这里求学的日子里,多少个日日夜夜,是你陪伴着我走过,大海,我知心的朋友!

当我三年级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孤独和恐惧笼罩在心中,挥之不去。还记得那晚,我坐在你身边,凝望着对岸的万家灯火,却怎么也望不到属于我的那一盏灯,我悄悄地落泪了。那个时候,我多想长出一对翅膀,回到千里之外的温暖的家。是你,阻断了我回家的路!当时的我无知地这样认为。看着你不断涌上来的浪花,我以为你在得意地笑着,我赌气地离开了。而如今,再想起从前的那一幕,我终于明白,你是在用你轻柔的手,安抚着我思乡的心啊!

大海,我的朋友。谢谢你!

亲爱的大海,你一定记得,我被习题弄得心烦意乱来到你这“心灵诊所”宣泄时的样子。那时,我常常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在你身边吟诵着那千古不朽的诗句,让浮躁的心宁静下来。我吟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映着那玉盘清幽的影子;我思着“海誓山盟何足凭,爱到无心见真心”,你用雪白的浪习惯地抚慰着我;我颂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兴奋地拍击着岸和礁石,为我鼓掌加油……

大海,我的朋友,谢谢你!

亲爱的大海呀,你可知道,你不仅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从当年因想家而哭泣的孩子,到现在依偎在你身边享受“为赋新词强说愁”滋味的孩子,我学会了坚强和成长。我曾气急败坏地捡起沙滩上的石头,狠狠地扔向你,你无言,在沉默中教会了我容忍;你敞开胸襟,迎接天上雨、江河水,让我明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你付出良多,却对自己的功劳只字不提,让我学会了无私,学会了深沉。

大海啊,你让我敬佩!

冰心说:“诗人啊,缄默吧!写不出来的,是真正的美。”也许,我确实应该停下手中的笔,因为我笨拙的笔写下的文字是那样无力,根本不足以表达我心中的你。但,我还是想悄悄告诉你我的心事,我的愿望:我希望能有一座小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我的朋友,我想一辈子做你的邻居,你说好吗?

你永远的朋友:鱼儿

2008年6月21日


你的评点:

文章构思十分巧妙:采取书信的形式,表达对大海的感激之情,非常适合“大海,我的朋友”这个题目。主体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表达对大海的感激:安抚我思乡的心;为我鼓掌加油;让我学会了无私,学会了深沉。小作者很重视文章结构的齐整,每一层次结束之时,都以一句概括性的语句表达感情;三部分的内容用力均衡,字数基本一致,使文章看起来结构整齐,形式完美。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四、符合文体

倒叙的类型

(一)把事件的结局提前

这种类型的倒叙,是从故事发展的结果开始叙述,一般是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有时就是一两句话)交代出结果,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回述以往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格式的倒叙比较普遍。

(二)把动人的片段提前

把动人的片段提前,是一种先把事件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到前面叙述的倒叙法,它有别于“把事件的结局提前”。把事件的结局提前,一般就是一两句话,写清楚事件的结局就行了,而“把动人的片段提前”,就要截取精彩的片断于先,描写好这个动人的片段,使文章开篇即光彩照人。

(教师要提醒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或自己“最喜欢”的情节放在开头。)

范文1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夹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三)由眼前事物引出回忆

这种方法,就是文章的开头部分,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作者由眼前的某一事物引起联想,通过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导入对往事的回忆,然后再将准备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原原本本地叙述出来,最后,以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呼应开头,总结全文。

范文2

我的书柜中摆着一个可爱的“学习娃娃”,在别人眼里他也许只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彩色泥塑,但在我心中,他不仅是爸爸送给我的特殊生日礼物,更如同一个知心的好朋友,静静地陪伴和督促着我学习,每当我看到他,就不由得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段往事。

那是2016年的夏天,爸爸带我参观了市少年宫举办的一次幼儿书画作品展,展厅的墙壁上挂着各式各样的儿童书法和绘画作品,一幅幅精彩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一下子就把平时爱写写画画的我吸引住了。我发现许多作者的年龄竟然和我差不多,有的甚至比我还小。当从爸爸那里得知他们之所以画这么好是因为参加了一些书画培训班时,我当即向老爸提出了参加书画班的要求。

……

说也奇怪,时间一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了,好像这个“学习娃娃”真的在监督我,每当我写字画画偷懒想玩的时候,只要一看到他,就有种自己做错事的自责的感觉,接着便不由自主地集中了精力。就是这样,我的绘画始终没有间断,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转眼五年的时间过去了,“学习娃娃”一直伴随着我,无论是以前放在书桌上,还是现在放在书柜里,我都非常喜欢和感谢他,因为他不仅让我时时想起这段往事,而且他在静静地监督和陪伴着我学习绘画、读书学习之中,让我感受到了爸爸对我的一番教育苦心和深深的爱!

这篇作文有特色。我们注意,假如文章没有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如果没有了除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外的其他部分,就不成其一篇文章了。很显然,第一段文字并没有涉及到故事的内容,只是由“可爱的‘学习娃娃’”触发了自己的联想,并对此进行议论抒情:“在别人眼里他也许只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彩色泥塑,但在我心中,他不仅是爸爸送给我的特殊生日礼物,更如同一个知心的好朋友,静静地陪伴和督促着我学习”。

再由议论抒情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用五个自然段叙述故事的经过——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始终抓住“学习娃娃”对“我”的感召、激励这个大方向来写,保持着与开头议论抒情内容的一致性。

当故事叙述完之后,再以一段议论抒情收尾,进行照应与总结,突出了文章的立意,让我们从一件小事感触到了教育的艺术所产生的力量。这就是“由眼前事物引出回忆”式倒叙。

范文3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四)倒叙中套入倒叙

倒叙中套倒叙,是把以上两种倒叙方法用在同一篇文章中,使故事情节更为复杂多变。要注意的是:这种倒叙中套倒叙的方法,应从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或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或为了结构变化的需要,或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等。千万不可为套倒叙而倒叙。

范文4:

一张照片的回忆

这是一张我珍藏的照片,记录着我表演舞蹈的精彩瞬间。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二年级时自己第一次参加演出的情景。

那是一座流光溢彩的舞台,活泼可爱的我正跳小孔雀舞呢。在乐曲的伴奏下,我的笑容灿烂如花,舞姿灵动而优美。我陶醉在舞蹈之中,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我和乐曲产生了共鸣。演出结束,只听见大家的欢呼声、鼓掌声。过了很久,我才醒悟过来,回到了“人间”。谢幕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练习舞蹈时的一件件往事。

暑假,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喊着:“热啊——热啊——”。而我却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等呀等呀,盼呀盼呀,终于,同学们陆续都来了,老师们也来了,舞蹈室里顿时热闹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舞蹈队培训,心里飞翔着激动与好奇。

堂皇富丽的大厅里吊着蓝色的大宫灯,音乐奏起来,地板也闪烁起来。我们跟着老师的动作,随着乐曲的节奏,开始了基本功练习。我们一会儿下腰,一会儿劈腿,一会儿做复杂的动作……虽然劳累与疼痛在挑战着我们的身体,但是,我们仍然欢快地跳着、笑着……面上挂着开心,脸上流着汗水……

一天天的坚持,让我们越来越了解了练习舞蹈的艰苦。我也曾泄过气,但是想到妈妈告诉自己的话:“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挺起腰,咬紧牙,继续坚持着训练。老师也在一旁鼓励我们:“加油,坚持下去!”我也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一天、两天、十天……渐渐地,我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和毅力,把“挡路虎”给打倒了。虽然我流了很多的汗水,吃了无数的苦头,但是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成了大家羡慕的小舞蹈家。

端详着这张照片,我想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精彩的瞬间背后总有一些艰辛;那精彩瞬间背后的艰辛也是快乐的;那精彩的瞬间背后的快乐也是多味的、永恒的。

如果暂时不看第一和最后那个自然段。就第二、三、四、五自然段而言,本身就是一篇写自己练习舞蹈经历的“倒叙”式记叙文,采用的是“把动人的片段提前”的倒叙法。第二段先给我们描绘出一个成功演出的场面,接着进入自己“练习舞蹈”的回忆,第五自然段的结尾又照应到了演出成功的画面上来——“我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成了大家羡慕的小舞蹈家”。

如果把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么,第一以及最后自然段的加入,就使全文成了一篇“由眼前事物引出回忆”的先议论抒情,而后再叙事的“倒叙”式记叙文。其文内的倒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第一及最后自然段,起到了导入对往事回忆的作用,使文章倒叙中套入了倒叙,客观上复杂了文章的结构和表述。其议论抒情也深化了主题,感染了读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所以说,这是一篇混合型“倒叙”式的记叙文。

2、完成《我们在花季》的构思。

你的思路:

【智慧锦囊】

这个题目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了比喻,用“花季”喻中学生美好的青春年代,二是突出了关系——要求写“我们”而不仅仅只写“我”。因此这个文题考查审题能力、选材能力、组材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中可撷取初中生活中关于“我们”的丰富多采的生活画面,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将它们连缀、组合在一起,从多个侧面表现“我们在花季”的特有的生活,从而表达出对“我们在花季”的真切感受。

写作中还要特别注意选材与组材,应力求避免再现校园中那种沉重的繁忙的学习生活,力争从自己的身边发现一些新鲜的、有意义的内容,使花季的生活展现得丰富多彩。

【类似例文】

初三的男孩女孩

初三的生活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初三的男生女生一个个都是美食家,每天都在品尝着……

“再见,再见,我心爱的篮球、足球。再见,再见,相约在明年。”这不,初三传来了男生们那“狼吼”似的歌声。男生总爱在女生面前打篮球、踢足球,以显示自己的帅气,而在初三这一年却要克制、再克制,有谁不叹息呢?“别了,我心爱的(小说、画报等等等等)”这似临赴刑场前的诀别话,当然是女生们说的了。常常沉浸在琼瑶、席绢所虚构的纯情世界中的女生,到了初三不得不挥泪割爱了。唉!初三的男生女生好不心酸哟。

“喂,××,这道题好难哟,快来指导指导一下。”“遵命,马上到。”初三的男生女生现已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初一、初二时结下的一些恩恩怨怨早已烟消云散了。下课那短短的十分钟大家都不放过,男女生们穿梭于课桌之间,虚心求教。当然,此时的“博士”级学生最受欢迎,供不应求。男生不再崇拜“流川枫”,女生不再爱恋“小燕子”,毕竟初三,学习首位啊!现在的他们只有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时,才会令他们振奋不已,欣喜若狂!你瞧,现在初三的男生女生,“同仇敌忾”,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不是比蜜还甜呢?

“××,眼镜借一下,我的好像太浅了!”唉,谁叫初三的功课多,用眼时间过长呢?有的初三同学,一离开眼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商家也趁此抓住商机,打出“初三学生配镜八折优惠”的广告。唉,谁叫初三“四只眼”多呢?有时,抬眼望去,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视力正常者,迎来的却是“初三了,还两只眼,肯定读书不用功!”的断语。谁叫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呢?赶紧买个“平面镜”应景吧!唉,初三的男生女生“命”比中药还苦啊!

初三的男生女生常见面不说Hello!”而是问“昨天你吃竹鞭炒肉丝了吗?”在初三这关键的一年,父母似乎已不再循循善诱了,他们也许认为在这关键的时刻,武力的征服效果更佳。唉,谁叫初三的考试多,家长的神经绷得紧紧的呢?男生调侃女生:“今天要用海绵垫才能坐吗?”女生回敬男生:“昨天打断几条皮带啦?”谁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打打打,家长的法宝”呢?

当我们“马失前蹄”时,老师的目光犹如一道无形的鞭子,抽打得我们的脸火辣辣的,抽打得我们的心火辣辣的,抽打得空气火辣辣的,“于是初三的男生女生们清醒如初,立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誓言,以百倍的精神,面对辣味十足的初三生活。

你瞧,我们中学生

社会在变化,时代在进步。我们中学生也在与时俱进。我们步入了青春时代,朝气蓬勃,对明天充满着希望。走进21世纪,我们这代中学生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也有着新的特点,新的形象。

你很想知道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吧?让我带你去瞧瞧。

镜头一:某中学中午休息时间

你看,这是教室的一角,几个中学生正在那儿练习英语口语呢。听说,他们定了目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英语要过六级。他们将在2008年去北京,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迎接外宾,用行动为奥运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可能会奇怪:教室里桌子前学习的身影怎么没有了?喔,我忘了告诉你,我们正在“减负”,在学习之余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操场上,有我们中学生运动的身影;音乐室中,有我们嘹亮悦耳的歌声;电脑室里,我们正轻快地敲打键盘……

你瞧,这就是我们中学生,志向高远,兴趣广泛!

镜头二:某繁华的街头,星期天的早上。

“叔叔,您要一份报纸吗?”耳边传来一个中学生的声音。我走了过去,买了一份报纸,问他:“你们为什么要在这儿卖报纸呀?”

“我们这次上街卖报,是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经济条件不好,上不成学,怪可怜的。我们想用自己挣得的钱支援他们。”

你瞧,这就是我们中学生,自主独立,富有爱心!

你看,这就是我们新时代中学生的形象,朝气蓬勃,志向高远,兴趣广泛,自主独立,富有爱心。我们不会辜负祖国的希望,我们会不断进步,并让巨龙腾飞!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