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类主观题是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知识考查常用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对题中所涉及案例有评有析、评析结合。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系统思考与分析、观点组织与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本文将从内容分类、审题关键、解题路径、答题规范、技巧总结五方面出发,举一反三,探讨类型试题解题思路,以期对备考教学有所帮助。
01、内容分类
解答《法律与生活》模块案例分析类主观题,不仅要求考生拥有广阔的法律知识面,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求考生具备系统思维能力,能在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以严密的逻辑、清晰的层次以及流畅的语言文字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这里以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第41题为例展开切入。
【例1】(202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和乙为邻居,甲在其宅基地范围内翻建房屋时没有按照当地建房习惯预留出合理的滴水空间,房檐距离乙家房屋过近,以致下雨时雨水沿房檐滴到乙家房屋外墙,导致乙的房屋墙皮脱落、木地板受潮开裂。乙多次与甲交涉,但双方始终未能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乙遂诉至人民法院,请求甲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沿房檐滴到自己家的房屋外墙,并赔偿地板等损失。甲辩称,翻建房屋是自己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
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对乙的请求和甲的辩称加以评析。
【简析】本案例是典型的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法理评析类试题,属于因相邻关系产生的侵权纠纷,是民事权利类一般侵权行为。考查知识点主要落脚在“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权力行使,注意界限”三个方面。通过高考阅卷可发现,学生作答易出现的问题是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全部排列出来。正确处理相邻关系的承担方式是“排除妨碍”以及题中当事人乙要求甲“赔偿损失”,这才是采分点和得分点。答“停止侵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等均不得分。
《法律与生活》案例分析类试题通常会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设问往往以“分析说明背景案例中的某做法/某要求”“阐述某争议/某维权行为/某主张是否合理”“分析案例背后应如何解决纠纷/如何处理相邻关系/如何正当维权”等方式呈现。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民事权利类:一般侵权行为(人身权、财产权)、正确处理相邻关系。在一般侵权行为中要注意权力行使的界限,区分正当行使权力和侵权行为。在正确处理相邻关系时除了《民法典》中的原则“公序良俗和绿色”,还要用到相邻关系原则,且侵权行为的承担方式中“排除妨碍”一般适用于相邻关系侵权行为。
家庭生活类:继承类、特殊侵权类(无过错侵权)。在家庭生活中注意身份权的确认,不动产的变更从继承之时开始,且涉及夫妻双方共同财产时,继承遗产一定要依法析出共同财产的一半。一般还考查遗嘱的合法条件、订立过程、多份矛盾,区分遗嘱中的遗嘱继承与遗赠,区分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等。此外,涉及未成年子女侵权行为的承担方式也是此类题型的常考知识点。
劳动就业类:合同行为(违约责任)、知识产权类(商标权、专利权)。区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不同承担方式,合同订立的阶段和合法性要求,涉及商业行为时要注意强调社会责任。
纠纷解决类:程序问题、诉讼问题。纠纷解决路径要特别注意仲裁在劳动纠纷和商事纠纷中的不同表述,注意区分各纠纷解决方式的利弊和约束力。涉及最后的诉讼途径时,多考查程序问题和诉讼问题。法理依据表述必须精准,不可口语化。
02、审题关键
审题是决定主观题答题方向和质量的关键,直接影响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提取背景案例的关键信息
阅读试题的案例信息,要精略得当,先略后精,提取关键信息。
1.略读案例
确定背景案例所围绕的核心主题。找出涉及的主要人物及其行为、特点。留意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段。标注案例发生的地点和场景。
2.精读案例信息
梳理出对案例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关键事件及行动。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尤其要注意案例中的矛盾、冲突点。明确案例最终的结果以及产生的后续影响。
3.提取关键信息
若有相关数据或指标,将其提取出来。还要特别注意特殊细节信息:如独特的条件、特定的物品等。
【例2】(节选自2024·山西临汾三模文综·41)
高三毕业生李某(年满18周岁),响应国家号召,报考东北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与山西省教育厅及东北师范大学签署《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协议约定毕业后必须返回山西省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六年,东北师范大学为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服务。毕业后,李某不愿从事教育工作。山西省教育厅要求李某退还享受的公费,缴纳违约金。
该案例中核心主题是“签署的《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书》”,冲突点在“毕业后,李某不愿从事教育工作”,特殊性在于“协议约定毕业后必须返回山西省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六年”。提出背景案例的关键信息对我们把握做题的方向至关重要,厘清案情,理解其中的事实、争议点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可以在纸上列出关键的事实和法律要素,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将案情与所学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分析案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引用相关的法理依据与教材知识术语,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审准设问指向的具体信息
审视试题的案例信息,要限定拆分,先定再拆,指向明确。
1.仔细审题
反复认真阅读设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字,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如“原因”“影响”“措施”等,明确问题类型。
2.要关注限定词
注意诸如“主要”“根本”“直接”“具体”等限定词,准确理解问题的范围和程度要求。然后分析设问中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比如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等。在思考的过程中结合背景案例,运用掌握的教材知识和解题经验,辅助理解设问的意图。
3.拆分问题
将复杂的设问拆分成几个小问题,逐一分析理解。并与材料对照,看看设问与相关材料的关联,从材料中获取线索和提示,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什么”,以确保真正理解设问的指向。
4.举例验证
通过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自己对设问的理解是否正确。在作答过程中要拓宽思路,从设问中找出教材的知识内容,对接背景案例一一对应作答。
03、解题路径
解答试题的案例设问,要正逆互补,双向奔赴,力求清晰。
(一)由案例发展到设问的常规思维路径
【例3】(节选自2024·山西晋中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41)
小松通过直播方式购买了某旅行社的旅行券。但在整个旅程中,发现与该旅行社的承诺内容不符,如接送游客的是破旧的普通轿车而非“名牌车”。
事后,小松多次找旅行社讨要说法,均协商未果,遂将旅行社诉至人民法院。经过调查,法院最终撤销了该合同,判决该旅行社返还小松购买旅行券所支出的费用。
【常规思维路径】
(1)从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整个旅程中与旅行社的承诺内容不符、多次协商未果,法院最终撤销了该合同等。
(2)围绕这些关键信息思考可能涉及的《法律与生活》知识点,比如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等。
(3)由此发展出相关设问,比如:小松和旅行社之间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小松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具体权利?旅行社在此情况下应承担什么义务?小松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小松要起诉旅行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培养由案例到设问的常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找到核心点,再基于这些核心点结合《法律与生活》的知识体系来生成有针对性的问题。
(二)由设问回归到教材的逆向思维路径
【设问】(接例3)在上述案例中,旅行社侵犯了作为消费者的小松所享有的哪些具体权利?
【逆向思维路径】
(1)思考案例中与消费者权利相关的教材内容,如安全保障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2)分析案例中旅行社的具体行为,对照教材知识点,确定与哪些权利相关,比如实际旅
程与旅行券承诺不符可能涉及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破旧的普通轿车问题可能涉及安全保障权等。
(3)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材章节和段落,找到准确的理论依据来支撑对该设问的回答。
通过设问,逐步回溯到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和具体内容,实现从问题到教材的逆向推导。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设问进行类似的分析和推导。
04、答题规范
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表达观点,要专业精准,善于归纳,条理分明。
(一)教材术语使用规范
教材术语的规范使用是衡量学生必备知识能力的重要标尺。
1.使用规范的教材术语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1)准确理解概念、精准引用法律。在回答问题时,要确保对教材中的法律概念有准确的理解,避免使用模糊或不准确的术语。可以引用教材中的法律规定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强答案的可信度。
(2)使用专业术语、遵循法律逻辑。例如,“民事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民法基本原则”等,这些术语能够准确地表达法律概念。按照法律逻辑进行分析和推理,使用“因为……所以……”“根据……可以得出……”等连接词,使答案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
(3)结合具体案例、规范工整表达。将教材术语与具体案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
使答案更加生动和具体。要在逻辑思维清晰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教材术语、规范卷面作答书写。
2.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学习和练习,更好掌握教材术语
(1)熟悉教材内容。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法律知识,理解每个概念和术语的含义。
(2)多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教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答题能力。
(3)分析标准答案。研究高考政治真题的标准答案,学习其中的术语使用和答题思路。
(4)套用答题模式。一般法律试题常用的答题模板为“列出观点+法理依据+正确做法/启示”。
(二)作答书写格式规范
作答书写规范是清晰表达观点、展现良好素养能力的重要基础。
1.分点作答,使用序号
将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点,每点之间用分号或数字进行区分,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使用序号可以使答案更加有条理,便于阅卷老师查看。
2.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在作答时将重点知识放在句子前端,使答案更加醒目。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合理布局,使答案看起来整洁美观。
3.使用专业术语或引用法律条文
使用专业术语可以体现出考生的专业素养,提高答案的可信度。引用法律条文可以增强答案的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准确性。
4.结合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答案更加具体生动。在书写答案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错别字和语病。
05、技巧总结
技巧总结能够将经验和方法凝练升华,是高效学习的关键环节。
(一)切蛋糕式速记法
切蛋糕式速记法是将《法律与生活》的基本知识划分成三大块记忆模块:《民法典》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诉讼法》相关。
1.《民法典》相关知识的主观题考查一般分为民事权利以及侵权行为两部分。有一般民事行为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又可从自然人、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的角度区分。侵权行为中常考知识有一般侵权行为、承担方式与启示;特殊情形中常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害事实后的无过错侵权责任和环境污染中行为主体的无过错侵权;如果是饲养动物造成的损害事实,又根据有无经营性行为区分为过错推定侵权和无过错侵权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知识的主观题考查主要围绕合同行为与违约责任,此外还有在就业、自主创业中对财产权、知识产权等侵权行为的考查。解答此类主观题要注意明晰案例中的各主体行为。先阐释行为主体人的行为是否合理,再根据教材知识给出对应的法理依据支撑,最后一定要有包含时政、价值认同等内容的启示类小结。
3.《诉讼法》相关知识的主观题考查主要围绕纠纷解决的多元路径展开。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就要强调证据意识、管辖意识、程序意识。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要注意“原告就被告”的起诉管辖原则,要区分诉求与判决是否一致的合理性论证。
《法律与生活》的主观题解答一定要牢记权利意识、法理规则。通过这种切蛋糕式速记法,可以将复杂的记忆内容分解为较小的部分,与切蛋糕、拼蛋糕的游戏思维过程相结合,以增加记忆的趣味性和可视化效果,提高记忆效率。
(二)小口诀式简记法
以下是关于《法律与生活》模块知识的一些小口诀式简记法示例:
1.“民事权利要记清,安全知情自主公;维权途径有五条,协商调解投仲诉。”
2.“主体客体与内容,民事关系三要素;平等自愿且公平,诚信守法加绿公。”通识类法律题目的大原则都在该口诀中体现。
3.“法律生活民动诉,意识法理要清晰,程序原则不可乱,公平正义有法保。”《民法典》《劳动法》《诉讼法》统领了高中《法律与生活》的三大块内容,各种法律意识、法理依据一定要条理化清晰记忆,使用时一定不能张冠李戴、乱了规则。
4.“我的孩子我的狗,有无过错都是我;动物园里小动物,经营管理先推定;若能证明我没错,不需承担靠德治。”该口诀简单区分了无过错侵权和过错推定侵权这两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在我们的《法律与生活》中还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根据平时做题的积累和知识应用习惯编写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口诀,简记知识点帮助记忆。
(三)临场解题策略
在《法律与生活》的主观题考查中,最常用的解法就是案例分析法。
1.首先在做题的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指向、关键信息、答题角度等。通过审读材料、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内容,提取与知识点相关的具体事例或情境。
2.其次是构建知识框架。在脑海中快速回忆与题目相关的《法律与生活》知识点,如民事权利(具体见下图)与义务、合同、侵权责任等。紧扣教材,以教材知识为基础,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多角度回归教材,从不同方面阐述观点,如法律规定、具体案例、意义影响等。
3.最后组织答案,将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条理清晰地进行作答。答案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如先总述观点,再分别论述。一定要使用专业术语,体现对法律知识的准确把握。小结性语言需从案例出发,结合实际,适当联系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增强答案的说服力。以工整的书写呈现,保持卷面整洁,以便于阅卷老师批阅。
作者:曹雪,来源:《教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