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课后练习时,讲到汪曾祺的《咸菜慈菇汤》一文。我问学生,明明是写美食的文章,作者为什么要以“我想念故乡的雪”结尾?
学生稍微思考后,便都能回答。因为开头写了每到下雪时,总要吃一道咸菜慈菇汤这道菜,汪老表面上在写想念故乡的雪,实际上是想念故乡,想念那道故乡的咸菜慈菇汤。
学生对于这种结尾基本都能领悟,那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一中对词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描述:
曲有煞尾,有度尾。
煞尾如战马收缰,度尾如水穷云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词的结尾有两种方式:煞尾和度尾。煞尾就像战马突然收缰,给人以强烈的结束感;而度尾则像水穷处云起,给人以余味悠长、意犹未尽的之感。这是对词作结尾技巧的一种形象比喻。
我继续补充,汪老的散文结尾总是那么特别,有以诗歌结尾的,有以吆喝声结尾的。有时戛然而止,有时又那么耐人寻味。以下呈现余味悠长的度尾和戛然而止的煞尾例子。
余味悠长的度尾:
《黄油烙饼》 :
萧胜吃了两口,真好吃。他忽然咧开嘴痛哭起来,高叫了一声:‘奶奶!’妈妈的眼睛里都是泪。爸爸说:‘别哭了,吃吧。’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以萧胜吃黄油烙饼的细节作为结尾,看似简单却极具情感冲击力。将黄油烙饼的甜与眼泪的咸形成鲜明对比,把对奶奶的思念以及生活的复杂情感都汇聚在这一画面之中,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令人动容。
《大淖记事》:
“十一子的伤会好吗?会。当然会!”
这简单的几个字,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让人对十一子和巧云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思考。
《鸡毛》: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平实的转折中蕴含着言外之意,让人不禁思索同在西南联大截然不同的文人生活状态。
戛然而止的煞尾:
《长城漫忆》
“真他妈的长。”
在特殊年代借学生之口的情感爆发,有对长城的感慨。
《果园的收获》:
“日子过得真快。”
引发读者对时光飞逝的共鸣。
《果园杂记》中的《波尔多液》:
“我也到过波尔多,在中国。”
这是一种自豪的表达。
《八千岁》:
“八千岁把烧饼往帐桌上一拍,大声说:‘给我去叫一碗三鲜面!”
暗示八千岁想开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省吃俭用。
我对同学们说,虽然我们很难做到像汪曾祺一样写出戛然而止的煞尾,但还是能写出余味悠长的结尾的。
那创作余味悠长的结尾有哪些技巧?
1.情景交融
是指情景交融是指将人物的情感与具体的景物描写相结合,让情感有了寄托的载体。情与景的交融能营造某种气氛。
如《受戒》:
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结尾并没有交代明海和小英子的未来,而是通过描写他们划船进入芦花荡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2.留白手法
是指故意不把事情的结局或者人物的命运全部交代清楚,而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如《人间草木》: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前面讲到玉渊潭的槐花开了,像下了一场大雪。中间由槐花引出了一个养蜂人的故事,当养蜂人把简易的“家”都带走了。结尾处,看似无关的玉渊潭的槐花落了,其实也是在讲养蜂人连同故事也带走了。
3.呼应前文
是指与开头或者故事中的某些重要情节相呼应,让故事更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会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如《咸菜慈菇汤》:
我想念冬天的雪。
开头写到“一到下雪,我们就要喝咸菜慈菇汤。”虽然重点是写这道菜,但这道菜是与下雪天分不开的,是与故乡分不开的,汪老却在结尾中写到想念冬天的雪。这种首尾呼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汪曾祺的文字就是这样简约而不简单。
讲完后,有同学问我:“老师,可是阅卷老师只有几秒钟的时间看你的作文,这样不点题,不会偏离了题目吗?”
我回答:“长远来看,我并不希望你们只是习得一时的应试技巧。好的考场作文的确有一定套路,这种套路练得多了你就会了,但真正厉害的是能把好的作文与好的考场作文二者相结合。”
除了有好的结尾,还要有一个几秒钟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开头。当然,一篇好文章,不只是在开头和结尾上下功夫,更应在描写上进行雕琢,因为这才是一篇好文章的血肉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