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赛道,如何选科赋分不吃亏?

2025-02-22 13:1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91人
年末岁尾,分科在即。
区别于传统“文科”“理科”的组合,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遗憾的是,不少学生,尤其家长不了解新高考,不了解高考报考“院校+专业组”的模式,不了解“3+1+2”是如何选科赋分的,因此,重专业轻兴趣,选学科随大流成为必然,其结果可能是,一时兴起毁了三年努力,甚至牺牲了一生的幸福。
那么,新高考,新赛道,如何选科赋分不吃亏?如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737421676650120.png

郑州一中 侯 巍


(一)认识自我,明确兴趣

选科要从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某个学科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在这个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反言之,你不可能通过选一个你根本不感兴趣的学科,来期望自己突然对它产生兴趣。因此,选科的第一考量必定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以语数外为例,学生到了高中,某一学科的成绩不理想,可能有个人基础和能力方面的原因,但从根本而言,兴趣使然。反之,某个高中生,语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某一学科成绩优异,往往是因为很早以前该生就对该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数学成绩好的往往计算基本功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喜欢钻研和探索;语文成绩好的,往往热爱阅读,热爱写作,思维敏捷,有想象力,书写美观;英语好的孩子通常具备浓厚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语感、丰富的词汇量、较强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能力,以及得当的学习方法。

待选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与此同理。所有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学科优异成绩的取得,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而只有兴趣可抵岁月漫长。

兴趣是学科学习的强大动力,将兴趣和学科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去主动学习,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从兴趣出发,结合“院校+专业组”模式,高一做分科选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大学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选择这一专业,需要选择哪些学科?在满足大学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哪些学科是“”更感兴趣的?

从兴趣出发,做分科选择可以避免走入的误区是:没有目标大学,目标专业,不顾个人的兴趣爱好,随大流,只选择专业覆盖率最高的组合。
比如,理化生、理化政,理化地组合的专业覆盖率都达到了95%以上——

1737421737508110.jpg


高一学生要扪心自问:我要考的大学,要选择的专业,真的需要挤上“物理”这条最拥挤、最艰辛的赛道吗?“我”对物理感兴趣吗?学好物理“我”真的有把握吗?“我”所在的学校,在物理教学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吗?即便选择了专业覆覆盖率很高的”物理+化学+XX"组合,“我”真的有把握以绝对的优势考上理想的大学最心仪的专业吗?
从兴趣出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学科,考出该学科最理想的成绩,用高分敲开理想的大学之门,才能解锁人生的新篇章。
(二)逆向思维,别有洞天

从全河南省高考报名情况来看,物理方向占比60%左右,历史方向占比40%左右,而物理方向,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是学霸的天下,是王者荣耀中的顶级战队,学困生误入其中,必将被秒杀成炮灰。

而“历史+政治+地理”组合,是传统高考中的文综科目,学习难度并不大,成为对传统理科望而生畏的一类学生的最佳选择。
然而,在新高考赋分政策的加持下,学生和家长都可以打破惯性思维,如果学霸能够勇敢选择传统文科组合,上985的机会应该比选择传统理科方向大得多。

因为,纯文科方向顶尖学生的竞争激烈程度要比纯理科方向小很多。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账,985院校在河南的投放比例大概是5:1(2024年,985大学在河南招生理科5618人,文科1033人,总共就6651人。),在河南,10个学霸,至少有9个都会报考纯理科(一些省重点高中,20个学霸,可能只有1个学生会报考纯文科方向,甚至年级前50名没有一人选纯文科组合),因此,那1个报考纯文科方向的学霸,考上985的概率就比其他9名学生大得多。

总之,学困生选择“理化生”是自寻烦恼,最终必将赋分的隐形"牺牲者”,学优生选择“政史地”却能避开和更多顶尖学霸的正面厮杀,另辟蹊径,倒可以相对轻松地考入心仪的985院校。
当然,这是以牺牲所选学科的专业覆盖率和大学热门工科专业和医学专业为代价的。

不过,相对于学一个传统意义的“好专业”,我更倾向于学生能读一所好大学,任何专业,只要学校的牌子够硬,学生的专业功底够强,就业都不成问题。何况,越是好大学,对口的招聘单位越多,读研,读博、考公和出国的机会越多。
退一步讲,即便考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越是好大学,调换专业的机会也就越多。

因此,能上985,莫读211,能上211,不读“双非”(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即便“双非”和211的学生可以考985的硕士、博士。但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单位招聘、职业发展通常都是和第一学历挂钩的——流行于中国职场的学历鄙视链是真实纯在的。


(三)哪种组合,能占“便宜”

经常会有人问:高一选科,最占“便宜”的选科组合是什么?

在我看来,选科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综合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包含兴趣、专长、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选科人数、对手实力等,不同的学生,不同学校的学生,不同家庭的学生,在选科的时候,考量的因素就有很大不同。因此,怎么选科“占便宜”是因人而异的。不过一些基本选科逻辑,大家也是要了解的。

“物理+化学+生物”组合
物化生组合,民族学类,思政类,警校的部分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类专业报不了,其它专业随便报,想从医的话,是必选物化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多数学生会报考该组合,超自信的学霸们,基本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一组合,该组合也会是高分复读生扎堆的组合,985院校争夺战会异常激烈。

“物理+化学+地理”组合
如果孩子不喜欢政治,或者生物成绩不佳,心仪的又是大学理工类专业,选择物化地是比较好的,当下比较热门的工科专业,像电气,通信,经济,金融,计算机等都可以选择这个组合。

地理在大学属于文理兼科,它融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物理、化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物理+化学+政治”组合
如果学生自身是文理兼长,政治兴浓厚的学生,“物理+化学+政治”自然是最佳选择。
化政组合专业覆盖极高,所有的工科热门专业都能报考,报考校,警校,外交方面的高校有独特优势另外很多提前批的铁饭碗专业都要求选择政治,因此该组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化学要和纯理科的学霸竞争,政治要和纯文科大神排名,没有真正的实力,也很难占到“便宜”。

历史+政治+地理”组合
这一组合是传统文科,专业覆盖率低。适合两类学生选择:一是,物理化学确实学不会;二是,一些学习文理兼长、成绩优异的学生,如果大学心仪专业不是医学和工科,而是文科专业或文理兼收的专业。报考历史+政治+地理”组合,上985名校的机会比选择纯理科要大一些。这一观点我在第一部分陈述过,不再赘述。

物理+生物+政治”、“物理+生物+地理”、“历史+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组合

物生地和物生政组合,因为组合跨度太大,学科关联度低,学习难度大,成绩中等的学生难占赋分优势等原因,不建议学生选择。而且,物理和化学关联性很强,一般不建议拆开选择,所以,基本没有学校提供这两种组合供学生选择。

“历史+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组合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加上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室等软硬件满足不了更多种组合的选科需求,这几类组合学生通常也无法选择。

(四)了解赋分,排名为王

微信图片_20250121091000.jpg

河南省新高考针对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学这四门选择性考试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将每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生群体按照原始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根据考生群体的成绩统计分布,以一定的人数比例将该选考科目考生划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按照1分1档的分数间隔进行连续赋分。根据每个考生的原始分数及其所在等级的等级赋分区间,使用等比例转换法计算出每个考生的等级分数,等级赋分区间在30分到100分之间。

受到赋分政策的影响,相比于原始成绩的高低,所选学科的单科排名更为重要。另外,还要考虑到所在学校该学科的教师配备和整体实力如何。

比如,某高中,全校有1000人,一个学生的物理考了70分,年级排名前800,历史也考了70分,年级排名前80,该生选择历史方向自然更具优势。当然,如果该校的物理成绩全省一流,历史综合实力一向不佳,则另当别论了。毕竟,物理方向顶尖大学竞争激烈,但211和一本的录取比例要比历史方向大得多。

从经验来看,选择历史方向,想要考取名校关键是数学成绩要好,书写卷面要好。对于历史方向的学优生来说,语文和英语好是必然的,生物、政治、地理赋分过后,分差是不大的,因此,选择历史方向,数学就是拉分王。语文、英语和政史地,主观题较多,写卷面对主观题得分的影响很大。
选择物理方向,想要考取名校的,语数外都要好,物理也必须强。对于学优生来说,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学科赋分过后,分差都不会太大。

还有就是,但从物理学科来说,县城因为高中复读生多,即便县高的应届生,他们在物理学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城市高中的孩子多得多,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小镇做题家,因此,不出意外的话,赋分政策实施后,地方高中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单从历史方向来看,选择历史方向就意味着选择了传统文科,政治和地理也是必选(原因前文有提及,不再赘述)。这三门学科的高考题,死记硬背的越来越少,情境性、开放性的试题更多了,选材具有生活气息和社会热点元素,更加注重学生依靠材料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注重考查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城市的孩子相对来说生活的环境开放多元,接触信息广泛驳杂,经历更多,见识更广,思想更成熟。他们对社会政治、历史发展、地理风貌有更明晰、更直接的感受,家长对孩子的阅读、书写等基本功也更重视。加上县高传统文科顶尖复读生少,因此,城市孩子在传统文科方面往往具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城市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乐意选择历史方向的话,优势自然会向这一部分学生倾斜。

总之,选科需扬长避短,它关乎兴趣,也牵动前途,但更重要的是契合自己的节奏。所以,没有那种组合能真正占到“便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河南第一届选科赋分的学生,还没有参加高考,目前没有详实的数据可供我们参考,平时的各种联考,虽然也给学生赋分,但因为体量太小,参与联考的学校不具有代表性,赋分参考意义也不大。所以,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很不成熟的一些看法,错漏之处必然很多,请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