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杂音”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写作指导+名言素材+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去年11月27日,世乒赛进入八分之一决赛。在一场决胜局中,中国选手梁靖昆以8:4领先。眼看他即将获胜,场外几位观众情绪格外激动,不停地冲他高声喊叫,企图干扰他的发挥。梁靖昆却不为所动,专心思考比赛战术,最终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向目标前行的路上,难免会有试图干扰我们的“杂音”。不过,只要拥有无视“杂音”的定力,“杂音”便无法影响我们前进。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一、审题分析
本题材料属于事例 + 议论引导型。内容上属于个人成长、成功励志类题材,重点探讨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如何应对外界干扰因素。
材料关键句“向目标前行的路上,难免会有试图干扰我们的‘杂音’。不过,只要拥有无视‘杂音’的定力,‘杂音’便无法影响我们前进”明确了核心观点。其中,“杂音”是关键要素,它象征着在我们朝着目标奋进时,来自外界的各种负面干扰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如他人的嘲笑、质疑、无端指责,也可能是外界环境中的诱惑、喧嚣、不良风气等,它们具有干扰性、误导性和消极性,目的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动摇我们的信念、阻碍我们的步伐。
以梁靖昆的事例来说,比赛现场观众的高声喊叫就是“杂音”,这是一种外界施加的干扰行为,企图打乱他的比赛节奏和心态,使其无法专注于比赛本身。而“无视‘杂音’的定力”则是应对这些干扰的关键能力,这种定力体现为内心的坚定、专注、冷静和自信,它要求我们在面对“杂音”时,能够坚守自己的目标和信念,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保持清晰的思维和稳定的情绪,按照自己既定的计划和节奏继续前行。
深入理解材料含义,对于写作至关重要。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追求个人梦想,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杂音”,只有精准把握“杂音”的本质和“定力”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写作中生动形象地阐述观点,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排除干扰,坚定地走向目标,使文章具有深度和说服力,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立意指导
1. 坚守内心定力,成就辉煌人生:从个人修养和成功的关系角度立意。强调在充满诱惑和干扰的现代社会中,个人需修炼强大的内心定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的关键。例如,科学家屠呦呦在研发青蒿素的过程中,面临着科研条件艰苦、外界对传统中医药研究的质疑等诸多“杂音”,但她凭借着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坚守内心的定力,专注于实验研究,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表明只有拥有定力,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不被干扰,朝着目标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 培养定力,抵制诱惑“杂音”:着重探讨在物质丰富、信息繁杂的时代,各种诱惑如同“杂音”一般充斥在我们周围,如网络游戏的沉迷、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消费主义的陷阱等,极易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定力,学会辨别和抵制这些诱惑。比如,一位学生立志考上名校,但在备考过程中,受到手机游戏和短视频的诱惑,学习时间被大量占用,成绩一度下滑。后来,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寻求家人和老师的监督等方式,逐渐培养起抵制诱惑的定力,重新专注于学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名校梦。此立意旨在提醒人们关注身边的诱惑“杂音”,并通过具体方法培养定力,确保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
3. 在“杂音”中磨砺定力,实现成长蜕变:此立意侧重于将“杂音”视为成长的磨砺石,强调在面对外界干扰时,我们不应消极躲避,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将其转化为提升自我定力的机遇。例如,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开拓市场的初期,遭遇了同行的恶意竞争、客户的刁难以及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和“杂音”,但他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倒,反而将其看作是锻炼自己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机会。通过不断地调整心态、改进产品和服务,他在困境中逐渐磨砺出了强大的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从困境到成功的蜕变。这种立意鼓励人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杂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定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突破。
三、构思指导
故事叙述式
开头:以自己在嘈杂环境中试图专注学习却备受困扰的场景引入,如“窗外汽车的喧嚣声、邻居家装修的敲打声以及楼下孩子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令人烦躁的‘交响曲’。而我,正坐在书桌前,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即将到来的考试,心情愈发焦虑,那些外界的‘杂音’仿佛一把把利刃,不断切割着我本就脆弱的专注力”,生动地描绘出充满干扰的现实情境,引起读者对“杂音”的共鸣,为下文讲述如何克服干扰的故事做铺垫。
中间:详细叙述自己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的经历。在准备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同学的嘲笑和质疑,他们认为“我”性格内向,根本不适合站在舞台上演讲,这些负面评价就像“杂音”一样萦绕在耳边,让“我”内心产生了动摇和自我怀疑。但是,“我”想起了自己对演讲的热爱以及想要突破自我的决心,于是决定无视这些“杂音”。“我”开始更加努力地练习演讲稿,每天早起对着镜子练习发音、表情和肢体动作,不断完善演讲内容,还主动向老师和擅长演讲的同学请教技巧。在比赛当天,尽管台下仍有一些不友好的目光和小声议论,但“我”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充分的准备,全身心地投入到演讲中,最终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评委的认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细腻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展现克服“杂音”干扰的过程和内心的成长变化,突出定力的重要性和作用。
结尾:回顾整个演讲比赛的经历,总结自己对“杂音”和定力的深刻认识,如“这次演讲比赛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杂音’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定力,专注于自己的目标,那些干扰就只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垫脚石,助力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升华文章主旨,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在面对“杂音”时保持定力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议论递进式
开头:引用名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通过竹子在狂风中依然坚韧不倒的形象,引出文章主题——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我们要像竹子一样,拥有无视“杂音”干扰的定力,才能坚守自己的方向,实现目标。明确表明观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杂音’,我们需以坚定的内心定力为盾,以顽强的意志为剑,披荆斩棘,方能抵达成功的彼岸”,简洁有力地吸引读者注意力,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间:首先,阐述“杂音”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如“在当今社会,‘杂音’的来源纷繁复杂。它可能来自于周围人的负面评价和不理解,使我们陷入自我怀疑的漩涡;也可能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各种诱惑,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分心迷茫;还可能是意外的挫折和困难,如考试失利、事业瓶颈等,打击我们的信心和积极性”,使读者对“杂音”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接着,深入分析“定力”在应对“杂音”时的重要性,通过列举正反事例对比,如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面对世人的嘲笑和贬低,凭借着坚定的著史定力,忍辱负重完成《史记》,流芳百世;而有些人在面对一点小小的挫折和他人的质疑时,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碌碌无为一生。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定力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然后,探讨如何培养和增强自身的定力,从树立明确的目标、加强自我修养、保持冷静的心态、学会专注等方面展开论述,如“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使我们在面对‘杂音’时不迷失方向;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反思自我行为等方式加强自我修养,提升内心的境界和抗压能力;在遇到干扰时,学会深呼吸,调整心态,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并且要通过刻意练习,如冥想、专注于一项任务等,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从而增强定力”,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深入、全面、系统,为读者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方法和建议。
结尾:再次强调主题,对全文进行总结升华,如“在人生的征途上,‘杂音’或许不可避免,但我们拥有的定力将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武器。让我们坚定信念,修炼定力,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和启发,激励读者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践行培养定力、抵制“杂音”的理念。
四、适合这道作文的名言名句
1. “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明)王文禄。分析:强调内心宁静(定力)能催生智慧,进而促成事情成功,点明定力对实现目标的关键作用。
2.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说明在重要事情面前保持沉静定力,能展现非凡气度与能力,可用于论证定力助成功。
3.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阐述不被内心杂念(杂音)干扰,专注当下,利于保持定力前行。
4.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简洁表明只有内心宁静有定力,才能实现长远目标,适用于强调定力的重要性。
5. “定力看君迈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宋神宗。传达凭借定力勇往直前,历经艰难可获成功,突出定力在克服困难中的价值。
6.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形象体现面对外界干扰(风浪)时从容淡定的定力,展现伟人风范,可增强文章说服力。
7.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生动描绘强大定力,面对突发危险或诱惑(崩、兴)能镇定自若,用于形容定力境界。
8.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说明自制(定力)可规范行为,抵制不良诱惑(欲望)干扰,契合抵制“杂音”立意。
9.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此名言可引导在面对外界功名利禄“杂音”时,专注于自身价值贡献,培养定力。
10.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直白表达不受他人评价(杂音)影响,坚定走自己道路的态度,有力支撑无视“杂音”观点。
范文一:
破“音”成蝶
人生之路,仿若一场艰难的逆旅,“杂音”如荆棘丛生,唯有坚守内心的定力,方能斩断荆棘,破茧成蝶,舞于繁花之间。——题记
我从小就对舞蹈有着炽热的爱,舞台上那灵动的身姿、优美的旋律,总让我心驰神往。怀揣着梦想,我加入了学校的舞蹈社团,本以为迎接我的是绚丽的舞台,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社团里高手如云,而我总是在角落里默默练习,每次排练时,总会有一些冷嘲热讽的“杂音”钻进我的耳朵:“就她那水平,还想上台表演,别做梦了!”“动作这么生硬,根本不是跳舞的料。”这些话语像冰冷的雨水,一次次浇灭我内心的热情,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深渊。
有一次,老师挑选参加重要比赛的人选,我紧张地准备着,满心期待能被选中。然而,名单公布时,却没有我的名字。那一刻,那些“杂音”仿佛变成了汹涌的潮水,将我彻底淹没,我躲在角落里,泪水止不住地流。
但心中对舞蹈的热爱犹如暗夜里的火种,从未熄灭。我想起了那些著名舞者在成名前也历经无数挫折和质疑,可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舞蹈的执着坚持了下来。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我要无视这些“杂音”,用实力证明自己。
于是,我更加刻苦地练习。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我已在操场的角落练习基本功;夜晚,月色如水,我还在舞蹈教室对着镜子反复揣摩动作的细节,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都认真琢磨。汗水浸湿了衣衫,酸痛侵袭着身体,但我从未停下。
终于,在一次社团的内部考核中,我脱颖而出。我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那些曾经的质疑声渐渐消失。后来,我也获得了参加比赛的机会,在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回首过往,那些“杂音”已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我深知,只要心怀定力,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
名师点评:
选材:文章选取了校园舞蹈社团这一常见的校园生活场景,贴近学生实际,容易引起读者共鸣。通过描述在社团中遭遇的挫折和质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选材具有典型性和感染力,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在面对“杂音”时的挣扎与成长。
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如“那些话语像冰冷的雨水,一次次浇灭我内心的热情,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深渊”,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受到“杂音”干扰时的内心痛苦;同时,对练习舞蹈的细节描写也较为丰富,如“每天清晨……夜晚……”,突出了主人公的努力和坚持,使文章情节更加丰满,增强了可读性。
主题:题记巧妙地引出主题,文章围绕在舞蹈之路上面对“杂音”坚守定力展开,深刻地阐述了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定力,就能克服外界干扰,实现梦想的道理,结尾处的感悟升华了主题,使文章富有内涵和深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范文二:
坚守本心,逐光前行
那是一次全市的英语口语比赛,我凭借着平时的积累和努力,幸运地进入了决赛。决赛的压力如山般沉重,而我满心期待着能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为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增添一抹亮色。
然而,在比赛前夕,一些“杂音”却悄然袭来。有同学在背后议论:“就他那口语水平,能进决赛估计是运气好吧,这次肯定拿不到名次。”还有人说:“听说这次比赛的评委很严格,他可别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这些话像毒刺一般刺进我的心里,让我原本坚定的信心开始动摇,我陷入了焦虑和不安之中。
比赛那天,当我站在后台等待上场时,紧张的情绪愈发强烈。看着其他选手自信满满的样子,那些“杂音”又在耳边回荡,我的手心全是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站在这个舞台上。
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自己为这次比赛付出的无数个日夜。每天早起背诵英语文章,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发音和表情;课余时间主动找外教交流,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为了准备演讲内容,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打磨每一个词句。我付出了这么多,难道就要因为这些毫无根据的“杂音”而放弃吗?
不!我不能!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当我走上舞台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要专注于比赛,无视那些“杂音”。我面带微笑,开始了我的演讲,用流利的英语、自信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讲述着我的故事。台下的观众渐渐被我吸引,评委们也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最终,我获得了比赛的二等奖。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那些曾经的“杂音”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各种“杂音”干扰,但只要我们坚守本心,保持定力,专注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就一定能够穿越黑暗,迎来属于自己的光明。
名师点评:
情节连贯:文章以英语口语比赛为线索,清晰地叙述了从准备比赛到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最终取得成绩的全过程。情节紧凑,过渡自然,如“比赛前夕……比赛那天……当我走上舞台……最终”等时间词的运用,使故事的发展有条不紊,让读者能够很好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感受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和成长历程。
心理刻画生动:对主人公在面对“杂音”时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如“这些话像毒刺一般刺进我的心里,让我原本坚定的信心开始动摇”“我的手心全是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站在这个舞台上”等,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真实感,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杂音”对人的影响以及克服“杂音”的不易。
主题突出:通过讲述英语口语比赛的故事,深刻地诠释了在面对外界干扰时要坚守本心、保持定力的主题。结尾处的感悟简洁而有力,升华了文章的主旨,使读者在阅读完故事后,能够深刻理解并认同作者所传达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