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写作指导+名言素材+范文点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导弹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沈忠芳60多年来一直隐姓埋名,直到2022年,已88岁的他才首次被大众知晓。有人曾问他:“沈老,您都88岁了才被解密,习惯吗?”沈忠芳说:“习惯。我是在为国家做事,研制先进的武器系统,即使成功了也是团队的智慧。”沈忠芳将“小我”融入到团队以及国家的“大我”之中,在60多年“无我”中献身国防事业。
如沈忠芳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一、审题分析
本次作文的材料属于事例型材料。材料的关键人物是沈忠芳,他 60 多年隐姓埋名投身导弹防空武器系统研制,将“小我”融入团队与国家的“大我”,在“无我”中献身国防事业,直至 88 岁才被大众知晓。关键语句“如沈忠芳一样,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这样的人生更有价值”明确了材料主旨,即强调个体要将自身融入集体、社会、国家等更大的范畴中,通过奉献来实现人生价值。这种“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是在舍弃个人名利,专注于集体或国家目标的基础上建立的,意味着个体要超越自我中心,以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为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默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从而使个人的生命在奉献中得以升华,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这样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二、写作指导
立意方向一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可以阐述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提供平台与资源,个人应发挥优势为集体添砖加瓦,如在班级、社团等集体中,成员共同努力达成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与集体荣誉的双赢。
立意方向二
个人与国家的关联:从国家发展层面出发,讲述个人在国家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如在国家科技突破、文化传承、社会建设等方面,个人如何响应号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为国奉献中成就自我。
立意方向三
奉献精神的价值:深入探讨奉献对个人内心、品格塑造的意义,以及对社会和国家进步的推动作用,通过列举不同领域的奉献者事迹,论证奉献让人生更加充实、更具价值,使读者明白奉献不是牺牲,而是收获精神财富的途径。
三、构思指导
开头引入:可以通过引用名言或讲述一个与“小我”“大我”相关的小故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例,引出主题——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人生价值,吸引读者兴趣,为下文论述做铺垫。
中间论述:采用并列式结构,分别从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奉献精神等角度展开论述。每个段落先提出分论点,如“小我融入集体,汇聚团结力量”,接着列举相关事例,如体育团队夺冠背后每个队员的付出,然后分析个人在集体中如何发挥作用及获得的成长,阐述清楚“小我”与“大我”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使论述有条理且深入。
结尾升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小我”融入“大我”奉献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呼吁读者在生活中践行这种价值观,以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结束文章,如“让我们以‘小我’之微光,照亮‘大我’之远方,在奉献中书写人生华章”,升华文章主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适合这道作文的名言名句及分析
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此句强调每个人对国家命运都有责任,个人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应担当奉献。
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体现个人志向与国家发展结合,为国家强大而努力,是“小我”向“大我”的追求。
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寓意奉献精神,如为集体、国家奉献的人,无私付出直至生命尽头。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说明个人即便退场,也应为集体、社会贡献余力,实现价值转化。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展现为国家、事业全身心奉献,不辞辛劳,是“大我”精神的高度体现。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达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的决心,彰显“大我”优先的情怀。
7.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表达愿为国家奉献一切的赤诚,凸显个人对国家的深沉之爱。
8.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体现纯粹的奉献精神,在教育等领域为集体、社会无私付出。
9.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肯尼迪。强调个人对国家的主动奉献责任。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体现为国家大义牺牲自我,以忠诚和奉献名垂青史,彰显“大我”价值。
范文一:
以“小我”之姿,筑“大我”之梦
在社区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修理铺,店主张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天清晨,他便打开那扇陈旧却整洁的门,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无论是修理漏水的水龙头,还是更换老旧的灯泡,他总是一丝不苟,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
小区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张爷爷,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原来,张爷爷年轻时是一名技术工人,参与过国家大型工厂的建设。后来,工厂搬迁,他回到家乡,本可以安享晚年,但看到社区里居民生活上的各种小麻烦,便决定利用自己的手艺开个修理铺,为大家服务。
有一次,小区的路灯突然集体故障,一到晚上便漆黑一片,居民们出行极为不便。张爷爷得知后,主动扛起维修的重任。他带着自己的工具,爬上高高的路灯杆,仔细检查线路。冬日的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但张爷爷的双手依然稳稳地操作着工具。在他的努力下,路灯一盏盏重新亮起,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小区的道路,也照亮了居民们的心。
还有一回,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桌椅损坏严重,张爷爷自掏腰包购买材料,花了好几天时间进行修理和翻新。他认真地打磨着每一处边角,确保老人们使用时不会被划伤。看着焕然一新的桌椅,老人们满是感激,张爷爷却只是笑着摆摆手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张爷爷常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本事,但能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里就踏实。”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社区这个大家庭,将个人的生活融入到集体的幸福之中。在他身上,看不到对个人得失的计较,只有对邻里乡亲满满的关怀与付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能通过奉献,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筑起“大我”的梦想之塔。
名师点评
文章选材贴近生活,通过社区张爷爷修理路灯、翻新桌椅等一系列故事,生动展现了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主题。故事叙述详细且情节丰富,如对张爷爷维修路灯时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动作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文章主旨明确,以小见大,从张爷爷的个人行为升华到对社会力量的汇聚,语言平实却饱含深情,引发读者对个人价值在集体中如何体现的思考,是一篇较为优秀的记叙文范例,很好地诠释了奉献精神与“小我”“大我”的关系。
范文二:
小我之光,点亮大我征程
林晓是学校科技创新社团的一员,一直对机器人编程充满热情。社团接到了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的任务,大家都兴奋又紧张。
在准备过程中,林晓负责机器人的核心编程部分。然而,团队遇到了重重困难。算法设计上总是出现漏洞,机器人的动作无法精准执行,团队成员之间也因为压力产生了分歧。但林晓没有气馁,他主动与队友沟通,耐心倾听大家的意见,重新梳理编程思路。白天,他和队友们一起反复调试机器人,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的反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夜晚,他独自在实验室查阅资料,在浩如烟海的技术文档中寻找灵感,优化代码。
比赛前夕,机器人的一个关键部件突然损坏。林晓心急如焚,但他迅速冷静下来,凭借扎实的知识和经验,带领团队争分夺秒进行抢修。他们四处寻找备用零件,不断尝试各种解决方案,那一刻,他忘记了个人的疲惫与紧张,心中只有团队的荣誉和对科技探索的执着。
终于,比赛当天,他们的机器人在赛场上表现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任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站在领奖台上,林晓心中满是自豪,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
之后,林晓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积极参与社团组织的科普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学弟学妹们,带领更多的同学走进科技的世界。他用自己的坚持与奉献,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将“小我”的智慧与热情融入到团队的“大我”之中,点亮了追求梦想的征程,也让自己的青春在为集体奋斗中绽放出绚丽光彩,为国家的科技未来贡献了一份小小的却充满希望的力量。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围绕校园科技创新社团参赛及后续发展的故事展开,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林晓在团队困境中的表现刻画细腻,展现了其坚韧、智慧与奉献精神。文章不仅描述了比赛过程,还延伸到后续的科普传承,使“小我”融入“大我”的主题更加丰富深入,突出了个人在集体中的持续影响力。在叙事中很好地诠释了主题,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团队合作与奉献的力量,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是一篇不错的记叙文佳作,通过完整的故事线展现了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共同为更大目标奋进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