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满分议论文:《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2025-02-05 14:37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38人

模拟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财富积累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那些奢侈浪费又懒惰的人往往生活贫困,而勤奋努力且节俭的人更容易走向富裕。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以“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节俭与勤奋,是致富的法宝;奢侈与懒惰,则是致贫的根源。在漫漫人生路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财富积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对待节俭与勤奋的态度。唯有远离奢靡、戒除懒惰,坚守勤劳与节俭,我们才能踏上富足的人生道路。

     奢侈与懒惰,是阻碍人们走向富裕的两座大山。西晋时期的石崇,生活极度奢靡。他与贵戚王恺斗富,用蜡烛当柴烧,以锦缎铺地五十里,家中珍宝堆积如山。为了炫耀财富,他甚至命美人劝酒,若客人不饮,便将美人斩杀。石崇沉迷于奢侈享乐,无心经营事业,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失去一切,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再看方仲永,年少时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才能,本应勤奋学习,可他的父亲却带着他四处炫耀,不让他接受教育。方仲永自身也因懒惰而放弃了提升,最终“泯然众人矣” ,曾经的天赋消失殆尽,也未能收获财富与成就。奢侈使人精神堕落,懒惰让人能力退化,二者皆会让我们在贫困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勤奋与节俭,则是引领人们走向富裕的明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苦读。在醴泉寺求学时,他每天只煮一锅粥,等粥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吃。即便生活如此艰苦,他也从未放弃学习,常常读书至深夜。凭借着勤奋努力,范仲淹最终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不仅实现了个人抱负,也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创业初期,秉持着节俭的理念,节约每一分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他自己也勤奋工作,常常与员工一起在车间里日夜奋战。正是凭借着勤奋与节俭,他创办的京瓷公司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勤奋让我们不断提升能力,创造更多价值;节俭让我们合理规划财富,积累资本,二者共同助力我们实现富裕人生。

     在当今社会,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的道理依然适用。一些年轻人盲目追求名牌,过度消费,工资还没到手就已经预支,沦为“月光族”,甚至背负债务。他们不愿努力工作,总是幻想轻松赚钱,最终只能在贫困中挣扎。而另一些人,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同时懂得节约,合理规划生活开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实现了经济独立,还逐渐积累了财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的道理。摒弃奢侈与懒惰,践行勤奋与节俭,用勤劳的双手和节俭的美德,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走向富足美好的未来。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