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换位思考”范文——《以“恕”为尺,度天地之宽》

2025-02-22 01:0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06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刚学习过的先秦诸子文章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这些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做出辨析或阐释。


要求: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以“恕”为尺,度天地之宽


                        文/刘月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圣人在教导子贡时所说的一句话,以此来解释“恕”。这句话意思为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情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也有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意思。千百年来,它被无数人奉为为人处世甚至治国安邦的“良方”,并以此为尺,去丈量天地之宽广。


以“恕”为尺,依“尺”处世,则关系融洽、和谐长远


“君子和而不同”大千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观和认知,真正有修养的人,懂得尊重差异,包容别人的不同。试想鲍叔牙没有设身处地为管仲着想,理解他的难处,包容他的不足,也就不会有“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倘若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有意为难,没有避其锋芒而是正面冲突,也就不会有“将相和”的千古美谈。王安石与司马光分属不同的政派,彼此就变法与否的观点不同,但却并不影响他们的私交,这是因为他们都懂得换位思考,尊重对方,共同为国效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遇事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方显心胸之宽广,目光之长远。在容得下他们的同时,也升华了自我。


以“恕”为尺,循“尺”治邦,则民安国兴,长治久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背向决定了历史的进程。倘若历代君王都能做到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王朝颓靡,大厦倾塌。徜徉古今之中,且看汉高祖刘邦采取一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最终百姓将其推上了帝王的高台,成就了其千秋伟业。唐太宗选贤举能,以魏征为境,力戒骄奢、心系百姓,终于造就了“贞观之治”,反观秦朝为钳制人民的思想而焚书坑儒,为压制人民反抗而实行暴政,最终一统大业至于二世,无不令人痛心惋惜。再看今之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初心,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以致拥有了今日的繁荣昌盛。


以“恕”为尺,以“尺”相处,则各国友好,世界祥和。


“国与国之间,唇齿相依,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全球发展和安全形式错综复杂,乌克兰危机和加沙冲突延宕。世界上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倘若战争各国放下争执,通过和平谈判、协商等方式解决问题,谋求共同发展,那么这个世界将少了“干戈”而多了“玉帛”。山川异域,日月同辉,唯有守望相助,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步履铿锵。


揆诸当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重要,但也要切记“己之所欲”也要勿施于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恶,如果把我们的喜恶强加于别人,对他人而言也是一种痛苦、负担、枷锁,就像古人所言“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只有当我们以“恕”为尺,学会换位思考时,才能将“汝之蜜糖”也变成“彼之蜜糖”,进而将天地进一步丈量。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