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考查题型
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考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文言文断句题:特殊句式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等,会影响句子的停顿和断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典型的判断句,“者…… 也” 是判断句的标志,在断句时要注意其完整性。若将其误断,就会影响对整个句子意思的理解。
2.文意理解选择题:对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有助于把握文章内容。
比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是定语后置句,正确理解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若将句式理解错,就可能在判断选项对文意的理解是否正确时出现偏差。
3.句子翻译题:这是最直接考查特殊句式的题型。翻译时需要准确识别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
如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要翻译为 “有什么简陋的呢”,需将前置的宾语 “何陋” 调整到谓语 “有” 的后面。
1.判断句
①标志判断句:常见标志有“…… 者……也”“…… 者也”“…… 也”“乃”“则”“即”“为” 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通过“…… 者,…… 也” 的结构表明这是判断句,翻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表判断,意思是“应当立为国君的人是公子扶苏”。
②无标志判断句: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来判断。
如 “刘备,天下枭雄”,虽无明显判断标志,但表达的是 “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的判断意思。
2.被动句
①标志被动句:常见标志有 “于”“见”“见…… 于……”“为”“为…… 所……”“被” 等。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于” 表被动,即“而您被赵王宠幸”。“若属皆且为所虏”,是“为…… 所……” 的结构,翻译为“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俘虏”。
②无标志被动句:句子本身语义含被动意味。
如 “洎牧以谗诛”,意思是“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虽无标志词,但“诛” 是被诛杀的意思。
3.宾语前置句
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有 “何”“谁”“安”“焉” 等。
例如,“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应为“大王来操何”,翻译为“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词有 “不”“未”“无”“莫” 等。
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正常语序是 “古之人不欺余也”,即“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③用 “之” 或“是” 提宾:“何陋之有” 前文已述。
“唯利是图”,正常语序为“唯图利”,突出强调宾语“利”。
4.定语后置句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人可使报秦者” 是“可出使回复秦国的人”,定语“可使报秦” 后置,修饰“人”。
②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翻译时要把后置定语“利”“强” 放到中心词“爪牙”“筋骨” 前。
③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之千里者” 即“能日行千里的马”。
5.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常见介词有 “于”“以”“乎” 等。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蓝” 表示“从蓝草中”,后一个“于蓝” 表示 “比蓝草”,正常语序应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
6.主谓倒装句
这种句式较为少见,为了强调谓语。
如 “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是 “汝之不惠甚矣”,强调 “不惠” 的程度。
1.多读多背经典篇目:通过熟读和背诵,培养语感。比如背诵《论语》《孟子》《史记》中的经典篇章,在反复诵读中,对特殊句式形成自然的感知。当遇到类似句式时,能快速反应。
2.总结归纳典型例句: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不同类型特殊句式的典型例句。经常翻阅,加深对各类句式结构特点的记忆。如记录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沛公安在” 等,对比分析它们的共性与差异。
3.专项练习巩固: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项练习。在练习断句题时,着重关注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对断句的影响;做文意理解选择题时,把选项中的句子与原文对比,分析特殊句式在其中的作用;句子翻译题则强化对特殊句式的准确翻译。做完练习后,认真分析错题,总结出错原因,不断提高对特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4.借助语法知识分析:了解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对比文言文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的差异。例如,知道现代汉语中宾语通常在谓语之后,当看到文言文句子中宾语位置提前,就可考虑是否为宾语前置句。通过语法分析,能更准确地判断特殊句式。
1.2016年全国Ⅰ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答案:A
分析:“贾生名谊,洛阳人也”为判断句,“也” 表判断。根据文意及句子结构,“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是说贾谊因才能在郡中闻名,“闻于郡中” 为状语后置,正确断句应在 “于郡中”后断开。其他选项在这些特殊句式及文意理解上存在错误,所以答案为 A 。
2.2017年山东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A.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 / 士无留难
C.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答案:B
分析:“吏得缘文为奸”为主谓宾结构,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选者”是下一句的主语,A、D 选项将“选者”与前句连在一起,断句错误。“将奏罢南曹”中,“南曹”是“罢”的宾语,不能断开,C 选项断句错误。所以选 B,此句中虽无典型特殊句式,但正确断句需理解句子结构和语义。
3.2018年全国Ⅲ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初不以闻今当受也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答案:B
分析:“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中“以父仲淹荫”表原因,“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是其结果,为正常的叙述句。“永昭陵建”是事件背景,“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中“于一路”为状语后置,表明分配的范围。根据这些特殊句式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判断出正确断句,其他选项不符合句式特点和文意,答案为 B 。
4.2019年浙江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A.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B.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C.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D. 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答案:A
分析:“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是对客人初至时状态的并列描述,各自独立成句,B 选项“以蓝手巾裹头足” 断句使语义不明,C、D 选项“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 断句错误,应在“大铁椎外”后断开,此句也无特殊句式,通过对句子结构和文意理解判断断句 。
5.2020年江苏卷
考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答案:(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分析:此句中无典型特殊句式,但“既落成” 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房屋”。翻译时需补充主语,使语句通顺。同时,要准确翻译“适”为“正好”,“名”为“命名”等字词 。
6.2021年新高考Ⅰ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答案:A
分析:“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为判断句,“…… 者…… 也” 表判断。“复断之以法” 是状语后置句,应为“复以法断之”。根据这些特殊句式及上下文文意,可判断出正确的断句。
7.2022年天津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
如果不是文辞丰富文意雄伟,盛大浩然有不可阻挡的气势,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B.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圣人的文章虽然高不可及,然而大概是道理懂得多的人,文章就不难达到好的水平。
C.故其文皆道其平日之学与所行之事,信乎其似迁也!
所以他的文章都说的是他平日的学问和所做的事情,确实啊,他好像很迂腐!
D.仆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我自己揣度用不了几十天也应当能够谋得一个官职来离开,只是不知道到什么地方罢了。
答案:C
分析:“故其文皆道其平日之学与所行之事,信乎其似迁也!”中“信乎其似迁也”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其似迁也信乎”,意思是“他好像很迂腐确实是这样啊”,C 选项未体现主谓倒装,翻译不准确。A、B、D 选项理解正确。
8.2023年全国乙卷
考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答案:
(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使许多事情变得混乱。”
(2)贾谊多次上奏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分析:这两句均为正常句式,主要考查实词、虚词含义及句子通顺翻译。如“短”为“说坏话”,“数”为“多次”,“稍”为“逐渐”等,准确理解字词并合理组织语言翻译。
9.2024年北京卷
考题: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C.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沛公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答案:D分析:“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中,“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是说沛公和这四人一起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并非沛公独自骑马后又和四人徒步逃跑,D 选项理解有误。A、B、C 选项对句子的理解均正确,且这几句均为正常句式,重点考查对实词、虚词及文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