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语言,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所以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要注意文字、图表、图示蕴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素,找到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这些说明性文字,给我们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再次,要把握好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1、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些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与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2、注意材料与教材的关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例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此,七年级(8)班开展了以“走进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典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材料二 “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材料三 华佗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动物姿态的健身操。设问:(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2)材料二,分析这些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改变了书写状况的技术。(6分)(3)依据材料三回答,东汉末年的华佗编排的健身操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在医学上的发明是什么?(6分)(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4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可知,结合第12课,汉武帝创办太学是为国家培养官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从思想层面来理解。(2)第二小问,结合第15课,古代中国改变了书写状况的技术是造纸术,它是从技术层面讲中国文化。(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动物姿态”并结合第15课可知,华佗编排的健身操是五禽戏;第二小问,这是从医学层面讲中华传统文化。以上三则材料的共同联系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统治思想、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传统医学是重要组成部分。1.注意答好第一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第一问是基础,第一问如果跑偏了,将会影响第二问。因此,答第一问时一定要细心,既要考虑材料的显性含义,又要分析材料的隐性含义,力求全面准确。史料一 (汉)文帝十二年,宣布免去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租。……(汉)景帝继续实行薄赋劝农的政策。孝景二年,下令民半出田租,实行三十而税一,从此成为汉朝定制,因而汉代农民的负担比前代明显减轻。史料二 文景时期“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上升。……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大大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为西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设问:(1)根据史料一,指出汉文帝、汉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他们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读史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史料一“(汉)文帝十二年,宣布免去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六月,下诏免收天下田租”“(汉)景帝继续实行薄赋劝农的政策”“下令民半出田租,实行三十而税一”分析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第11课可知,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2)这一问也与休养生息有关,需要建立在准确理解第一问的基础上,才能答好第二问。所以,第一问通过关键词句,必须准确拿下。
2.注意分值。材料分析题每问分值不同,所以答题时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而分值大的则是要深入分析,回答问题应展开论述。详加说明。3.注意答案表述简明扼要。紧扣题意,论从史出,答出重点。对于材料分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分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详。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对问题作出准确地说明,严密地论证,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悟,有意识地反映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4.要自己组织语言。不要死抠教材,有的学生做材料题不读材料及题目,就开始翻教材,以为教材是万能的,希望从教材中找到现成语句、段落成为理想答案。有的天马行空,不管教材上知识点,把握不准中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但往往不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