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题型】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满分技巧及步骤解析

2025-02-05 21:53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9人

步骤一:判断题型

现代文阅读理解一共分为四大基本题型:要点概括题、作用题、赏析题、含义理解题。

在阅读前首先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判断它具体属于哪种题型。然后根据具体题型的解题方法进行逐步分解。

在判断具体题型时,有一个核心的方法及原则。就是出题人是按照篇、段、句、词的方向进行出题的。

因此,考察全篇内容的基本上要点概括;考察段落内容的才是作用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和含义理解;考查词的大多是赏析。

其中学生容易将赏析题、含义理解与作用题型弄混,判断它考查段落还是句子就可以它区别开。

如果考察句子,看其是否有从什么角度,赏析,表达效果等关键词,如果有就是赏析题型,没有就是含义理解。

步骤二:要点概括

从形式角度讲,要点概括题往往在文章的第一题,因为出题人需要从篇、段、句、词各个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第一步肯定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所以往往是阅读理解题的第一题;

我们也可以通过抓住句子中的一些关键词“哪些“”几个”等关键词,来甄别它是否是要点概括题型。

从内容角度讲,要点概括题型无非考场事件内容及情感变化。考查事件需要区分是一件事还是多件事。

如果是一件事,可以从主语+谓语+宾语,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再加上定语、状语、补语,还原完整的事件内容。

也可以按照记叙文六要素: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整件事的概括。

如果是几件事要点概括,需要根据后面所给分数来判断写几件事。如果后面分值给3分,需要概括四件,写4分概括5件。

多写的一件是弥补学生思维漏洞,确保本题答题满分。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直接提炼主谓宾进行具体事件概括,不会语法的同学可以理解为:谁+干了什么事。

一种是先抓住本段的中心句,然后再从中心句中找到谓语动词,然后前后勾连主语,进行概括。

如果考查情感态度变化,我们就要感到庆幸。直接到原文当中找议论句或抒情句,或议论词或抒情词,答案显而易见。

这样通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提炼关键词及运用主谓宾的方式进行要点概括,就可以保证要点概括题型的满分。

步骤三:段落作用题

从形式角度段落作用题一般分布在第二题或第三题,也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妙处”“作用”“好处”等关键词来具体判断。

如果学生实在分辨不清它考查什么题型那就看这道题考察一部分内容还是一句话。考场两句话以上的就是段落作用题。

从位置角度讲,首段与尾段就按照首尾段落的作用方法依次处理,如果是在中间,就要考查是插叙还是过渡,过渡是承上启下比较好分别。

不管它出现在篇首、篇中、还是片尾,它的核心本质是考查段落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整理出段落作用题的方法。

段落作用题主要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结构因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差异。

比如篇首是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兴趣;

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推动故事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篇末,总结全文,升华深化主旨,照应标题或开头。

内容方面则大同小异,需要分解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概括本段段意,提炼主谓宾。

深层含义包括段中心和文章的中心。段中心需要找到本段中心的句子,作为深层含义1,然后去文章倒数一二自然段,找到文章的中心。

这样段落作用的采分点即为:

1结构:(2分)

2内容:1)表层含义——概括段意(1分)

            2)深层含义

【1】段中心——找到本段的议论句或抒情句——首句尾句——议论词抒情词(1分)

【2】篇中心——找到文章的议论段抒情段——倒数后两段一般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段(1分)

【3】作者的情感点(1分)

这样我们就从五个角度进行答题,而段落作用题往往是4分,学生按照步骤逐一思考,就可以获得本道题的满分。

步骤四:赏析题型

赏析题型是这四道题型是这四个题型之中最容易得满分的题型,因为答案隐藏在字里行间之中,我们只需要把答案筛选出来即可。

赏析题型比较好判断,如句子中有“赏析”“表达效果”“从什么角度”等字眼,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为赏析题。

赏析的角度大多是从修辞或者是描写两个角度,考查较为频繁。而且两者答题思路皆可以用九字真言来解决。

赏析题型的方法步骤:

1前三字是“运用了”,这里需要指出该句所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手法;

2中三字是“”写出了”,这里需要明确主体对象的特点,也是九字真言中最难的一点,但也有规律可循。

这里在修辞句中需要明确主语是谁,从语法角度可以找该句中的名词。确定主语后,明确主语的特点(谓语),也就是一套主谓结构。

而这谓语往往是用来评价主语,所以一般找这句话的形容词或喻词前面那个词。

因为修辞本身的意义就是用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主语的特点,比如我想说这个小男孩的脸很红,那什么和红脸蛋的红相似呢?可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呢?

这时我想到了红苹果,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小男孩脸红的特点。于是就出现了修辞句,这个小男孩的脸很红,像红苹果一样。

赏析这句话,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生动形象写出了主体对象(主语)小男孩的脸+谓语(评价词红)的特点

有的句子没有明显的评价性的谓语,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分析喻体的特点,喻体的特点就是本体的特点。

如光阴似箭。这里的主语是光阴(名词)。喻体箭的特点是快,说明主语的特点也是快,所以是生动形象写出了时间飞速流逝的特点。

后三字是“表达了”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解情感的核心方法是追索原因,比如为什么比作红苹果,表达了作者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比如为什么把光阴比作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遗憾。

描写赏析与修辞大方向同理可推。

步骤五:含义理解题

含义理解题是四个题型最不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基本把它放到最后一题,让学生可以充分思考,但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尽量得高分。

判断含义理解题除了位置一般放在最后,也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含义”“理解”“意思”等。

含义理解也分两种形式进行分析:

第一种,只有一个句号的句子。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分析它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即可。

第二种,有多个逗号的句子。如《荷叶·母亲》中原句:“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句话就有多个逗号,

我们采用的第一步就是:半句段(一个逗号是一个半句)+抓关键词;

比如“你是荷叶”,抓关键词荷叶,代入原文指母亲;

“我是红莲”抓关键词红莲,代入原文指的是我。

心中的雨点,抓关键词雨点,可是作者对雨点用心中进行了限定和修饰,那就不单纯是自然界中的雨点,可引申为作者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抓中心词荫蔽,很明显这句话的主语是母亲,宾语是我,谓语动词荫蔽就可以调整为保护、安慰。

第二步就是把我们刚才分析的每个半句的意思串联成一句完整的话,即:

当自己的孩子在人生中遇到坎坷与挫折,母亲会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第三步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追索原因。

比如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安慰保护孩子?因为母爱是无私和伟大的。

最后一步加上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无私伟大的母爱的赞美。

这样逐步分析,学生才能有抓手,才能按部就班地取得更高的分数。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