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的构思方式、组成结构技巧

2025-02-21 20:22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110人

01

作文题目

世上总有一些人,做事时“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否意味着人可以不顾自身的力量去做认定的事情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38633341474058.png

02

议论文写作范文

勇毅笃行须量力 谋定后动方致远

古训有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言以猛虎喻险阻,道尽人类迎难而上的勇毅风骨。然而,面对“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否意味着人可以不顾自身的力量,盲目追求认定的目标?对此,我认为,虽勇气可嘉,但行事仍需量力而行,方能避免无谓的牺牲与失败。
知不可为而为之,彰显勇气与担当。青史丹册间,总有人以孤勇之姿冲破世俗樊笼,在绝境中绽放精神光芒。文天祥面对崖山海战后的倾颓国运,以“臣心一片磁针石”的赤诚独守气节;谭嗣同横刀向天笑时,早知维新变法已成镜花水月,却甘以热血浇灌启蒙土壤。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恰似暗夜星辰,印证着我们文明的进步从不乏孤勇者的悲壮求索。然则这般飞蛾扑火式的壮举,终究需以清醒认知为底色,方不致沦为莽夫之勇。
不顾自身力量,盲目追求,往往导致失败与悲剧。历史长河翻涌的浊浪中,多少豪情因失度而折戟沉沙。赵括坐而论势滔滔不绝,临阵统军却兵败身死,四十万赵卒枯骨至今犹警后人;王莽泥古改制,妄图以《周礼》治新朝,终致天下沸腾。观此种种,皆如《盐铁论》所诫:“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当理想超越现实承载力,热血冲毁理性堤坝,再崇高的追求也终成空中楼阁,不仅无法实现目标,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必须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自信与鲁莽行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知不可为而为之,并非全然不可取,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在勇气与智慧之间找到平衡。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既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更懂“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明哲。我们既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也要有智慧去解决问题。
真正推动文明进程的壮举,从来都是热血与冷思的交响。勇者不以匹夫之勇逞强,智者不以明哲保身退缩。《周易》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唯有将孤勇化为韧劲,使热血融入智慧,方能在时代洪流中既立潮头又不失根本,既破樊笼又守本心。

03

议论文结构解析


引论段(第1段)

1.引入话题:古训有言:“明知山有虎……勇毅风骨。"

手法:引用古训,以“虎山行”意象引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讨论。

2.提出问题:面对“知不可为而为之”……盲目追求认定的目标?"

功能:通过设问界定讨论边界,聚焦核心矛盾(勇气与理性的冲突)。

3.中心论点:对此,我认为……无谓的牺牲与失败。

特点:明确态度,以“虽…但…”句式体现辩证思维,强调“量力而行”的核心主张。

1738633377920606.png

分论点一(第2段):肯定勇气的价值

1.分论点句:知不可为而为之,彰显勇气与担当。

2.阐释句:青史丹册间……在绝境中绽放精神光芒。

手法:以“青史丹册”构建历史感,“孤勇之姿”“精神光芒”赋予抽象概念具象化表达。

3.论据:

案例1:文天祥面对崖山……的赤诚独守气节。

案例2:谭嗣同横刀向天笑……以热血浇灌启蒙土壤。

特点:双例并列,强化“悲壮求索”的感染力;引用诗句增强文学性。

4.分析句:这些跨越时空……不乏孤勇者的悲壮求索。

手法:以“暗夜星辰”比喻精神遗产,将个案提升至文明高度。

5.辩证转折:然则这般飞蛾扑火……方不致沦为莽夫之勇。

功能:引出下文对“盲目行动”的批判,实现逻辑递进。

1738633588967928.png


分论点二(第3段):批判盲目行动的危害

1.分论点句:不顾自身力量,盲目追求,往往导致失败与悲剧。

2.阐释句:历史长河翻涌的浊浪中,多少豪情因失度而折戟沉沙。

手法:以“浊浪”“折戟沉沙”意象渲染失败的沉重感。

3.论据:

案例1(反面):赵括坐而论势……枯骨至今犹警后人。

案例2(反面):王莽泥古改制……终致天下沸腾。

特点:双反面案例形成叠加效应,强化警示意义。

4.引用论证:观此种种,皆如《盐铁论》所诫:“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

功能:以典籍名言增强权威性,将历史教训升华为哲学规律。

5.分析句:当理想超越现实……追求也终成空中楼阁。

手法:以“空中楼阁”隐喻理想与现实的断裂,呼应分论点。

6.结论句:因此,我们在……鲁莽行事。

功能:明确解决方案,紧扣中心论点。

1738633645462902.png

分论点三(第4段):辩证分析勇气与智慧的平衡

1.分论点句: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

2.阐释句: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勇气与智慧之间找到平衡。

功能:通过否定极端态度,确立辩证立场。

3.论据: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乱邦不居”的明哲。

特点:单例深挖,以孔子兼具“勇”与“智”的形象强化说服力。

4.结论句:我们既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也要有智慧去解决问题。

手法:对仗句式总结分论点,呼应标题“勇毅”与“谋定”的辩证关系。

1738633704256239.png

结论段(第5段)

1.升华句:真正推动文明进程的壮举,从来都是热血与冷思的交响。

手法:以“交响”比喻勇智交融,赋予抽象概念艺术美感。

2.对比论证/总结:勇者不以匹夫之勇逞强,智者不以明哲保身退缩。

功能:高度概括核心论点,通过否定两种极端,重申平衡的重要性。

3.引用典籍:《周易》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作用:以经典强化文化认同,提升结论的厚重感。

4.总结句:唯有将孤勇化为韧劲……既破樊笼又守本心。"

手法:提出建议+总结全文。

1738633732796040.png

04

全文结构分析

1.逻辑脉络:

引论:提出问题→亮明观点(总分结构)

本论:分论点1(肯定勇气)→分论点2(批判盲目)→分论点3(辩证平衡)(递进式结构)

结论:总结升华(引用+比喻)

2.论证特色:

案例选择:文天祥/谭嗣同(勇)、赵括/王莽(愚)、孔子勇兼备)形成历史案例的闭环论证。

修辞运用:比喻(暗夜星辰、空中楼阁)、对仗(勇者不以…智者不以…)、引用(《盐铁论》《周易》)交织使用,增强文采与说服力。

3.思想深度:

通过“勇—愚—智”的三段式论证,揭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本质是勇气与智慧的动态平衡,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

4.改进空间:

  • 分论点三的论据仅用孔子一例,可补充近现代案例以增强时代性

  • 结论部分“守本心”的表述稍显抽象,可结合具体价值导向(如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具象化。

1738633485384851.png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