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文题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02
议论文写作范文
勇毅笃行须量力 谋定后动方致远
03
议论文结构解析
引论段(第1段)
1.引入话题:古训有言:“明知山有虎……勇毅风骨。"
手法:引用古训,以“虎山行”意象引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讨论。
2.提出问题:面对“知不可为而为之”……盲目追求认定的目标?"
功能:通过设问界定讨论边界,聚焦核心矛盾(勇气与理性的冲突)。
3.中心论点:对此,我认为……无谓的牺牲与失败。
特点:明确态度,以“虽…但…”句式体现辩证思维,强调“量力而行”的核心主张。
分论点一(第2段):肯定勇气的价值
1.分论点句:知不可为而为之,彰显勇气与担当。
2.阐释句:青史丹册间……在绝境中绽放精神光芒。
手法:以“青史丹册”构建历史感,“孤勇之姿”“精神光芒”赋予抽象概念具象化表达。
3.论据:
案例1:文天祥面对崖山……的赤诚独守气节。
案例2:谭嗣同横刀向天笑……以热血浇灌启蒙土壤。
特点:双例并列,强化“悲壮求索”的感染力;引用诗句增强文学性。
4.分析句:这些跨越时空……不乏孤勇者的悲壮求索。
手法:以“暗夜星辰”比喻精神遗产,将个案提升至文明高度。
5.辩证转折:然则这般飞蛾扑火……方不致沦为莽夫之勇。
功能:引出下文对“盲目行动”的批判,实现逻辑递进。
分论点二(第3段):批判盲目行动的危害
1.分论点句:不顾自身力量,盲目追求,往往导致失败与悲剧。
2.阐释句:历史长河翻涌的浊浪中,多少豪情因失度而折戟沉沙。
手法:以“浊浪”“折戟沉沙”意象渲染失败的沉重感。
3.论据:
案例1(反面):赵括坐而论势……枯骨至今犹警后人。
案例2(反面):王莽泥古改制……终致天下沸腾。
特点:双反面案例形成叠加效应,强化警示意义。
4.引用论证:观此种种,皆如《盐铁论》所诫:“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
功能:以典籍名言增强权威性,将历史教训升华为哲学规律。
5.分析句:当理想超越现实……追求也终成空中楼阁。
手法:以“空中楼阁”隐喻理想与现实的断裂,呼应分论点。
6.结论句:因此,我们在……鲁莽行事。
功能:明确解决方案,紧扣中心论点。
分论点三(第4段):辩证分析勇气与智慧的平衡
1.分论点句: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追求。
2.阐释句: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勇气与智慧之间找到平衡。
功能:通过否定极端态度,确立辩证立场。
3.论据: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乱邦不居”的明哲。
特点:单例深挖,以孔子兼具“勇”与“智”的形象强化说服力。
4.结论句:我们既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也要有智慧去解决问题。
手法:对仗句式总结分论点,呼应标题“勇毅”与“谋定”的辩证关系。
结论段(第5段)
1.升华句:真正推动文明进程的壮举,从来都是热血与冷思的交响。
手法:以“交响”比喻勇智交融,赋予抽象概念艺术美感。
2.对比论证/总结:勇者不以匹夫之勇逞强,智者不以明哲保身退缩。
功能:高度概括核心论点,通过否定两种极端,重申平衡的重要性。
3.引用典籍:《周易》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作用:以经典强化文化认同,提升结论的厚重感。
4.总结句:唯有将孤勇化为韧劲……既破樊笼又守本心。"
手法:提出建议+总结全文。
04
全文结构分析
1.逻辑脉络:
引论:提出问题→亮明观点(总分结构)
本论:分论点1(肯定勇气)→分论点2(批判盲目)→分论点3(辩证平衡)(递进式结构)
结论:总结升华(引用+比喻)
2.论证特色:
案例选择:文天祥/谭嗣同(勇)、赵括/王莽(愚)、孔子(智勇兼备),形成历史案例的闭环论证。
修辞运用:比喻(暗夜星辰、空中楼阁)、对仗(勇者不以…智者不以…)、引用(《盐铁论》《周易》)交织使用,增强文采与说服力。
3.思想深度:
通过“勇—愚—智”的三段式论证,揭示“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本质是勇气与智慧的动态平衡,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
4.改进空间:
分论点三的论据仅用孔子一例,可补充近现代案例以增强时代性。
结论部分“守本心”的表述稍显抽象,可结合具体价值导向(如科技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