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18.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9. 最后一段有意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0. 最后一段出现两个“流油”,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答案】18. ①原句是长单句,节奏沉缓,更能表达压抑沉重的意味,改后无此效果;②原句的“使得”揭示老百姓心态保守有着环境原因,改后无此意思。19. ①反复强调“她们”这一主语,更能体现人物的主体地位;②同时,多个“她们”形成铿锵有力的节奏,更能表现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0. ①前者引用人物原话,表明她们对旅游并不了解,发音不准;②后者表明她们现在充分认识到旅游带来的好处。【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句式上看,原句是长单句,修饰语多,如用“贫瘠的”修饰“土地”,用“多而无用”修饰“石头”,用“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修饰“度日”,读起来节奏缓慢,给人以沉重感,此处写苟各庄的贫困,这样的表达符合语境特色;改句多短句,读起来节奏明快,和原文情境不符。从内容上看,原句“……使得……”强调了环境是老百姓安于困顿、思想保守的原因;改句变为主谓句,没有了这层意思。【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反复强调这一主语,更突出了“从前的香雪们”如今的主体地位。连续使用多个“她们”,句子构成排比,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她们”从“衣着干净时新”到“谈吐不再畏缩”,再到“懂得了价值”,由表及里,表现出“她们”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中的“流油”带引号,就是表示直接引用,以前“香雪们”的生活困顿、落后,连“旅游”是什么都不了解,所以当说起“旅游”时就发音不准,将其说成“流油”,此处是直接应用她们的原话。第二处“流油”不带引号,结合“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可知,这里的“流油”是指“香雪们”现在认识到旅游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让她们都富了起来。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熬夜抢购的东西,心心念念盼发货,结果东西到手,反而觉得没那么香了。其实,这是大脑中的“奖励回路”机制在作怪。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感到饥饿,就会去寻找食物。在你吃掉巧克力、收获饱腹感的同时,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产生愉悦感。①虽然多巴胺能使人愉悦,②但是这一效应持续的时间很短,③而且很快随着多巴胺水平的降低而消除。④这就解释了:⑤为什么在你得到想要的东西后,⑥很快失去新鲜感和满足感。越到后面,那东西越难重燃你的热情,即使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对于 A ,多巴胺水平也会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时大脑会再次激活“奖励回路”,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以便不断通过新鲜的刺激来 B 。所以,你才会一方面觉得到手的东西“不香”了,另一方面又不停地“买买买”。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对“奖励”的渴望,冷静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做到理性消费。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 A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B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22. ③“消除”改为“消失”⑤“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根据空前句“它天天出现在你面前”可知是同一事物或旧事物反复出现;“刺激你渴望拥有新事物”是说同一事物或旧事物反复刺激会让人失去新鲜感,不能让人重燃热情的,故可填“同一事物(旧事物)的反复刺激”;B处,前面的“通过新鲜的刺激来”需要接对应的结果,根据上下文,通过新刺激,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胺,产生愉悦感”,也就是会使多巴胺水平再一次上升,因此可填“使多巴胺水平重新上升”。【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③搭配不当,愉悦感不能“消除”,而是“消失”,可将“消除”改为“消失”;⑤与后句联系可知缺少主语,把“在你”改为“你在”(或:将“你”移到句首/删去“在”)。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 A )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的幽静。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B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不断,像天边的霞光那么灿烂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19. 文中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描写“野花”时,用到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即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描绘说明同一个本体。请围绕一个具体的情境,以“鼓掌声”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博喻;博喻贴切,表达流畅。【答案】18. A.斑斑点点(斑斑驳驳)B.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异彩纷呈)19. 示例:“砰”的一声,朱婷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熟记成语(熟语)的能力。A处,语境中是用来形容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来的日影的颜色不一的样子,所以可填“斑斑驳驳”。“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斑斑点点:指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B处,语境中是用来修饰野花的,再结合后文“像织不完的锦缎”“像天边的霞光”“像高空的长虹”可知是形容野花的颜色多,非常漂亮,所以可填“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五颜六色”,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申为各色各样。“异彩纷呈”,指艳丽缤纷,奇异的光彩让人有美感和美的体验。【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例句中在描写“野花”时,用到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即三个喻体“锦缎”“霞光”“长虹”从不同角度——“绵延不断”“灿烂耀眼”“绚丽夺目”多侧面描绘野花的繁多美丽。在仿写时也要用上博喻的修辞手法,即一个本体,三个喻体,并用四字短语加以形容。三个排比分句比喻词要相同,可以使用“像”“仿佛”等等。题目要求以“鼓掌声”为本体,要从不同角度(三种)展现掌声的热烈。如:当他结束那精彩绝伦的演讲时,台下的鼓掌声轰然响起,像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像激昂磅礴的战鼓,声声有力,震撼人心;像热闹喜庆的鞭炮,噼里啪啦,欢腾热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数学大国,在2200年前战国时期的“里耶秦简”中已有包括分数运算的乘法口诀,比西方足足早了600多年,可谓遥遥领先,而算盘的发明更是助推了计算进程。最早用于运算的工具是叫作“算筹”的小竹棍,将其放在地上运算,称作“筹算”。运算时为了避免混淆,个位数摆放用竖式、十位数用横式、百位数再用竖式、千位数再用横式……《道德经》中的“善数不用筹策”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熟运用“筹算”了。史传文学中,形容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或主持大计,考虑决策的成语“运筹帷幄”就是来源于此。①真正的算盘大致源于晚唐,流行于宋,②当时仍称之“算筹”作为通用名。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药铺柜台上即出现了“算筹”。④而“算盘”这一名称,由元代诗人刘因最早记载于诗作《算盘》中。⑤它作为数学名词,则首次出现在明代《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十全》中。明代算盘有了新的发展,将上下珠各加一颗,定型成了今天常见的“二五式”算盘,这是何故呢?因为在中国,一般计量单位都是十进位制,但( 甲 )。于是,在重量单位计算使用较多的明代,人们开始在上下格中各加一颗珠子,恰好满足了十六进位的需要。明朝皇族朱载堉将多把算盘综合使用,以开高次方的办法,在世界上第一次解决了“音乐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这些组合起来的算盘,俨然一台真的超级计算机。( 乙 ),所以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小学仍开设有珠算课程。有青年作家在回忆作品中写道:“珠算课上,打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在青瓦舍里回荡,仿若酷夏季节跌落在荷伞上的雨滴……”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俨然一台真的超级计算机”,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20. ②句式杂糅,修改为:称之“算筹”;或以“算筹”作为通用名。④句语序不当,修改为:最早由元代诗人刘因记载于诗作《算盘》中。21. 甲:重量单位是十六进位制 乙:正因为算盘计算功能强大22. 观点一:不合逻辑,俨然是好像的意思,后面却是真的,语意自相矛盾。观点二:可以使用,俨然是整体句意,而“真的”是突出算盘的计算能力强大,语意不矛盾。【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称之‘算筹’作为通用名”句式杂糅,“算筹”既是“之”的具体名称,又是“作为通用之名”的主语,句子将二者合并,造成了结构混乱,可修改为:称之“算筹”;或以“算筹”作为通用名。④“由元代诗人刘因最早记载于诗作《算盘》中”语序不当,“最早”表时间,应放到最前面,修改为:最早由元代诗人刘因记载于诗作《算盘》中。【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前面说“一般计量单位都是十进位制”,由“但”可知此句应为特殊情况,需要的进位制不同;而后文“在重量单位计算使用较多的明代,人们开始在上下格中各加一颗珠子,恰好满足了十六进位的需要”,可见此处应是说“重量单位计算”需要“十六进位”。可填:重量单位是十六进位制;乙:此句是上下文的过渡句,上文“俨然一台真的超级计算机”可见算盘功能强大,下文“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小学仍开设有珠算课程”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可填:正因为算盘计算功能强大。“俨然”形容特别像,说明只是“像”而不是“真的”;后面却说是真的,语意自相矛盾。“真的”修饰的是“超级计算机”,是突出算盘功能的强大;而“俨然”是针对整个句意而言的。因此语意并不矛盾。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