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年间,一年春天,郑板桥被派到山东范县担任知县。刚到任的第一天,就听到有人击鼓鸣冤。郑板桥赶忙坐到公案前,吩咐师爷把击鼓之人带进大堂。
只见一位六十来岁的农村老妇走进大堂,眼中含泪,递上一张状纸哭诉道:“早就听闻大人为官清正廉洁,求大人为我女儿伸冤呐!我女儿名叫李婉娘,为人善良,心地实在。平日里相夫教子,堪称典范,还勤俭持家,在周围十里八村都传扬着她的美名。我女婿叫张二虎,是个在外经商的,家里家外大事小事都靠他一人承担。可谁能想到,去年女婿突然去世,我女儿竟背上了谋夫的冤屈罪名。过不了几天就要被问斩了,这可是天大的冤枉,求大人为她洗清冤屈啊……”
郑板桥看完诉状,问道:“李婉娘是你女儿?你家住哪里,姓什么叫什么?”老妇回答:“回大人,李婉娘正是小女,我姓孙,家住在赵家庄,大家都叫我张孙氏。”
原来,李婉娘的丈夫张二虎,从小母亲就去世了,由父亲张老三拉扯长大。张老三是个兽医,行医的时候结识了李婉娘的父亲。张、李两家虽然相距大概十里地,但张二虎和李婉娘小时候在同一个私塾念书,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
张二虎和李婉娘结婚后,夫妻二人相互配合,感情和睦,相敬如宾。特别是李婉娘给张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后,全家更是欢喜,一家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周围的人都羡慕张二虎娶了个贤惠善良的好媳妇。张二虎常年在外经商,张老三每天走村串户给牲畜看病,傍晚才回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全靠李婉娘一人操持。邻居有个叫赵四福的男人,经常帮李婉娘干些重活,也不计较报酬。李婉娘很感激赵四福,常常给他做些针线活作为报答。赵四福和张老三是同宗同族,虽然年龄和张二虎差不多,但论辈分,张二虎得喊他四叔。赵四福妻子去世后一直单身,把张二虎当作亲侄子看待,张二虎也把赵四福当成亲叔叔,两家关系格外亲近。
张二虎家平常就只有公公、儿媳和孩子三人。公公张老三长期单身,又有喜欢沾花惹草的坏毛病,日子久了,竟然对儿媳李婉娘产生了非分之想。聪明的李婉娘想尽办法躲避公公的骚扰,每天都提心吊胆的。但时间一长,终究防不胜防。一天深夜,张老三偷看李婉娘洗澡后,色心大起,冲进房间抱住了熟睡的儿媳。李婉娘从梦中惊醒,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灵机一动,假装糊涂大喊:“捉贼啊!”这喊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赵四福听到“捉贼”声,赶忙回应:“该死的贼,看你往哪儿跑!”拿起家伙就追了出来。张老三见事情不妙,又气又急,翻墙逃走了。
张老三恼羞成怒,怀疑李婉娘和赵四福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处处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还常常对李婉娘恶语相向,肆意欺负。李婉娘实在忍无可忍,本想把这件事告诉丈夫,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妥,毕竟对方是自己的公公。家丑不可外扬,李婉娘只好悄悄把这事告诉了母亲孙老太太。孙老太太听了非常气愤,要去找张老三算账,被李婉娘拦住了,让母亲先忍耐一下。
去年夏末的一天,张二虎突然从外面回到家,李婉娘满心欢喜,赶忙准备饭菜为丈夫接风。孙老太太得知女婿回来,高兴极了,特意从集市上买了一只大公鸡送到张家。李婉娘把鸡杀了,炖了满满一大钵,就想让张二虎吃个痛快。
张老三想从这顿饭里找出李婉娘和赵四福的可疑之处,于是假惺惺地把赵四福叫来,一起同桌吃饭,还让李婉娘的母亲孙老太太和外孙坐上席。吃饭的时候,李婉娘心疼丈夫,只顾给张二虎夹菜,先把鸡头夹给了他。张二虎接过鸡头,想到赵四福经常帮家里忙,心里过意不去,就把鸡头放到赵四福碗里。赵四福不肯接受,又推回给张二虎。张二虎没办法,就把鸡头推给岳母孙老太太。孙老太太心地善良,又把鸡头推给张老三:“还是亲家公你吃吧!”张老三眼珠一转,为了讨好儿媳,又把鸡头转给李婉娘。李婉娘推辞不过,还是把鸡头放回钵里。张二虎又夹起鸡头说:“两位长辈都不愿意吃,那还是让四叔吃吧。”说着就往赵四福碗里送。赵四福伸手挡住说:“我看大家都别推让了,二虎你吃了吧。”李婉娘也赶忙说:“相公,既然大家都心疼你,你就吃了吧。”张二虎实在推辞不掉,就和儿子分着吃了鸡头。
当天晚上,张二虎和李婉娘躺下还不到半个时辰,张二虎就觉得肚子剧痛难忍,紧接着睡在隔壁的儿子也“哎哟哎哟”叫了起来。李婉娘赶紧起床点灯一看,只见张二虎和儿子脸色乌黑,口吐白沫。李婉娘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呼喊公公。可巧的是,张老三趁着酒劲去找相好的女人幽会去了。李婉娘着急又没办法,只好叫赵四福帮忙去请医生。可医生还没请到,张二虎和儿子就断了气。
张二虎和孙子突然暴死,张老三又悲痛又愤恨,一口咬定是赵四福和李婉娘勾搭成奸,在鸡肉里下毒,谋害亲夫,想要夺妻。于是,他一纸诉状把两人告到了县衙。
当时的县官叫王强,暗中收了张老三的银子,连夜派人把赵四福和李婉娘抓了起来。根本不容两人辩解,直接认定谋夫夺妻的案子成立。赵四福和李婉娘再三苦苦诉说冤情,王强却根本不听,执意要屈打成招。可赵四福和李婉娘宁死也不承认,王强就命令衙役把两人打得昏死过去,强行按了他们的手印,关进死牢,还定在年前问斩。
就在这个时候,郑板桥接任了知县。李婉娘的母亲孙老太太听说郑板桥是个大清官,就抱着一线希望,来为女儿和赵四福鸣冤。
郑板桥早就知道王强的劣迹,决心重新审理这个案子。第二天,他仔细查阅案卷,果然发现漏洞百出。之后又去走访赵四福的左邻右舍,村民们都说赵四福和李婉娘绝对没有通奸的事,反而都说张老三有乱伦的想法。郑板桥反复思考:当时同桌吃饭的有六个人,大家都吃了鸡肉、喝了鸡汤,为什么只有张二虎和孩子中毒呢?这么看来,公鸡头很可能就是罪魁祸首。但他又想,难道一只鸡只有鸡头有毒吗?郑板桥一时陷入了困惑。
一连好几天,郑板桥都在调查和这个案子有关的人和事。一天,他来到城郊的一个小村子,看到一胖一瘦两个妇女在吵架。胖女人骂瘦女人是陈年公鸡头,瘦女人气得暴跳如雷,要和她拼命。郑板桥赶忙上前把两人拉开,问瘦女人为什么这么骂。瘦女人告诉他,公鸡是蝎子和蜈蚣的克星,它的头部含有剧毒,所以养了十年的公鸡,鸡头是不能吃的,那毒性比什么毒药都厉害。
郑板桥听后恍然大悟,立刻赶回县衙,让衙役到村里买一只养了十年以上的公鸡,杀掉后煮鸡头喂狗。狗吃了鸡头,不到两个时辰就死了。
郑板桥重新审理这个案子,再次收集证据。他先找到孙老太太家,问她公鸡是从哪里来的。在孙老太太的带领下,郑板桥找到了卖公鸡的人,一问才知道,这鸡确实养了十年。接着又传原告张老三上堂,问他有什么证据证明两人有罪,张老三哑口无言,答不上来。郑板桥当即宣布李婉娘和赵四福无罪释放,而对蓄意诬陷他人的张老三,判处五年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