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也为了体现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在班级中挖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从而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实现共同成长、共享快乐,因此培优补差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基本思路:
1.了解学情:先弄清学生情况,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做到对培优补差工作心中有数,有重点、有针对性。
2.分情况进行具体工作:
培优:结合班主任,了解班级里的尖子生和优秀生都有谁,都有什么特点,再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看看有没有进步空间或者有无拉腿现象,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
补差:先明确目标,找准有哪些学生,了解问题出在哪里,进而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三、采取的措施:
(一)培优策略:
1.明确目标,提升优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对班级的优生进行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可能达到的目标,分析形势,让其有危机感,进而提高竞争意识。
有部分优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觉得自己考取目前的成绩只是偶然现象,你若给他定目标,他会觉得无法达到,甚至还会因压力大出现退步现象,其实都是因为信心不足。此时,老师的针对性分析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2.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好知识的落实。
优生的自律性和学习方法是有的,但大多数还是需要老师进一步督促和帮助的。比如,优生课堂听讲效率比较高,他们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考试时成绩并不突出,原因何在?部分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他们可能觉得,我脑子好使,都听懂了,那考试时见到类似的题目我也一定能做出来,所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总是把侧重点放在分析做题思路上,而忽视了一些需要重复训练的内容上,比如理科的基本计算和其他学科的一些小知识点上。
往往我们会有学生考完试后,分析错因就说马虎。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没有真正的弄懂里面的原理,题目稍有变化他就掉进“陷阱”里。针对这种情况要跟学生分析,哪些是需要理解并辨析清楚原理的,哪些只需要读背即可,甚至涉及计算或者易混易错的知识点,一定要多下功夫去练习、背记,达到非常熟练的地步,才能不失分。
说到知识的落实,对优生也不可过于放心,平时该提问还要提问,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
3、加大练习强度,并及时反馈。
为了在课堂上让优生“吃得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预留出来针对性训练,在其已完成当堂任务的基础上,可以让他们往前进行练习或者完成每天给他们布置的培优作业。但要注意,不管是课堂上大家一起完成的内容或是给他们布置的培优作业,一定要批改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做到及时反馈,严格要求,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并尽量做到面批面改。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激发优生的进取意识并且也能带动班级整体的做题速度进而加快教学进度。
4.利用好优生的榜样带头作用,及时表扬,提升成就感。
平时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优生指导其他学生,甚至可以把个别稍弱的学生分包给各组的优生,平时督促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或者给他们讲题,发挥“兵教兵”、“传帮带”的作用。
以上这些都做到了,优生的成绩提上去了,他们内心的成就感自然就来了,我们再加以肯定和鼓励,他们就更有信心和动力一直向上攀登。
(二)补差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制定目标。
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有的是曾经贪玩或不感兴趣导致某一部分内容赶不上来,现在想学学不会的;有的是懒得读背,落实知识不到位,等等。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帮助他们分析查找落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再根据具体情况把比较差的弱项补上去。
分析原因后,要给他们指导学习方法,并制定一个合适的小目标,让他们有奋斗的动力。
2.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多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提升成就感。平时教学过程中,多关注他们,及时提供帮助并进行方法指导。训练中选取潜能生普遍的弱项进行专项训练,由易到难,落实好基础知识,慢慢积累成就感。
3.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检测,对学生知识的常握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4.坚持不懈地关爱潜能生,多鼓励少批评。
潜能生普遍自信心不强,学习生活习惯无规律,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多关爱他们,多鼓励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只要发现他们有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主观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使他们很快地步入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的行列。并组织互助小组,举行一帮一活动,对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培优补差中要注意的事项:
1.培优重在拔尖,补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地分层设置问题,给他们制造机会,让弱者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生最后总结完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已达到“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的目的。
3.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知识的运用上多下功夫。
4.优化备课,向课堂 40分钟要质量,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精编习题,习题设计注意: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引导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6.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不歧视差生也不放纵优生。
7.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反复抓并且要抓反复,坚持不懈。
作为教师,我们不光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帮学生一把,带他们一同上路”。对优生不放纵,做好引导让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展示自我;对差生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以最大限度的耐心和恒心补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