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分突破之新颖独到 富有见地

2025-02-22 12:59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6人

【考点解说】

      “有创新”是高考写作等级中发展等级的要求。《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创新的解说可以概括为“三新”“二独”“一彩”,具体表述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和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由这个标准入手,我们可以把作文有创新的具体要求表述如下:

      “三新”分别从主旨、内容、结构三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三个维度,即“三写”(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二独”从推理和想象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推理的独到主要针对议论类作文而言,有了新颖的观点,还要通过巧妙的甚至非常规的推理来论证;想象的独到涵盖了文学类作文的较高级的写作要求,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抒情,都要生动、鲜活,抒写常人未感受到的,或常人感受到却未诉诸笔端的情节、情景和情感。“一彩”即个性色彩,侧重于从语言方面提出要求。有个性是写作中很高的要求,中学生还很难达到。既然定性为“色彩”而非“风格”“特征”,就是着眼于浅层次的外在方面的表现,作文有个性色彩应重点关注语言的个性色彩,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方面。

      综上,作文有创新表现为:立意新、选材新、手法新、形式新、语言新。

【技巧指津】

1.立意求新

      立意时要有意识地避开多数人容易采用的角度,这样思考分析问题就能另辟蹊径,提出不人云亦云的观点。立意求新常用的方法有:

(1)反弹琵琶,批判创新。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形成有独特价值的观点,提出别人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和见解。例如,“防君子不防小人”“颠覆和破坏也是创新”等,这些观点之所以新颖,是因为采用了逆向思维。批判精神也是创新的表现。考生通过作文直面现实,洞察社会,激浊扬清,表现出对民族的忧患、对邪恶的抨击,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新。考生平时应多读优秀评论,如杂文之类的文章,有助于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2)纵向挖掘,横向拓展。写作时,可运用发散思维,多点辐射,从不同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见解,舍弃平常的,保留深刻的。纵向挖掘,如论证“拒绝诱惑”,如果只论证诱惑的危害,显然是没有深度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所以要深入挖掘怎样拒绝诱惑。横向拓展,如论述“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可以横向拓展出众多原因:缺乏信仰、爱攀比、不知足、道德缺失、生存压力、心灵封闭、不懂感恩、不懂施舍、房价太高、看病太贵,等等。

2.选材求新

      新鲜的材料,指反映时代特点、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或者在运用上还不具有普遍性的材料。新鲜才能有吸引力,新鲜才能反映出考生的视野和关注现实的时代意识。首先要避免新熟人;其次要注意不要一味地求新鲜而忽视了典型性。新鲜材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出现的人事:①社会热点、亮点;②体现生活变化的材料。二是翻新化用“旧材”:①虽然不是新出现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细致、全面梳理某个名人的事迹不失为好方法;②拓展旧材料的某一侧面使之出新;③挖掘旧材料中别人未发现的内涵。

3.表现手法求新

      记叙文表现手法的创新,包括谋篇布局和局部技巧上的创新。除了选择新的角度、新的素材,还要熟练掌握一些新巧的描写、烘托、铺排方法和篇章结构法,从而构思出富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使文章有波澜的新巧构思有:

(1)突转法。俗称欧·亨利笔法,表现为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运用这种方法要在前文作好蓄势,使读者感到情节的发展已经有了顺理成章的趋势,这样才能使结尾的突转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还要在前文作好伏笔和铺垫,避免后文的突转有违情理。

(2)抑扬法。欲状其善先言其恶,反之亦然。

(3)悬念法。即作文起笔时,有意识地不把事件发展的结局或真相告诉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然后在蓄足势后再揭示真相。此外,以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物件等串联情节的“一线串珠”法可以使文章线索清晰;以特写镜头拼接形式的“蒙太奇”镜头组合法可以使文章画面感强,这些也是构思新巧的好方法。除了以上选材和组材方面的创新之法外,还可以在表达技巧上下功夫,比如人物的精细刻画、典型细节的反复描写以及景物的渲染烘托等,都能起到使文章增色的功效。

      议论文在这方面的创新虽然有限,但在立意求新、选材求鲜等方面也有施展“创新”的空间。

4.形式求新

      指文体上的创新。如果思想、材料都不算新,但在文体、结构、语言、标题等方面有创意,也会吸引读者。所以,相较于其他创新方法而言,文体的独特更容易出彩,但写作时要注意符合该文体的基本要求,做到文体鲜明。常用的创新文体有杂文、书信、日记、寓言、小小说、调查报告、故事新编等。

5.语言求新

      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是展现个性色彩最直接、最重要的方面。幽默诙谐、犀利泼辣、典雅醇厚、朴素简洁等都是个性化语言的表现。

      首先,语言如人,追求本色。每个人都是鲜活的、有个性的,在语言方面,包括语气、语调、用词等也必然如此,要做到我手写我口,不装腔作势。其次,方言俚语,凸显个性。恰当使用方言、流行语及适当的文言词语等都能使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创造一种别具韵味的语言效果,如“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流言这东西,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血更能让人心力交瘁”等。

【范文引路】

一步与一生——辩论赛实录

文/刘得利

      K校准备参加市高中生辩论对抗赛,决定在高三(6)班班长郑静跟团支部书记严正中间挑选一位。这样,二人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华山论剑。

      学校选了46位同学为特邀评委,支持谁的观点就坐在谁的一方。抽签决定辩题之后,正方郑静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一步决定一生”的观点。郑静温文尔雅的形象吸引了大多数女生的掌声。

      “一步决定一生,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说法,我的观点是:一步未必就能决定一生!”反方严正的观点同样得到了不少同学的认可。

      郑静站稳脚跟,步步为营:“在座的朋友都即将面临高考,众所周知,有的同学将迈进大学校门,有的同学则会被高等教育拒之门外。请问对方辩友,这样的结局难道不会决定我们的一生吗?”

      尽管反方的两位观众走向了正方,严正仍然镇静自若:“不可否认,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但是,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爱迪生读完三年小学就离开校园,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难道对方辩友不知道吗?”

      “试问,没有爱迪生迈出学校大门的那一步,会有他发明之旅的辉煌人生吗?这不是恰恰印证了一步决定了他未来的一生吗?”郑静咄咄逼人,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博得了满堂彩,就连反方的观众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

      严正的反击针锋相对,步步紧逼:“对方辩友的说法明显混淆了两个概念:爱迪生没有在失学的那一步中沉沦,而是在人生的第一步遭受挫折之后,重新迈出了最伟大的一步!”他的辩驳同样精彩,场上掌声如潮。

      严正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一步带来一生的顺畅,一步铸就一生的辉煌,当然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改变人生的轨迹。因此,即便面对挫折,即便面对灾难,只要我们把握住机遇,把握住自己,每一步都将谱写人生的新篇章!请问对方辩友,作为一名班长你敢说不是吗?”

      在严正义正词严地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之后,镇静的郑静终于再次使出了杀手锏:“我十分赞赏对方辩友对待人生的积极心态。但是,我们的每一步都将改变人生的轨迹,决定着人生未来的走向,难道这不是真理吗?”

      辩论的火药味一直很浓。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异常激烈,如针尖对麦芒,可谓势均力敌。不过,虽是面红耳赤,倒也不伤和气;虽是剑拔弩张,却又不失君子风度。辩论结束的时候,结果却出现了奇迹——观众比居然为23∶23,主席不得不宣布加赛5分钟。

      于是,这场精彩的华山论剑再次掀起了高潮……

(选自《南昌文艺》)

【赏析】

      作者采用了辩论赛这种颇为新颖的形式,通过两位辩手之口,辩证地分析了“一步与一生”的关系。结尾处,作者并未旗帜鲜明地支持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而是以“华山论剑再次掀起了高潮”收束全文,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