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开头结尾抢分攻略
人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也是如此。创设一个好的开头,不仅写起来顺手,而且还可以使全篇文章生辉,同时还起到“先人为主”的效果,能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印象。
开篇原则:简洁、新颖、优美
开头字数原则:开篇不过两行半。
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但没有必要都去研究和练习,我们就精练下面4种即可。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点题法)
直截了当地落笔,统领全篇,切忌语言累赘,解释过多。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技法解读】开门见山,就是写文章像开门一样,一打开门,就看见远处的山峰,文章一开始就直接入题。这种方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特别适合考场作文。大部分作文水平中等、心理不是特别沉着自信的考生,应该将开门见山法列为首选。
2.描写环境,烘托背景。(渲染法:环境描写+点题)
为下文或心情设定适合的场景,不可喧宾夺主。
(1)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
(2)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鸣呜的响,从蓬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鲁迅《故乡》
【技法解读】开头从写景状物入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感情,展开故事。
(3)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孙犁《芦花荡》
(4)西边那一抹酡红微醉了夕颜,映衬着桌上那几只晶莹的柿子,晕染出暖人的红色,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叹,原来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也是一种美丽》
(5)夜空,蓝得深邃;星空,亮得迷人。浅浅的空气中弥漫着紫丁花的香气,一束橘黄的灯光,映在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文字上,让整个身心醉在其中。我知道,有你陪伴,我不孤单……——《陪伴》
3.巧设题记,揭示主旨。(题记法)
使文章有哲理,或者富有文采,切忌追求花样,弄巧成拙。
(1)世界上能让我泪流满面的不仅仅是洋葱,还有充盈在我周围的每一次感动。——题记 《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
(2)你万丈光芒,我努力跟上。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我想这世界上最美的风景,不过是你梨涡浅笑的样子。——题记 《因为有你,我便繁花似锦》
4.运用修辞,展示文采。(修辞法)
合理运用,不要生搬硬套。
(1)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稳重;少了几分依附,多了几分坚强——初三男孩是颇引人注目的一族。 《初三男孩》
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句,一气呵成,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排比中又套用对比,语言凝练,褒贬鲜明,富有文采。又如
(2)时间是一张纸,奋斗目标是一支笔,成功则是一个个的词组。当我们把无数次的成功累加起来的时候,人生则成了一篇光彩夺目的文章。时间是匆匆易逝的。因此,我们必须赶快拿起目标的大笔,来练习写字。人生好比练书法。——《人生如写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搬硬套范例:
【二类文开头】
开头一:诗意是什么?诗意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意是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意是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意也是我的人生追求。——《追求诗意的人生》
老师点拨:引用诗歌排比+点题,是很多考生喜欢的开头方式,这样的开头看似文采斐然,实则累赘堆砌,并不能很好地显现考生的文字功底。
【一类文开头】
升格开头一:诗意是什么?是惊蛰时分门前老树冒出的一抹嫩芽,是二月春风裁出的万条丝绦,是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是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一江春水,是曲径通幽处的古寺禅院,是带月荷锄归的南山豆田。诗意,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老师点拨:同样是运用诗歌,这个开头就显得高级,因为有作者智慧性的创造在里面,这是更高层次的引用。
【技法解读】一个文采斐然的开头,或引用,充满诗意;或比喻,形象生动;或排比,气势磅礴。总之,妙用修辞能使文章意蕴悠远。活用修辞是指在作文开头部分运用修辞手法,或交代观点,或渲染环境,或抒发情感。常用的额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对比等修辞格。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单用,有事综合运用。这种开头语言优美,富于文采,议论语势充沛,描写形象逼真,抒情动人心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给人以很大的美感享受,是一种非常棒具有冲击力的开头方式。
(3)引用诗句范例
【开头段】
“长风破浪会有时”是诗仙李白的青春,“山入潼关不解平”是谭嗣同的青春:“年少万兜鍪”是孙仲谋的青春。年少有为,青春灿烂,正值年华,青春无限。为何不志存高远,奋力一搏?
【结尾段】
青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骄傲自豪,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友人难别,亦是人面不知何处去的踌躇不前。故前行路上总会有长亭古道,但只要笑对生活,定如大鹏展翅,扶摇万里。
(4)引用名言警句
【开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历史长河中仁人志士坚守的信念,是时代洪流中每个人应有的担当。它宛如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沉重的行囊,承载着使命与期望。从个人的成长到家庭的幸福,从社会的进步到国家的发展,责任贯穿始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肩负着责任前行,用行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让担当成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结尾:责任在肩,使命如磐。我们用付出与奉献践行着责任,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成长。每一份责任的履行,都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郑重承诺。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份担当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个人理想、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责任之花在时代的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5)引用诗句
【开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每当我遇到挫折时,这句诗就会在耳边响起。它告诉我,挫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经历了挫折的磨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在挫折面前,我不再畏惧,而是用这句诗激励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
【结尾】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诗的含义。挫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我会将这句诗铭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未来,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句诗的意义,让生命在挫折的磨砺下绽放出更加美丽光彩。
中考语文作文专项——实用的结尾
优秀的应考作文一定会在结尾上下足功夫,因为阅卷老师往往在第一遍快速浏览的时候就会重点关注结尾。从结尾,老师可以迅速获取文章主旨,可以直观地看到文章是否完整,从而初步给文章评级(一类文、二类文等)。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雕琢这个关键的部位。同学们,跟着我来一起学习雕琢结尾的方法吧!
结尾段的构成要素:总结全文+点题+呼应开头
1.呼应开头 凸显主旨
作文开头直接点题,在结尾,我们再次强调主旨,照应开头。这样可以使结构完整,全文浑然一体。如:
【开头】小时候,我爱爬上故乡的屋顶,这样就可以看到方圆几公里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每到黄昏时分,一户户人家便做起了晚饭,炊烟飘荡在乡村上空,在田间干活的人们陆续扛着锄头归家,这场景真像是一幅田园诗画。
【结尾】现在,我才明白,奶奶为何喜欢出神地望着远方。因为在结束忙碌的一天后,望着这土地、这炊烟、这些熟悉的人,会有一种满足感、安全感。有人说,炊烟是庄稼人的灶台上开出的花。是的,它们在柴米油盐中生长,却散发出独属于中国农民的坚韧芬芳。——《炊烟背后》
2.景物烘托 情景交融
以写景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留给读者无穷的韵味。所抒发的情感也在品尝余味中渐渐明了。如:
【结尾】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解析】这个结尾十分巧妙,用“景语”带出了“情语”。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消失,距离拉近。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3.灵活引用 增添文采
以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使读者在感叹作者文采斐然的同时,更清晰地领悟到其中的深长意味。如:
(1)【结尾】这份美,鼓励我们前行,携古人之智慧,让青年之光闪耀,照彻大千微尘。这份美更给了我们诗意和通达,在繁忙中仍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让我们走进图书馆,投入书中,感受校园之美吧。——选自《这一刻,校园真美》
(2)
【开头】
一茎小草,并不因为大树的参天而放弃那用自己的一抹油油的新绿去装点春色的梦;一汪清泉,也决不会因为大海的壮阔而黯淡了自己那汪汪一碧的清纯。是凡人,也无妨学学那“如米小”的“苔花”,勇敢地去做“牡丹开”的精神。
【结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虽然只是普通人,但你也要自信,要相信你就是你,不比一颗星暗,不比一棵树低,是花就要绽放,纵使不如牡丹惊艳,也要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