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目趋势分析表
特点 | 描述 |
实用性与生活化 | 作文题目趋向实用和生活化,鼓励学生关注和理解自然,描绘自然现象或探讨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思辨与分析能力 | 题目要求分析环境问题,探讨成因和解决办法,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
关注青少年问题 | 题目涉及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议题,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情感表达能力 | 题目要求叙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或赞美自然景观,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 |
多样化命题形式 | 包括描述性写作、抒情散文等文体,激发创作热情,展现个性和才华。 |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目趋向于实用和生活化,同时强调了思辨和分析技能,关注青少年当前面临的挑战,并致力于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技巧。这些特点在涉及自然主题的作文题目中也有所显现。
首先,中考作文趋向实用和生活化,这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和理解自然。自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作文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描绘自然现象,或者探讨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命题方式不仅鼓励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环境,还能提升他们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
其次,思辨和分析技能的趋势在涉及自然的作文题目中也有所显现。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分析某个环境问题,探讨其成因和潜在的解决办法。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有深度的观点。
同时,中考作文越来越关注青少年与自然相关的问题。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就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议题发表意见,或者反思自然灾害的影响。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的趋势在涉及自然的作文题目中也有所显现。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叙述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或者赞美某个自然景观的美丽。这类题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多样化的命题形式使得涉及自然的作文题目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议论文、记叙文等形式,还可能包括描述性写作、抒情散文等文体。这种命题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展现他们的个性和才华。
综上所述,中考作文主题的考察趋势在分析自然主题时展现出实用性和生活化、思辨与分析能力、关注青少年问题以及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等特点。这些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引导他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
押题一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风景无处不在。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大自然的所有景物是风景;热闹市井、温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每个场景也是风景。“风景”是自然山水画,也是社会风俗画,更是这个风云变幻、日新月异的时代画卷。
请以“最是迷人好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全命题作文详解表
审题立意 | 选材构思 | 写作技巧 | 情感表达 | 主题深化 |
题目“最是迷人好风景”要求描绘令人心醉、难以忘怀的“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场景、情感。 | 可以选择难忘的旅行经历、家庭中的温馨瞬间、社会中的感人瞬间或个人成长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 | 使用生动的描写、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和恰当的修辞手法。 | 通过情感的投入,传达出对所描绘“风景”的热爱、怀念或感慨。 | 深入挖掘“风景”背后的意义,展现其对个人或社会的深远影响。 |
【答案】例文: 最是迷人好风景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最迷人的风景画。它或许藏于山川湖海之间,或许隐于市井巷陌之中,更可能深埋于我们内心的某个角落,等待着被唤醒,被珍视。
对我而言,那幅最迷人的风景,是家乡那条蜿蜒流淌的小河。它不高调,不张扬,却以它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春天,万物复苏,小河也迎来了它的新生。河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随风轻摆,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在河面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河水清澈见底,偶尔有几只鸭子悠闲地游过,留下一串串涟漪,打破了水面的宁静。这时的小河,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夏日炎炎,小河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我们光着脚丫,在河里嬉戏打闹,捉鱼摸虾,欢声笑语在河面上回荡。河水清凉,洗去了夏日的酷热,也洗去了我们心中的烦恼。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美得让人心醉。这时的小河,是欢乐的,是自由的。
秋天,小河两岸的树叶渐渐变黄,最终化作一片片金黄的蝴蝶,轻轻飘落在河面上,随波逐流。河水似乎也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能承载所有的忧伤与思念。我们坐在河边,看着落叶缓缓飘远,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时的小河,是宁静的,是深邃的。
冬天,小河似乎进入了沉睡。河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偶尔有几只麻雀在冰面上跳跃,寻找着食物。虽然没有了春夏的生机与秋日的宁静,但小河依然以它独特的方式存在着,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这时的小河,是坚韧的,是充满希望的。
家乡的小河,四季变换,风景各异,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最迷人的好风景。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的欢笑与泪水,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中都会保留着这份对家乡小河的深情与眷恋。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题目“最是迷人好风景”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题目,它要求我们从广泛的生活和自然中寻找、描绘那些令人心醉、难以忘怀的“风景”。这里的“风景”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自然景观,如山川的雄伟、河流的柔美、花开的绚烂等,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对生命美好的向往。更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某个场景、某种情感,如聚焦于社会生活中的温馨场景,如家庭的温暖、邻里间的互助、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等,展现人性中的美好与和谐,传递正能量,还可以是精神风貌,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2.选材构思:可以选择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如攀登高山俯瞰云海、漫步海边感受海风轻拂、欣赏日出日落的壮丽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也可以选取家庭中的温馨瞬间,如父母间的相濡以沫、兄弟姐妹间的嬉戏打闹、全家人共聚一堂的欢乐时光等,展现家的温暖和幸福;或者是观察并记录下社会中的感人瞬间,如志愿者在灾区的无私奉献、老人与孩童之间的纯真互动、街头艺人的精彩表演等,反映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或者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选取一两个关键节点或重要事件,如克服困难的经历、实现梦想的瞬间、与好友共度的难忘时光等,展现个人成长的力量和魅力。
2.学校要出一期校刊,围绕“我与自然万物”这一话题进行征文,请任选一个栏目,写一篇作文,向校刊投稿。
(1)请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校刊《花香与鸟语》栏目投稿。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本学期学习的几篇说明文,让我们掌握了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写作手法。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说明文,向校刊《观察与发现》栏目投稿。
要求:①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详解表
作文类型 | 审题立意 | 选材构思 | 构思选材 |
命题作文 | 重点在于“倾听”和“大自然的声音”,通过描写倾听大自然声音的经历,传达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展现大自然对心灵的触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或人生感悟。 |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自然声音,如风声、雷声、海浪声等,结合个人经历,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形成层次分明、情感丰富的记叙文。 | 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述说明对象的特征,再分点说明,最后总结归纳,条理清晰,易于理解。通过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
材料作文 | 向校刊《观察与发现》栏目投稿,文章要体现出通过观察有所发现的特点,要求写说明文,需遵循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如内容具有科学性、条理清晰等。 | 选择自然现象或事物,如“云的千变万化”“奇妙的极光现象”等,通过观察与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或选择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如“筷子的独特设计”“自行车的构造原理”等,展现生活智慧。 | 自然生物类,如蜜蜂,介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交流方式等;生活用品类,如保温杯,介绍材质、外观设计、功能特点等;自然现象类,如彩虹,描述颜色组成、形成原理等。 |
【答案】例文(1):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在那个温柔的春日午后,我独自漫步在郊外的小径上,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叶子都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而我,正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低语者。它轻轻拂过树梢,带来阵阵沙沙的响声,仿佛是老树在与新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风,又穿梭在草丛间,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那是大地母亲在轻抚她的孩子们。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能捕捉到风中携带的花香与泥土的芬芳。
不远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过。溪水撞击着石头,发出叮咚叮咚的悦耳声音,那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偶尔,一两只小鸟掠过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它们的欢叫声与溪水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和谐的自然之歌。
我继续前行,耳边突然传来阵阵轰隆隆的声响。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山峦间云雾缭绕,隐约可见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那瀑布的声音,如同大自然的怒吼,展示着它无尽的力量与威严。
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仿佛听到了生命最原始的声音,那是大地的心跳,是万物的呼吸。这些声音,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大自然共处的每一刻。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心灵得到了净化,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例文(2):
奇妙的蜘蛛网
在大自然的角落里,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奇迹,而蜘蛛网无疑是其中之一。蜘蛛网,这一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构造,是大自然中一种独特而奇妙的存在。
蜘蛛网由蜘蛛分泌出的丝质物质编织而成,其结构复杂而精细。网丝不仅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还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呈现出迷人的光彩。蜘蛛网的形状各异,有圆形的、扇形的、三角形的等,这些形状都是为了更好地捕捉猎物而设计的。
蜘蛛网的编织过程堪称一绝。蜘蛛会选择合适的位置,如树枝间、屋檐下或草丛中,然后小心翼翼地吐出第一根丝作为起点。接着,它会利用这根丝作为支撑,不断吐出更多的丝,通过复杂的编织技巧,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网。在这个过程中,蜘蛛会不断调整网丝的角度和密度,以确保网的稳定性和捕捉效率。
蜘蛛网不仅具有捕捉猎物的功能,还能起到预警的作用。当猎物触碰到网丝时,网丝会迅速传递振动信号给蜘蛛,蜘蛛便能迅速作出反应,前来捕捉猎物。此外,蜘蛛网还能抵御风雨的侵袭,保持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蜘蛛网这一奇妙的构造,不仅展示了蜘蛛的智慧和技艺,也让我们对大自然中的生命奇迹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观察蜘蛛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自然、生命和科学的奥秘。
点评:(1)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倾听大自然声音的情景,通过风、溪、瀑布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语言生动,情感真挚,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
(2)文章以蜘蛛网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蜘蛛网的构造、编织过程及其功能,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通过恰当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描述过程等,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是一篇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说明文。
【详解】(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这个题目,重点在于“倾听”和“大自然的声音”。“倾听”意味着用心去感受、去体悟,而不是单纯的听;“大自然的声音”明确了写作对象是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像风声、雨声、鸟鸣声等。通过描写倾听大自然声音的经历,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展现大自然对自己心灵的触动,进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或者从自然声音中获得的人生感悟等。
2.选材构思。选材上,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自然声音,如风声,可写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狂风呼啸而过的震撼声响;雷声,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炸响时的惊天动地;海浪声,平静时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的温柔,涨潮时汹涌澎湃的怒吼等。也可以结合自己在自然中的经历来选材。比如一次在山林中迷路,在惊慌失措时听到鸟儿的叫声,仿佛是在给自己指引方向;或者在海边漫步,海浪声陪伴自己思考人生等,将个人情感与自然声音紧密相连,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充实,富有感染力。
构思时,可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转换,将不同时间段或地点的自然之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层次分明、情感丰富的记叙文。我们可以用一段优美且引人入胜的文字引入主题。比如“在繁华喧嚣的世界里,我时常渴望寻一方宁静之地,去倾听大自然那神秘而美妙的声音。终于,在那个阳光正好的周末,我踏上了与自然对话的旅程”,这样的开头能迅速吸引读者的兴趣,点明文章主旨。主体部分,按照不同的场景或声音类别来展开叙述。可以描写清晨山林中鸟儿欢快的歌声,写午后的雨声,还可以写夜晚草丛中昆虫的鸣叫声。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那些声音,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教会我在喧嚣的世界中,学会停下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敬畏自然。我愿永远沉醉在这大自然的声音里,与之相伴,共赴美好。”这样的结尾既呼应了开头,又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2)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
向校刊《观察与发现》栏目投稿,意味着文章要体现出通过观察有所发现这一特点。要求写说明文,需遵循说明文的写作规范,如内容具有科学性、条理清晰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这给予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同时要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通过说明方法准确清晰地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如“云的千变万化”“奇妙的极光现象”等,通过观察与研究,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让读者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大家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可以以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对象,如“筷子的独特设计”“自行车的构造原理”等,说明这些事物所蕴含的巧妙设计和生活智慧,引导读者关注生活中的细节,体会人类的创造力。还可以围绕现代科技产品展开,像“智能手机的功能与发展”“3D 打印技术的神奇之处”等,介绍科技产品的特点、功能及发展历程,展现科技对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鼓励同学们积极探索科技领域。
2.构思选材。
构思可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总述说明对象的特征,再分点说明,最后总结归纳,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比如开头,直接点明要说明的事物,引发读者兴趣。例如,如果选择说明某种植物,开头可以描述在某个场景中第一次见到它时的独特印象,引出下文对该事物的详细介绍。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可以是逻辑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特征到次要特征;也可以是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等。在说明过程中,穿插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事物的特征。最后总结该事物的主要特点,再次强调观察到的独特之处以及通过发现这些特征所带来的感悟,升华主题,使文章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介绍,还能引发读者对自然或生活的思考。
选材上,自然生物类,比如选择一种昆虫,如蜜蜂。可以介绍蜜蜂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足;生活习性,如蜜蜂是群居昆虫,分工明确,蜂王负责产卵,工蜂承担采蜜、筑巢等工作;还可以提及蜜蜂独特的交流方式——舞蹈语言,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传达花蜜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运用列数字说明蜜蜂一天能飞行的距离、采集花蜜的数量;用打比方描述蜜蜂的蜂巢像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小房间等。
生活用品类,如以常见的保温杯为例。介绍它的材质,如不锈钢内胆、塑料外壳;外观设计,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功能特点,如保温时长可达数小时,通过真空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可以通过作比较,将普通杯子和保温杯进行对比,突出保温杯的保温优势;举例子说明在不同场景下,如冬天户外、长途旅行中保温杯的重要作用。
自然现象类,例如彩虹。描述彩虹的颜色组成,一般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形成原理,是阳光在雨后通过空气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运用打比方把彩虹比作一座七彩的桥挂在天空;列数字说明彩虹出现时阳光的角度范围等。
3.我们看惯了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迟子健“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掉在树丛中的月亮”,感觉“美得夺目”;汪曾祺四十年后还忘不了昆明的那个雨天,“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请写一篇文章,讲讲你与曾经面对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以及其他自然万物,可以叙述你与它的故事,或者谈谈你对它的感悟、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2)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或套作;(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表
步骤 | 内容 | 写作要点 |
一:审题立意 | 根据材料“以及其他自然万物”可知,写作对象应为自然美景,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 | 精选写作对象,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主旨,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 |
二、构思选材 | 适合写成游记类记叙文或写景抒情散文 | 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描写景物,融入真情实感,结尾可由景及理,阐明生活哲理及人生感悟 |
【答案】
例文:
心湖漾起微波
智者临水得宽广,仁者临山得高远。
初登庐山,适值初夏,一夜春风,万树梨花,吹面不寒,润物无声,绿了匡庐,暖了鄱阳,浓了香花,桃红梨白,夏风似剪,清新宜人。
若说春令人怀,夏令人恋,秋令人思,冬令人悟;若雨令人爽,露令人傲,雪令人洁,那么风则集自然变幻之精华、灵气于一身。
我伫立于大汉阳峰顶,面临九江,山风拂面,格外神爽,右下方几百米处,是当年周郎练兵的地方,前面即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正下方是陶渊明当年隐居的地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的心湖漾起微波,对于一个生活在平原上17年的孩子而言,是多么的新奇与壮观。山风依旧款款而来,如和风拂柳,风声依旧悦耳动听,似燕语呢喃,随行的人都陶醉于这亘古不变的美景之中,而我已深深陷于这美丽得让我笨拙的笔都无法再形容的美景之中,此时此刻,我的心湖漾起微波,由有到无,又由无到有,再由滋生到扩张,终于完全迸发出来了,那种感觉哟,似踏入仙境一般。
和风稍急了一些,云雾漂渺,那心湖漾起的微波将我虚幻出了人间,我仿佛超脱了时间和空间,超脱了大自然中的一切。
风云变幻,大浪淘沙,风萧萧兮荆轲易水出征,荡气回肠,大风起兮刘邦振臂高歌,气吞山河,长风破浪,李白失意作诗,意气风发,“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天风荡荡,我身临其境,心湖漾起一阵又一阵的微波。
海市蜃楼诚可贵,临风慨古价更高。
风啊,风,是你让我一个自以为坚强的男子汉流下了心动的热泪,17年来,有谁曾让我怦然心动,惟有你——庐山风。
庐山风,你让我树鸢飞戾天之志,鹄飙风临云之念,树激浊扬清之心。你让我的心湖漾起微波,你打开了我那尘封已久的心湖,你让我的心湖一次又一次地漾起微波。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根据材料“以及其他自然万物”可知,我们仅可写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等写大自然的美景,可讲述旅途的故事或见闻;或是游览过程触发的感受和思考。从小到大,我们观赏过不少风景,我们要精选写作对象:什么风景名胜让你得到的审美享受最多?让你受到的触动最大?让你的感悟最深?仔细思考后,选定写作对象,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主旨,立意要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构思选材。根据题干提示“可以叙述你与它的故事,或者谈谈你对它的感悟、思考”可知,本文适合写成游记类记叙文,或写景抒情散文。注意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景物进行观察,要对景物进行有顺序的描写,或远眺或近观;或乌瞰,或仰视;或从正面看,或从侧面看;或对景物整体用全景镜头,或对景物局部用特写镜头……将景物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同时也可写自己内心的感悟。写作时要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在文章结尾时,可由景及理,运用简短的语句来阐明一定的生活哲理及人生感悟,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
4.《社戏》中“我”回忆了一段故乡风土人情之旅,《桃花源记》中渔人误入了一段奇幻的桃源之旅,《时间的脚印》中陶世龙进行了一次探索自然奥秘之旅。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一段特殊的旅程,给你带来心灵的震动。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目一:请以“一段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以“记忆中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①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务必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例文一:
一段有意义的旅程
趁着春天里大好的时光,我们踏上了赏花的旅程。我们的目的地是昌平的某个知名花卉公园,据说有上百种含苞待放的花,其中不乏从荷兰进口的郁金香,从法国进口的蓝玫瑰等等。于是,我怀着异常兴奋的心情出了家门。
但是,在这三个小时的车程中,所有好心情似乎都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交通继续堵塞着,就在我几乎忽无可忍的时候,我看到妈妈边听音乐边向窗外看着。我不禁问:“妈妈,有什么可看的呢?”妈妈笑着给我指着路边一棵棵的海棠树和梨树,说:“你看,那些海棠花,挂了一树满满的花,摇曳生姿,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还有那边的梨树也开花了呢。”我看过去,确实啊,盛开的海棠花朵,在春风中微微摇曳着。还有微笑着的梨花,好似一个个可爱的精灵。
于是,我发现旅途不再无聊,堵塞的交通也不再使我觉得枯燥无聊了。看着这些只属于春天的生灵,我的心也愈发平静,渐渐地,内心多了些兴奋与感动,感动这些普通的花儿点缀春天,也点缀我的心灵。我希望这条路再长些,这样就能欣赏到更多的海棠和梨花的倩影。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当我们最初的兴奋被时间消磨殆尽后,路途开始变得乏味了。而这时,你又无法回头了,只能坚持着走下去,既然如此,何不欣赏沿途那些动人的风景呢?这旅途也许是枯燥的,但旅途的风景却能给旅人带来别样的感动和收获。
当我们到达公园后,我看到那些各式的人工精心栽培的名贵花朵,却觉得似乎还没有路边的海棠花、梨花美丽、自由。这也许就如同人的取得的成功一样:当你获得最后的成功时,你会发现,其实最美的风景竟是走向成功的这条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