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学者绘制的某考古遗址文化层示意图。文化层,专指由于古代人类的活动而残留来的遗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同一文化层包含的遗迹和遗物,往往反映-时期或一种文化的独特面貌。图1 反映了
A.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B.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C.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D.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秦朝官吏分为两类:一类由无爵者或民爵者担任,由长官任命,职事属于“役”,其身份本质上为“民”;另一类由有官爵者担任,经由君主任命,是真正意义上的官吏。这可说明当时
A.社会流动的加快 B.统一国家的巩固
C.中央集权的出现 D.军功爵制的变化
3.汉律存在着“律令不分、礼律杂糅”的问题。魏明帝时制成魏律18篇,将刑法条文内容尽数纳入其中。晋武帝时又制定了《泰始律》20篇,由此使“律”的内容集中于刑律,行政制度的内容另行置于“令”,即《晋令》40卷中。这一变化说明魏晋时期
A.儒家思想融入法律 B.刑法条文完善细致
C.法律制度更加规范 D.政治秩序较为稳定
4.元朝初年,朝廷反复探查长江口至海河口的海上航道。太仓刘家港“旧本墟落,居民鲜少”,但“不浚自深……朝夕两汧可容万斛之舟”,被选为海港。此后,刘家港“翦荆榛,立第宅,招徕蕃舶,屯聚粮艘,不数年间,凑集成市”。由此可见,刘家港的兴起得益于
A.朝廷海运漕粮的需要 B.传统运河路线的变化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太仓地区人口的增长
5.“摆字龙灯”是清代皇家在陵寝前祭祀祖先的仪式舞蹈。其龙灯形态由龙灯、引龙人和绣球组成。龙灯为主体,主要通过段龙摆字的方式拼出祝福语。引龙人是与龙灯形成互动关系的引逗者。绣球是介于龙灯和引龙人之间的关联道具。据此可知,“摆字龙灯”
A.体现了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
C.反映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D.推动了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