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比较异同类试题答题策略

2025-04-03 11:04 来源: 文化之窗 本文影响了:44人

3选,选侧重选全面选因果。3排,排错误排没有排偏离。

一选侧重。例1,企业扩大再生产,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想侧重,企业扩张。体会体会扩张一词呼应啥?是满足生产需要,还是提高生产效率?哪一项与扩张这个词更呼应?扩张就是扩大。肯定是满足生产需要,它体现一个“多”字,而提高生产效率,它体现的是一个“快”字。扩张,是从数量上来看,不是快。这就是侧重。

二选全面,如喀斯特桂林山区和太行山区农田耕种面积不同的原因?是选光照条件,还是选水热条件?应该选水热条件。光照条件,只体现一个热,体现不了水,不全面。水热条件,既有光照这个热,也有水,它全面。那么选光热背后深层次的逻辑是什么呢?喀斯特桂林山区低纬,太行山高纬,纬度不同,热量不同。光照条件,如何区分?桂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太行山是温带季风气候,从光照时间上来说,太行山光照时间更长一些。因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天多,晴天少,光照更少。时间上,选侧重,能量上,选全面。

三选因果,像古河道,古堰塞湖和滑坡掩埋的阶地,新河道四项排序的题,最难排的是古堰塞湖和滑坡淹没的阶地谁先谁后。这个地方怎么理解?先堵塞再成湖。本来水走的古河道,古河道上游两旁的岩石泥土塌陷堵塞了河道,逐渐形成了古堰塞湖。考虑前因后果,先堵塞再成湖。

再如企业本地化扩张那题,企业总部在上海,后来将部分厂房迁到两个地方。一个是P先迁到南京,一个是V后迁到南京。P与V哪个是生产,哪个是销售?看前因后果。因为先生产,后销售,所以P是生产,V是销售。

以上是地理的三选原则,选侧重呼应,选全面覆盖,选前因后果。

再说三排。

第一个是排错误。

排错误可以先排反向,比如那个农村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措施不选加大开荒力度。因为本来农村劳动力缺乏,能加大开荒力度吗?这是反向,这是错误。再排没有涉及。不选增加粮食进口,这个材料没有涉及。这题选鼓励农村农地流转,为什么?鼓励农村农地流转,把土地流转了以后,种田大户集中种田,给土地流转户一部分收益,还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一举两得。

排除偏离。像黔桂喀斯特山和太行山那题,黔桂针叶林面积占比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啥?选项热量充足,这项有利于阔叶林,不利于针叶林,这是偏离。

这里有一个比较,谁和谁比较?同一个地方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相比较,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水分充足,这些都是适合于阔叶林,不适合于针叶林的,这就是偏离针叶林。山体陡峭选项,这地方不存水,这点适合针叶林,不适合阔叶林,就选该项。

选择,还要注意计算题分步走,可以按数学方法逆推顺正,顺藤摸瓜。材料已知5月27日位于北纬28°的温州昼长为13:44,该日主峰顶部北纬28°,东经87°,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逆推,要求珠穆朗玛峰顶部日出时刻在北京的时间,先求出珠穆朗玛峰顶部日出时刻当地的地方时,要求当地的地方时,可以通过同纬度昼长是13:44得求,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算出同纬度的日出时间,温州的日出时间求出来了,珠峰的日出时间也就求出来了。这就是等量代换,珠峰的地方时间求出来了,根据珠峰是东经87°,北京是东经120°,再根据1度4分钟,珠峰在北京的西边,所以地方时+与北京的时差就是珠峰的北京时间。另外,珠穆朗玛峰海拔比较高,所以得早一点,日出时间早于那个时间就行了。这就是逆推顺证,顺藤摸瓜。

相关信息
各年级视频辅导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