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对于学生高考成绩来说有着非常高的重要性,其相对于一轮复习有着显著区别,更具针对性,应着重聚焦于高考重点以及学生容易失分的关键之处。
一、四大误区需警惕
(一)盲目刷题,缺乏思考 在二轮复习阶段,部分学生陷入了机械性刷题的泥沼,日夜不停地做题,然而成绩却未能如愿提升。与其如此,不如将有限的精力精准投入到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典型例题的透彻研究上。盲目刷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往往会导致学习多而不精,还可能顾此失彼,无法有效提升能力。 (二)学而不悟,浅尝辄止 不少学生在二轮复习期间做了大量习题,但分数却难以提高。有的学生自认为知识点已经掌握,可面对题目时却无法准确判断考查的知识点,也难以察觉典型例题的变形;做对题目后不进行归纳总结,做错了也不反思错误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做完题后深入探究题目背后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炼与思考,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理解,熟悉考点和各类例题,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实现成绩突破的关键。 (三)心态失衡,深陷 “高原” 在二轮复习进程中,“高原现象” 较为常见。所谓 “高原现象”,就如同动作技能学习中的练习曲线,练习者初期进步迅速,但中间会出现一段或长或短的进步停滞期。学生们会感觉复习遇到瓶颈,无论怎么努力分数都不见提高,进而产生心理焦虑、情绪低落,甚至丧失学习动力。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同学们可以多与同学交流,一方面能缓解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在交流讨论中或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困境。同时,适度进行体育活动也至关重要,让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放松,做到劳逸结合。 (四)好高骛远,忽视基础 有些学生觉得基础知识过于简单,不愿花费时间复习;还有些学生一心钻研难题、怪题,追求高难度;也有学生认为老师讲课节奏慢,自己已然掌握,便自行复习,不再认真听课。这些行为最终往往导致在考试中基础部分失分严重。实际上,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才是明智之举。难题经过老师的剖析,能让我们获得更简便的解题思路;简单题目跟着老师的引导,可以总结归纳出实用的解题经验。 二、以数学为例,不同阶段复习策略各有侧重
(一)夯实基础阶段 1. 研读课本,推导公式 :认真研读课本,对每一个公式定理都要深入理解其推理过程,直至自己能够独立推导。这个过程看似繁琐,实则是灵活运用公式定理的基础。 2. 攻克例题,提升理解 :课本例题的思路相对简单,知识点也较为单一,通过解答课本例题,能够检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果能轻松应对课本例题,说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 3.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基础 :课后练习题是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当能够熟练完成课本上所有练习题时,基础夯实阶段便可以告一段落。
(二)专题训练阶段 高中各学科中,简单题和中等题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压轴题。在这一阶段,首先要认真研究例题,理解解题过程和原理后,尝试自己重做例题,然后再去做其他相同类型的题目。 三、五大抓分点,助力成绩提升
(一)审题精准,抓住关键 1. 标记关键词 :审题时,用笔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等关键词,这样在回看题目时能够迅速定位关键信息,既节省时间又能避免出错。 2. 放慢速度,读懂题意 :考试时要尽量保持冷静,逐字逐句认真读题,看清每一个字。要牢记,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正所谓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运算稳健,策略得当 运算过程要追求稳、准、快,同时也要提前准备应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运算问题。比如,当遇到运算困难的题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跳过先做后面的题,或者尝试思考 5 分钟后再做决定,也可以查看演算纸,检查之前的运算步骤。 (三)书写规范,整洁清晰 1. 卷面书写 :答题时卷面要干净整洁、规范简洁,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 草稿书写 :草稿的书写也要有清晰的思路,这样即使出现错误,也能在演算纸上快速找到具体步骤,无需重新开始。
(四)答题规范,逻辑严谨 如果在考试作答时逻辑不清晰、答题不规范,省略了许多必要步骤,就会导致严重的失分。 1. 日常练习注重规范 :高考中一分之差可能会导致名次相差甚远,所以在平时练习时,一旦失分就要仔细分析解题步骤存在的问题。 2. 整理规范答题步骤 :针对不同题型,整理出规范的答题步骤,以不变应万变。可以从老师讲解的例题和满分试卷中选取最规范的答题方式进行学习。
(五)熟能生巧,提高效率 同样的题目,不同学生作答所需时间不同,这取决于对题目和考点的熟练程度。在二轮复习中,频繁的练习和考试是提高熟练程度的绝佳机会。 1. 分类整理题目 :按照板块和类型对遇到的题目进行整理,这样在考试时遇到同类型题目就能迅速找到解题方法。 2. 突破薄弱板块 :如果在某些板块考试用时较长,就需要针对这些不熟练的板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逐个突破。